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習近平 立德樹人 社會主義性質
作者簡介:陳旸,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31
中國共產黨18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18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又發表了多次談話。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定向,為培養什么樣的人定位,從多個角度突出了培養對象的社會主義性質。
所樹之人應該是旗幟鮮明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里的關鍵詞是社會主義,核心就是強調合格和可靠。所謂合格,就是能力和德行兩個方面都達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能力強,才能奉獻社會主義,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才能推進社會主義。德行合格,才會在奉獻中,主動積極,全力以赴,盡職盡責。才愿意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才愿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所謂可靠,就是心中裝著祖國和人民,心里想的民族和社會,不謀一己之私利,不念一己之得失,不顧一己之恩怨和利害。信仰堅定,方向明確,目標遠大,不會輕易被誘惑和迷惑,不會陷入困惑。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教書育人過程中,我們應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就明確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握人才培養方向,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所樹之人的社會主義性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所樹之人應該是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應該具有時代感、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在社會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坐標中明確自身所處的方位,明確自身所處的環境,明確自身擔負的責任,明確自己履行的使命。不忘過往、珍惜現在、謀劃未來。一是對所處的時代存敬畏之心,珍惜時代,不負時代,在觀察時代、認識時代、解讀時代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的要求與趨勢,服務時代發展,創造美好未來。二是關注時代,感悟時代,感知時代,在時代的發展中,抓住機遇,在時代的發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明確了自身的現狀和使命,責任和擔當。一方面,自身的發展是否強大到能為時代問題的解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一地步,另一方面是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必須以問題的解決為前提,需要每個人的付出和貢獻。這份責任不能推卸,也不容推卸。三是感恩時代、珍惜時代。從歷史的角度講,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到這一步是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必須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有緊迫感,有憂患意識,要枕戈待旦,居安思危,用自身的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讓社會主義大旗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永久飄揚。
所樹之人的社會主義性質規定,強調的是我們所育之人,國家和社會發展所需之人,不只是單純具備淵博的知識、卓越的技能、出眾的才華,還必須是理想崇高、信念堅定、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品質優良、態度端正、作風過硬的人。所樹之人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本質規定,還要求我們在育人過程中徹底轉變過去存在的教育誤區。不能只重視知識傳授、能力提高和技能養成,更要注重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的價值取向。如果任憑功利主義盛行、利己主義泛濫、家國情懷淡薄、責任擔當缺失、道德操守敗壞,只會斷送社會主義事業。
立什么樣的德,是立德樹人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因為它直接關系這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所立之德,必須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德和公德,是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之德、信仰之德。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立德樹人強調的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樹立。這一定位,既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又為共產主義道德的養成打下堅實基礎。社會主義道德中,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所以在立德樹人中,必須堅持這一基本理念,用這一規范調整個體行為,調整個體與社會關系。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集體主義,在立德樹人中,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才能從根本上讓個人利益服從與集體利益、整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為此,在立德樹人中,服務于社會主義需要的德,應該是彰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德。
立德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們所樹之人必須是立場堅定的政治上的明白人,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時代真人,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意志堅強的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強調的制度自信。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證明了社會主義對中國的重要性,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今日中國的強盛與繁榮。做理想信念的時代真人,強調了理論自信。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可或缺的階段,是共產主義的實踐準備和積淀,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和人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升,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充滿挑戰,困難也是可以想象的,正是因此,我們才應該堅持道路自信,用迎難而上的精神,艱苦奮斗的意志,永不言棄的執著,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中,往往理解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這個理解并不準確,一是單純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分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有點生硬,另一方面,這個分法并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講透徹。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中還內涵有道德教育,甚至包括心理教育。所以,嚴格來講,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治教育的有機統一。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的就是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
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跑偏,一定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尤其是政治性不能含糊其辭,不清不楚。因為政治教育直接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性質,也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最終決定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最終為誰所用的根本問題。因此,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中,對樹人內容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把控,必須以鮮明的政治導向,以明確的政治需要,以堅定的政治立場為原則,來選擇育人的內容??陀^的講,思想的范圍很廣泛,而出于對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考慮,在育人中,只有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思想,才能成為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我們強調以文化人,但出于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考慮,出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出發,在育人過程中,不是所有的文化資源都可以用來作為立德樹人的載體。只有那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我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資源,才能作為我們選用的資源進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這個育人的主陣地。育人中選用的資源,雖然其起初的影響是個體,作用于個體的精神狀態、思想境界和綜合素養,但最終會因為個體的發展狀況,進而最終影響社會的發展,要么促進,要么延緩。為此,在確定立德樹人的教育資源時候,必須堅持鮮明的政治性原則,用清醒的政治意識,端正人們的思想;用體現中國特色教育的先進文化、優秀文化、主流文化,提高個體在政治鑒別方面的敏銳度。同時,提供所樹之人的價值認同,凝聚社會的共識,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
凸顯樹人內容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基本要求,關鍵是強化三個認同。應該圍繞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組織教學,應該圍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組織教學,應該圍繞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組織教學。
育人環境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氛圍能引導人、熏陶人、感染人、激勵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就是一面旗幟,在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不可或缺。因為在立德樹人中,我們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涵和支撐的大德、公德和私德,因為我們所樹之人必須是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必須是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時代新人。所以,樹人環境的社會主義性質必須保證。
確保樹人環境的社會主義性質,需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社會主義性質彰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謳歌真善美,抨擊假丑惡,向上向善、見賢思齊,明榮知恥,知行合一,講正氣,敢擔當,有作為,比奉獻,用實際行動為校園氛圍乃至良好的社會氛圍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在這方面的作用應該充分發揮。育人過程中,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個具體活動,把社會主義道德倡導的規范和價值理念,日?;⒕唧w化、形象化、生活化,從而堅定的信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詮釋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并自覺的把這些要求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延伸和體現在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用社會需要的道德規范,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
第二,充分發揮教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既是古代教育思想傳道受業解惑的體現,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指示的具體落實。教師的境界和層次,教師的認知和選擇,教師日常的行為舉止,課上課下的一言一行,從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學生。正是因為教師對學生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就強調高校教師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共產主義有信心,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信心,對中國共產黨有信心。這樣的認識和信仰支撐下, 教師才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才會主動的用對社會主義的熱情感情和激情去熏陶和激勵學生。從而保證學生在良性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第三,保證網絡文化彰顯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在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網絡文化對立德樹人的作用和影響不容忽視。在網絡環境中逐步成長的青少年,在泛濫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虛無主義、泛娛樂主義的影響下,會模糊對歷史的認識,模糊對現實的認識,甚至會質疑黨的領導,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從而動搖他們對我們黨,我們政府,我們社會制度乃至于發展道路的認識。為了確保網絡文化的先進性,對網絡輿論要積極的管控、引導和指導。在是非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在重大問題上, 必須旗幟鮮明,不能讓不良信息誤導甚至迷惑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只有把網絡打造成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媒體陣地,學生才能在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認清方向,明白是非,堅定信仰,為最終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提供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強調所育之人的社會主義性質,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同時,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根植于傳統、服務于現實、著眼于未來的民族性和時代性,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新的科學內涵和理論意蘊,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
[2]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年9月10日.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4]習近平在全國大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
[5]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