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紅
摘 要 小學語文是我國基礎教學的重要課程,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率能夠增強小學生的文字掌握和表達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都在改進語文寫作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生在寫作時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 語文寫作 教學策略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大多學生“談虎色變”,畏懼作文,我認為,產生這種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對習作失去興趣。因此,語文老師要在作文教學上多下苦功,運用多種手段,講究方法策略,耐心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他們自由、輕松、快樂地習作。如何讓學生寫作時快快樂樂落筆,輕輕松松作文呢?筆者在作文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1因人制宜,由“怕寫”變“樂寫”
剛開始學作文,學生的寫作基礎和潛能各不相同,起點也就各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分層制定難度適中的目標,實行因人而異的訓練方法,鼓勵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好的習作水平,讓他們都能夠摘著“果子”,樹立起寫作信心。如后進生的作文我常采用“降低要求,差中找優,小處著手”。只要有一個詞用得生動或一句話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就給予鼓勵,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我也能寫”,由“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
2結合實際,增加隨機練筆的機會
為了有效地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而克服他們“怕寫”的心理,培養他們說真話、吐真情的好習慣,近兩年來我隨時注意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布置一系列靈活多樣的小練筆,實踐下來很受學生歡迎。在這些小練筆中,甚至還出現了不少質量頗佳的好文章、好片斷,具體歸納下來,大約有以下幾種:
(1)談心式:這類練筆的內容常是與老師、父母談談自己的心里話,字數不限,時間不定。只要學生對老師、父母有什么想法而又不便或不敢當面講的,就可采用這種形式來促進雙方的溝通。實踐反映,這類練筆學生最能抒發自己的感情,很能寫出他們的真實感受。在練習時,我甚至允許他們提意見,鼓勵他們“心中所想,即是紙上所說”。
(2)仿寫式:即當在課文中碰到一個精彩的片段,特別是一些層次井然、脈路清楚的語段時,就可以提出仿寫的要求,其實質相當于造句或給一些指定的詞語寫一段話。一般來說,這種練筆多在課堂里直接完成。
(3)擴寫式:主要是引導學生把簡短的詩歌擴寫成一個具體的片段或小故事,如《贈汪倫》《清平樂村居》等。有時也可以根據文章中筆簡而意濃的幾個詞、幾句話,來鋪陳出一段具體生動的文字,如《音樂之都維也納》中,介紹維也納的地理位置,只說是在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小盆地”里。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這兩個關鍵詞,在理解的基礎展開大膽想象,每人構思一幅自己的“風景畫”。
3走進生活,玩中激趣
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在孩子的眼里,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朵鮮花便是一個春天。生活中的樂事、趣事、新鮮事是同學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源泉。孩子們在玩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激發思維,就會把玩中的樂趣毫無保留地用言語表達出來。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他們從生活中的趣事寫起、說真話、吐真情,寫真事,表達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
(1)走出課堂,豐富語言積累。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教師要走出課堂,引導學生把作文時間放在平時。如:校園墻壁上的名言警句,環保知識的宣傳語,街上的廣告詞,書店里的標語等都是很好的寫作材料,要學會摘抄。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從圖書管,閱覽室,電腦網絡上獲取資料,把這些資料寫成讀書筆記,日記,待作文指導課時,將積累的材料進行整理,潤色,提煉。學生的材料積累多了,語言豐富了,寫起作文也就水到渠成,就會嘗到成功的滋味,漸漸地,自然而然就喜歡上寫作課。
(2)開展活動,拓寬寫作渠道。小學生天真活潑好玩好動,喜歡參加生動有趣的活動。平時,要充分利用班隊課、活動課,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如:舉辦故事演講會,詩歌朗誦會,讀書競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開闊視野,拓寬寫作渠道,學生提筆習作,就再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記得一次班會課上,我組織學生玩一個傳話游戲,當我宣布完游戲規則,同學們便按要求有次序地傳話。可是當公布結果時,個別小組竟把“媽媽趕羊,羊走得慢,媽媽罵羊”這句話傳得“離譜”極了,逗得全班同學捧腹大笑,我趁熱打鐵,要求把今天玩的游戲記下來,同學們興趣盎然,筆下生花,僅用30分鐘就完成一篇小練筆,大部分同學都能把游戲的開頭、經過、高潮、結果寫出來,特別是能具體地把游玩中鬧出的笑話及同伴們歡樂的情景寫得真實生動有趣。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這說明創作的沖動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情,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只要做為教師的我們能抓住時機,適當點撥,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小作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習作的天空中快樂翱翔。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倪闈闈.小學寫作教學中隱喻式寫作策略的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