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有效的作業設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本文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聯系生活、關注現實、走進社會,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入英語作業的設計中,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生活問題轉化為英語問題來設計生活化作業,達到“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目的。
【關鍵詞】生活化;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邱雪丹(1984.11-),女,漢族,浙江臺州黃巖人,黃巖院橋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有效補充,是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及時落實和鞏固新知識。“生活化”作業的設計是將生活和教育緊密聯系、相互融合,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生活的味道,讓教師所教和學生所學發揮實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曾聽過一個孩子不愿意吃飯,其父將一個椰殼制成碗盛飯給他吃,他卻吃得有滋有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同樣一件事,用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英語作業也可以設計成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使作業真正服務于教學。本文從作業內容和評價方式兩個方面來探討英語作業生活化的設計。
一、作業更符合于學生特點
進入初中,學生身心發生變化,自我獨立意識增強,興趣是他們處理問題的基點,同時又渴望長輩的尊重和理解,實現平等交流。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新課程教材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作業,可以鎖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關注英語的學習。
七下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出現不同種類的noodles,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面館記錄各種面食的名稱,并翻譯成英語。七年級的學生不但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更是對吃有著無比的向往,反饋的結果出乎意料:除了書上出現的各種面,還列舉了很多,如seafood noodles(三鮮面), large rib noodles(大排面), short rib noodles(小排面), ginger soup noodles(姜湯面)等。
這樣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作業,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和吸引力,使得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二、作業更貼近于生活實際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生活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獲取英語知識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強調將英語應用于實際,堅持作業設計的真實性和生活化。
七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結束后的作業可以這樣設計:班級要組織一次秋季研學活動,在中餐的定制上,旅行社提供了水果和蔬菜各三種,另外還有雞蛋和冰激凌,而每個學生只能選擇一種水果,兩種蔬菜和一種其他食物。以6人為一小組,要求采訪者及時記錄被采訪者的姓名,并選擇所需要的食物,最后統計出結果,選舉組長用英語匯報整組同學的中餐定制情況。如:
Interviewer: Hey, S1. What kind of frui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lunch?
Interviewee: Hmm. I like apples. As a saying goes,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Interviewer: Youre right. And tomatoes are healthy. Do you like them?
Interviewee: Yeah. I like tomatoes and onions. They are good for my health.
Interviewer: Uh, do you like ice-cream? It tastes good. I like it.
Interviewee: Ice-cream is unhealthy food. I like eating eggs.
Interviewer: OK. You like apples, tomatoes, onions and eggs. I got it. Thank you.
Make a report like this: Hello, everyone. In my group, different students like different food. S1 likes to eat healthy food. He likes apples. He thinks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nd he likes eating tomatoes and onions. They are good for his health. Whats more, he likes eggs. And S2....What about you? ...
這種貼近生活實際的作業,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學生能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課外真實場景的交際,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體驗人際交往,促進同學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
三、作業更關注于社會熱點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最后服務于社會。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給社會生活帶來優質的服務,學校走出來的學生的最終發展目標不僅能適應社會的生存,也要對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自身的努力讓社會更美好。”因此,在設計英語作業的時候,教師可結合社會上正在發生的新聞熱點進行設置。
學習七下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恰值2018年3月。那時黃巖寧溪二月二“燈彩小鎮”大型燈會藝術展正好舉辦,到寧溪看燈會成了大家談論的中心。教師就寧溪燈會這個熱潮設計作業,學生依據“How...? How far...? How long...?”調查。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學生自己和家人的出行情況,運用已學知識,巧妙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業完成的同時消化了課內知識,增加了自信,體驗英語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四、評價方式更注重于形成性
在作業評價上,大部分教師的評語會是簡單的A, B, C...或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Well done! 這種激勵法的效果呈逐漸下降趨勢。教師可以換個角度,在設計作業時分層布置,分層評價,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學生,并及時給予肯定。評價方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注重對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行為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評價。
七下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是關于指路問路,作業梯形分層:1.兩人一組聽錄音,模仿跟讀2d對話。2.兩人一組聽錄音,模仿跟讀并表演2d對話。3.兩人一組,替換2d對話,重編2d指路問路對話。4.多人自編,合作表演指路問路英語小品。這種注重過程性的作業,可以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隨著英語核心素養地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的實際綜合運用能力已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作為教師也應當與時俱進,摒棄傳統單一、機械的作業形式,為學生設計具有趣味性、實用性和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從而使英語作業“活”起來,實現“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太娟.淺談如何設計初中英語的生活化作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
[3]王福龍.初中英語作業生活化探析[J].吉林教育·教研,2015,23.
[4]于偉紅.英語生活化作業設置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6.
[5]葉政明.設計生活化英語作業淺探[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