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同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生命視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43—01
尊重生命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但是在體育教育中如何將尊重生命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然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新課程改革十多年以來,重新反思體育教育就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新的熱點問題。以往的教學歷史經驗表明,尊重生命、從個體生命具體細化體育教學應成為未來體育教育的潮流,這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極其重要。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自然生命作為開展教學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問題主要是必須用什么作為科學的開端方面的問題,是一門關于學科理論范疇體系的根本。學科不斷科學化是邏輯起點的科學確定,也是學科成熟、不斷完善的表達,能引導教師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體育學科的價值就是推動人類自然生命繼續化,探索人類的未來以及體育的本原。因此,人類的自然生命不單單作為體育的活動對象,而且還是體育科學的邏輯起點。通過體育鍛煉,讓身體不斷消化過量吸收的營養,從而釋放出體內的能量,有利于抵抗各種疾病。同時,學生在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利于構建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質。由此可見,體育教師應以促進學生成長發育為主要目的開展體育教學。第一步,需要認識生命。在學生掌握自然生命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機能;第二步,應該讓學生感悟生命,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斷得到鍛煉,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從而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感;第三步,要求學生珍惜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到生命的寶貴從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斷增強自身的體質,積極鍛煉;第四步,要熱愛生命。體育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還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鍛煉的習慣,讓學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精神生命作為開展教育的價值追求
通常情況下,生命體都會以其獨特的方法開展生命活動,從而取得與其他生命體不同的生存方法,這也就意味著生命具體的特質和規定性。體育在人類不斷進取、頑強生存的精神關照下能夠有意識地改造人自身的自然屬性,該種改造表現在心理與精神層面以及形態結構和生理技能上。體育課的開展,能促進學生不斷生長發育,且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幫助學生塑造美好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在生命視角下開展體育教育,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讓學生參加一些積極的體育運動從而塑造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拼搏的精神以及剛正不阿的獨立人格,讓學生學會追求并實現自我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時,不能過分依賴他人生命經驗的知識傳授,還應以精神生命為追求。學校體育在追求精神生命時,要以學生的切身體驗和健康快樂發育成長為基礎。假若沒有這一基礎作為支撐,體育精神就是只紙老虎,無法實現。體育學科的教學應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機勃勃的,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學會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團結、互助、進取、拼搏等精神,這些都是學生美好精神生命的體現。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以精神生命作為開展教育的價值追求,點燃了學生對生命的激情,讓生命更加靈動,為生命視角下的體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意義。
三、以社會生命作為體育教育的意義追求
每個人都是一名社會人,人的生存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環境,也不能割斷社會關系。人類的發展不僅是簡單的生物進化,更多的是文化進化。有了文化進化,使得人類的身體就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有機體。復雜的社會印記主要表現為發達的肌肉、光滑細膩的皮膚、強壯的身體等;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為人體跳躍的高度、奔跑的速度、投擲的遠度,等等。人的生命包含自然屬性、精神屬性、社會屬性等等,假若對人的生命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就無法體現人生命的文化意義;若是只認識到人的生命的精神層次,同樣也會讓人的生命喪失社會價值。從根本上來說,學校開展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社會化的過程。從個體的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說,社會化過程可以通過促進學生生長發育、增強學生體質、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等來幫助學生塑造精神生命,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從而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社會生命。由此可見,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以社會生命作為體育教育的追求,讓學生在體育學科的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性格、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為培養良好的社會生命做貢獻。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