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判性思維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元素。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批判性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重點在“讀中”階段。教師應積極探索“讀中”教學活動設計原則,設計出具有實效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批判性閱讀 “讀中”;活動設計原則
【作者簡介】姚琦,湛江一中培才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行動研究”(課題批準號:2018ZQJK50)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批判性思維的定義
The Delphi Research把批判性思維定義為: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具體表現為解釋、分析、評價和推斷,并對這些判斷的論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的說明。該研究還提出,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詮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自我調節。
人們依據邏輯和判斷力來評估既已發生的思維(無論是你自己的還是他人的)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批判性思維。它的用途在于,運用這種思維去認知別人,認知世界;始終抱持著尋求真相的態度和求知欲,根據已有信息,思考和分析他人的觀點是否可信;捍衛、評價并修正自己的觀點,幫助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
二、“讀中”含義與功能
如今閱讀教學多數采用PWP模式(三段式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分為pre-reading(讀前),while-reading(讀中)和post-reading(讀后)。
讀中教學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各種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通過讀中階段的教學完成的。“讀中”是教學的主體環節,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得到充分的開展。探索有效的“讀中”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學習分析文章的結構與邏輯關系,通過推理判斷能力甄別信息并挖掘文本的主要事實和觀點,令他們做到“從知識到領會,從分析到評價”。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中階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現狀分析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對批判性閱讀教學仍存在不足。從英語教師角度來看,他們不夠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未做到徹底轉換,較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處理文本的過程中往往迫切講解詞匯和語法等基礎知識,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文本和獨立思考的機會。第二,教師較少使用前沿的教學方式作為指導,閱讀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單純講解文本大大削弱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積極性。第三,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缺乏理解,對文本缺乏深入探究。這樣會造成兩種影響:第一方面,教師較容易忽略文本的文化背景或隱含意義的理解和傳授;第二方面,教師無法提出高質量的、能引起學生深刻思考的問題,較少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更難以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固化的教學環境造成他們被動接受教師的結論,不利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由于學生長期被動獲取信息,直接導致他們形成較強的思維定勢。批判性思維與思維定勢是相對立的。學生如果沒有突破思維定勢,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積極主動地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或者立場觀點,就無法做到有效質疑和批判。當然,影響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的因素還有許多,例如學生個體背景差異導致的認知偏差;學生在初中階段容易存在從眾心理導致他們對信息的真偽缺乏判斷;有的學生擔心回答錯誤受到教師批評;還有的學生認為提出質疑就是挑戰教師的權威等等。
四、“讀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活動設計原則
1. 準確定位“讀中”師生關系,在活動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在設計“讀中”活動前應充分考慮活動中師生關系,只有明確師生間的角色分工,才能高效地達成活動目的。
“讀中”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對信息的分析推理能力。學生只有在活動中自主地感知并理解信息,才能達到自身的吸收和消化,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組織、管理、促進、評價和指導等角色。教師在活動中不該過多干涉學生或者代替學生活動。教師在活動中應充當一名組織者,協調管理學生有序地進行活動,鼓勵學生從文本中發現問題和剖析問題,及時給予啟發性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就活動成果進行到位的評價。
2. 教學活動設計應針對性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思維技能。初中學生應具備以下批判性閱讀思維技能:
(1)能夠在具體語境中了解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意圖;
(2)全面收集和了解信息,保證信息的多元化;
(3)判斷文本信息是否恰當,下判斷要有理據;
(4)區別事實和觀點,具備判斷信息可靠性的初步能力;
(5)獨立分析文本信息,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6)識別論證的邏輯錯誤,多角度辨別觀點背后的假設、作者的立場與思考角度;
(7)敢于質疑并懂得妥善地處理質疑;
(8)思考并尋求不同觀點,能夠用數據論證它們的優劣性;
(9)綜合評價多元信息,運用所得結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讀中”教學活動需圍繞以上技能展開,每一項“讀中”活動針對培養學生的一到兩項批判性閱讀思維技能,做到“讀中”活動有目的地進行,使其達到理想的效果。
3. 單邊化活動與多邊化活動互相結合,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火花。單邊化活動指在活動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這種活動的優點在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引領,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閱讀中的困難,較有效地提高閱讀活動的質量。這種活動的缺點在于:若學生長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閱讀,對教師的過度依賴會令他們不愛動腦筋,造成思維缺乏開發,降低了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多邊化活動指的是多邊的互動,包括學生與教材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讀中”活動離不開學生與文本交流,學生通過思考后理解文意和總結觀點,方為有效活動。而學生之間的合作能更好地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在課堂上與同伴共同參與閱讀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能消除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恐懼感。這種活動的缺點在于:學生的認知不夠成熟,得出的結論可能存在不合理性;學生之間交流更有思維碰撞的火花,但可能會導致激烈爭論,影響活動進程。
因此,“讀中”活動應做到單邊化活動與多邊化活動相結合,多邊化活動為主,單邊化活動為輔。學生在多邊化活動中更易激發批判性思維的火花,同伴之間產生的思維碰撞提高他們參與活動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在活動中適當地指點和補充,進一步拓展學生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在師生和生生地思維碰撞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語言和文化現象,分析和評價語篇所承載的觀點、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建構、辨識、評價、創新等,來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4. 巧設批判性問題,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領軍人物Facione說過:“我們往往是因為提出了正確的問題而最大限度地運用了批判性思維。”“讀中”活動與解決問題密切相關,教師需要根據文本設計出批判性問題,多角度啟發學生,激活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1)利用批判性問題促進文本的系統解讀。個別教師把閱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信息或者單純地把閱讀活動等同于解答考試閱讀理解,從而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系統理解。
理解文本信息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要求:1)理解閱讀材料的主旨大意及其細節;2)理解句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3)理解閱讀材料的具體事實材料中的一些抽象概念;4)理解閱讀材料的字面意思及其深層含義,如作者的寫作目的或態度等。
多數“讀中”活動能較好地做到前三個方面,要有效做到最后一個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效的批判性問題。這些批判性問題,實質上就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或態度的關鍵問題。學生主動解決關鍵問題的過程就是分析和理解文本深層含義的過程。通過批判性提問,學生有積極的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愿望,自然更有思考和交流的動力。
(2)利用批判性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信息或顯性或隱性地融入語言學習素材之中,需要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識別、挖掘和探究。挖掘文化內涵的批判性問題屬于較高層次的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和整理(此為批判性分析過程),在理解文本深層含義的基礎上,綜合個人見解,作出新的評價(此為批判性評價過程)。
進行批判性分析和批判性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這種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中,學生學會思考篇章布局的合理性和邏輯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經過深入思考,有可能從文本中挖掘出具有思維價值的新的“爭論點”,不僅促使學生自身與文本產生觀點的碰撞,還為“讀后”活動做準備。設計批判性問題多由教師完成,但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針對新的“爭論點”提出問題,在學生提煉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用自己的思維與文本產生互動,再通過討論,分析和查證等方法,辯證地看待文本的思想觀念,對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大有裨益。
(3)設計批判性問題的注意事項。學生通過回答批判性問題來培養批判性思維,他們思考的前提是已有的知識和文本的信息,結合這兩個要素,再經過加工、綜合,才能得出最終的思維產物。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源于他們學過的知識,他們的年齡、所處環境(家庭、社會、文化、政治)也影響著他們的認知水平。此外,學生自身的能力,如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思維能力自然也不同。
因此,設計批判性問題應注意:1)符合學生相應學段的認知水平;2)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3)尊重個體差異,針對性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4)預期達到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五、結語
在英語閱讀課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讀中”教學活動是重中之重。“讀中”是“從知識到領會,從分析到評價”的過程,教師應圍繞“讀中”教學活動設計原則,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多角度開發他們的思維,訓練他們的詮釋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推理能力,解釋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批判性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則航.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92.
[2]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12.
[3]王篤勤.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72.
[4]王世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探究[J].學周刊,2019,18:122.
[5]王篤勤.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85.
[6]周麗萍.尋找創新性提問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高中英語新課標觀照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2019,3:37-40.
[7]梅學芳.以創新提問為支架培養批判性思維[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5(7):14-17.
[8]朱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