段小文
【關鍵詞】 學校管理;傳統文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27—0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隨著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中國優秀的文化,并且出現了“國學熱”“漢語熱”等現象。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撒下傳統文化的種子,有利于培育學生傳統文化的基因,且意義深遠。但是傳統文化進校園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直面這些困難,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期給其他教師實現傳統文化進校園提供借鑒。
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遇到的問題
1.雖然說目前很多學校都已經陸續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宣傳教育活動,但是大部分學校在開展這些活動時都是重形式、輕內容,使得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接受性比較差,時效性比較弱,并且內容也比較膚淺,開展活動只是流于形式,最終使得傳統文化進校園無法深入人心。
2.從我國教育實行的模式來看,主要是以分科分專業為主,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接觸到的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少,使得這方面的教師資源十分匱乏。此外,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如何設置課程以及開展教學活動等,都是影響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重要因素。雖然各個學校積極地探索并且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缺乏科學、統一的課程要求也會使得傳統文化進校園舉步維艱。
3.大多數中小學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導致教師備感水土不服。主要表現為:其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各個學校仍然是重成績、輕文化,甚至是部分教育者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加之這方面的教師資源不足,使得學校不夠重視;其二,學校管理者本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學習古詩詞等表面,這就會使學生在繼承民族精神和學習傳統文化等方面與教育的初衷相悖。
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對策
1. 不斷完善課程設置。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課程管理機制。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一套比較全面且可行的課程體系,盡量要涵蓋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比如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盡量全面地給學生普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應該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設立相應的獎懲機制,明確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目的,為各個學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指明方向。其次,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增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文化課程,比如民族音樂、詩詞小說、傳統節日、書法等等,通過開設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課程,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還能不斷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學生積極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 加強研究傳統文化。學校要想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還應該遵循創新、繼承、弘揚等發展路徑,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以及本土的傳統文化,建立相關的傳統文化研究的工作室;同時,鼓勵學生建立國學興趣小組或者是開展社團,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共同學習與共享傳統文化。此外,學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智囊庫以及發揮智囊庫的作用,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通過發表論文、出版專著等,促進良好傳統氛圍的形成,從而為建立校園文化提供理論性的支撐。
3.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教材內容都涉及到傳統文化的知識,譬如尊老愛幼、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但是這些知識點往往容易被教師所忽略。很多教師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并且將教學的重點都放在考試上,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不足,沒有形成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為此,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學科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教材內容,再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順利地開展和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以及精神積淀。
4. 理論結合實踐。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時,不能只停留在學習理論知識層面,更應該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學生熱衷于實踐,才能不斷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才能實現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宏偉目標。首先,學校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師資源以及場地為學生開辟第二課程,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專題講座。其次,在我國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舉辦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等。最后,學校可以在校園網站上推送與傳統文化知識有關的文化知識。比如,我校開展了全體師生學習《弟子規》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之后要學會尊老愛幼,如坐公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回到家主動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通過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價值,有利于加快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進程。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