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 將核心素養有效、準確的滲透到各學段各學科的工作當中去既是當今教育工作者肩負的偉大使命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發展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水平四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塑造的關鍵時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于當代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歷練與獲得,保健知識和健康行為的儲備與養成以及運動情感和體育品德的塑造與完善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運用了文獻研究法、調查法以及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較為全面的梳理和學習了國內外與體育核心素養相關的文獻并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學習了與核心素養和課程實施相關的理論知識,力求構建并完善本研究所需的相關理論知識體系。結合國內體育學科領域相關的研究文獻制定問卷并完成調查,以泰安市的部分中學為例了解了初中學段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實施及獲得情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最后結合體育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培養的推進策略。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課程 核心素養 初中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1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教育理念與觀點也在為適應市場需求而不斷更新與變化。在廣被人們詬病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脫穎而出,教育目標的指向性變的更加明確與全面,由先前單純的應試選拔理論型人才轉向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性人才,但素質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些許問題,出現了一些“教師不作為、學生窮應付”的陋習使得最終取得的教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重視鞏固學生的文化基礎,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促進學生社會參與程度以滿足未來復雜社會的需要,這一點正符合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發展要求及未來發展走向。核心素養的提出迎合了現階段中國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基本發展訴求。
中國現階段培養出來的學生被外界戲稱為“高分低能”的人才和缺乏創造力與創新能力的“智能機器”,進入到社會工作崗位后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在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時總會曝露出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差、面對突發情況應變能力不足、自然和社會極端條件下適應能力欠佳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工作要求和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復雜社會中生存以及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些立足于社會的必備“殺器”也正是我國大部分學生所欠缺的,核心素養涉及人文知識涵養儲備、科學求真探索精神、學會如何有效地學習、如何進行健康快樂的生活、面對責任的擔當、知識應用于實踐以及創造與創新精神的塑造等方面,每個層面都是適應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2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文研究在核心素養提出的大背景下,當下中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是否能夠涉及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各個領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首先了解教師的實施行為是否符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其次再通過學生所表現出的實施效果的各個方面評定其是否具備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最后通過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與具體的實際情況來探尋初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養成的方法與道路。
2.1體育教師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情況
體育教師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執行者,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主力軍。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知情況以及體育教師自身體育核心素養的配備程度都會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以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本研究教師調查問卷的前半部分通過設置相關問題來了解當前的體育教師對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及認知程度。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參與調查的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核心素養的關注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有82%的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核心素養的具體構成要素有所了解,同時相同百分比的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持贊同的態度;在有關體育教師體育核心素養的自身具備情況的調查中,只有25%的教師認為自己已經完全具備,另2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運動能力方面還需要加強,18%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健康行為方面尚且不足,32%的教師感覺自己在體育品德方面還有待提高;96%的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利于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在中學范圍內的有效實施,在有關學生最難發展的核心要素中健康行為被教師們放在了首位,往下依次是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另61%的教師認為現階段他們進行的體育課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68%的教師認為學生的體育品德能夠在他們的課上得到培養,79%的教師認為學生的運動能力能夠在他們的課上得到很好的提高;在最后對學生體育課堂評價中52%的教師選擇了兼顧三者,28%的教師強調了體育品德重要性,各有10%的教師在評價中會側重于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
2.2體育教師的實施行為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不容大家忽視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體育教師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終實施者,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等都與體育教師的實施行為成正比例聯系。
2.3學生對于現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認知情況
本研究中的學生調查問卷的開始部分為學生們進行了一些對于當前體育課程的態度、喜好、上課目的等問題的設置,也憑借一些直白的問題透過學生的眼睛來反映教師的核心素養具體實施行為和實施效果。首先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在問題“你喜歡上體育課嗎?”的調查中,有88%的學生表示十分喜歡體育課。另問題“你對現在所上的體育課的感覺是?”的調查結果反映出,82%的學生認為當前的體育課是有趣的;在反映學生們進行體育課目的調查中,學生們選擇比例較高的目的是:增強體質,釋放學習壓力和提高體育測試成績;在學生們最希望學習的運動項目中,球類運動拔得頭籌,受到了絕大部分同學的青睞,后面依次是田徑類、體操健美操類和武術動作類;在對于問題“你的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經常傳授哪方面的內容或是知識?”的回答中運動能力被選擇的頻率最高,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被選擇的頻率較低。
2.4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效果
對于我國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發展,國家教育部門制定宏觀指導性文件,各地方政府機關根據各地特色因地制宜進行相關政策領會與落實,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具體實施。最終的實施效果如何除了與實施者、實施條件及媒介、實施影響因素外有關之外,還與一個最重要的群體有關,那就是被實施主體也就是我們的廣大中學生,最終的效果需要從學生的身上體現出來的,因此,我們著手從學生角度切入,希冀從學生的視角來探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效果。
3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推進策略
從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和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組織結構鏈的觀察可以不難發現,國家教育職能部門負責宏觀的教育政策及國家課程計劃的制定,最終課程實施與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是要落實到各地方學校之中,地方學校在進行體育核心素養培育和實施具體的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會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的社會人文環境、實施學校的體育課程資源的多寡情況、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水平以及體育教學要素在體育教學中的體現質量與效果等等。這些因素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影響具有兩面性,處理得當將有利于課程實施,處理不當則阻礙學生的成長。體育核心素養通過體育學科獨有的特點來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進行一個整體的提升來實現育人的目的。依據體育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從改善優化社會認為環境,有效開發學校體育課程資源,不斷提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及素養以及全面完善體育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探尋有效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路徑,試圖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有效推進策略。
3.1凈化社會人文環境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近年來遭遇到社會大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制約,限制于“重智輕體”的傳統思想,深陷于頻頻發生的校園安全事故等等,使得我國青少年體質連年下降,最終導致課程實施進程停滯不前。因此,需要積極降低校園安全事故發生率,保障健康校園無害化,彰顯體育學科重要性,促進各學科地位平等化,最終達到為體育與健康實施凈化社會環境的目的,促進我國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進程。
3.2深化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穩步向前,課程資源作用漸漸顯現,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往往決定了教育改革進程的效果。體育課程資源對于我國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之路影響卓著,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一方面取決于體育課程資源的厚度;另一方面,取決于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寬度。因此,實現硬件資源配備齊全化,地方優勢資源利用有效化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的現代化工作迫在眉睫。
3.3強化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素養
體育教師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線實施者,是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塑造的操作者和見證者,更是一系列教學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的執行者,因此,體育教師能力和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所以完善教師體育核心素養、打造教師科研水平以及教學能力和教學基本功意義重大且勢在必行。
3.4優化體育教學設計
體育教學設計是體育教學工作中開展的計劃和依據,其中包含了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各項要素,教學要素的優化和教學設計的完善是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和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環節。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工作中出現了些許諸如目標確立不明、內容安排不清、方法使用不當、評價執行不全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產生不利影響,亟待解決。
基金項目:山東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9SC02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傅祿建.核心素養的認定原則[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15(07).
[2] 肖煥禹.試析日本學校體育改革及其啟示[J].體育科學,1999(06):17-19.
[3] 黃積才.核心素養,要素有哪些[J].教育,2016(49).
[4] 邵朝友,周文葉等.國際經驗對我國研制課程標準的啟示[J].小學教學,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