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力強
【關鍵詞】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內容;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32—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全新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正在極大地沖擊著我們,而且以驚人的力量和速度改變著青少年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家長和家庭教育要轉變舊有的思路和模式,以適應新的變化。因此,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長應該掌握科學的方法,明確教育的內容,注重教育的策略,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從而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整體素質。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的作用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持久、也更深遠。家庭各成員之間融洽的感情、積極的溝通與支持,能夠增強家庭安全感,更容易培養孩子穩定情緒和開朗性格。使得孩子學會在與他人交往的同時,能夠主動理解他人的處境,善解人意,積極幫助于他人,建立較好的人際關系,增強了社會適應能力,有助于形成較好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同時,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提高孩子的智能發展水平,健康心理也能夠提升孩子愉快樂觀的心境,從而調動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二、 家長要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孩子的身心發展關系密切。父母不良的心理狀況和不健康的行為對孩子都會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從而陷入不良情緒。孩子的不良情緒同樣反過來作用于父母并誘發父母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從而又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相反,父母的情緒穩定、性格良好、家庭心理氣氛和諧,會使孩子開朗活潑、自信樂觀、交往能力強。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多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
三、家長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長掌握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和如何實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使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首先,家長要用心去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教育過程中遵循發展規律,既不要操之過急,超越階段,也不要一味等待,坐失良機,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在適當時間干適當的事情。其次,家長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其個體差異,應尊重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好對孩子的目標期望值和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第三,家長要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實施方法。作為家長,要明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創造條件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而充分的發展,同時要能夠及時地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并懂得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
四、家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主要是端正孩子的人生態度,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思想、信念和追求,從小學會做人。
2.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自我氣質的了解和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等。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等的培養,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
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培養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幫助孩子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
5.根據身心發展階段,及時進行相關教育。尤其是注重對孩子青春期性知識和性心理教育,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和交往等。
五、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點
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是了解孩子。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個性、理想、情感、興趣和能力等個體素質。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心理快速發展時期,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其內心深處常常充滿各種矛盾。他們與外界也常常發生各種沖突,處于不穩定狀態,往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別引起重視的問題。
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信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間意見不統一或產生矛盾時,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采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誘,耐心啟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們,關心他們的日常活動,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正當愿望和要求,使他們真正感到父母可親、可愛、可以信賴。
總之,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在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家庭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青少年渴望和家長溝通,也熱切希望自己的種種正當言行能得到家長的支持、理解和幫助,更希望心理危機時有來自家庭的親情安慰。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