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許多農村兒童脫離父母的直接監護,成為一個獨特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他們的思想、心理、學習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一線教師。學校要始終將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突出位置,深入研究,抓細抓實,以取得積極的成效。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7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65
一、基于信息技術家校互動矯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策略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便家校互動教育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從最初的電話聯系發展到QQ,再到現在的微信,更為便捷、有效。家長和教師通過微信,就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在家的生活及學習動態,及時獲取可靠的信息,矯正家教方法,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并建立微信群,讓留守家長、留守學生、教師之間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以召開遠程家長會。也可以視頻,讓留守學生和家長面對面說話。
(二)開展家長學校心理交流群
留守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另外家長們的知識水平良莠不齊,家庭教育觀念也不相同。對于子女的教育,經常出現父母、祖輩看法不一,一個嚴厲,一個袒護,教育效果不理想。所以開展家長學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留守兒童的家長一般沒有時間來學校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利用QQ、微信等現代社交軟件開設家長學校心理交流群,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短板。學校利用交流群開展家庭教育是很好的途徑,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要參與進來,定期講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讓家長們逐步建立起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為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建立肥沃的土壤。當然家長也可以和教師溝通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例如上傳一些學生們的日常照片、視頻等來培養親情。家校互通,集思廣益,為留守兒童搭建愛的橋梁。
(三)利用校訊通關注學生的成長
“校訊通”是一種利用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資源、短信網絡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內構建的一個能夠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信息溝通平臺。我校所有的教師和家長都開通了校訊通,利用這個平臺能夠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成長點滴。如:留守兒童的家長雖然遠在外地,但每天都會收到班主任的短信,知道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舉止;每逢節日、換季時,學校都要提醒家長適當給學生換衣服,彰顯校園溫情;在學生放假離校、暑假或寒假期間,校訊通都會給家長發交通安全、防溺水、不溜冰、不爬樹、不放鞭炮等等安全提醒。校訊通為學生的安全起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四)利用微課提高留守兒童的成績
留守兒童普遍處于“三缺”狀態:生活上缺人照顧,行為上缺人引導,學業上缺人幫助。微課能更好地滿足留守兒童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從而提高學業成績。他們的學習基礎不好,上課經常聽不懂,作業也沒有人輔導。任課教師就下載或者錄制了重點知識講解、難點突破、典型例題講解的微課,讓學生利用零碎化時間學習。
二、搭建交流平臺,拉近留守兒童與師生、父母的距離
(一)定期召開主題班會
為解決留守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存在的問題,以班會為載體,緊緊圍繞“關愛、責任、誠實”這個主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激勵他們自立、自信、自強。每次召開主題班會時我都會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我經常請個別留守兒童同學針對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學生總是細聲細語、吞吞吐吐,慢慢地語句通順了,聲音洪亮了,思想成熟了。通過這一做法,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了信心。
(二)開展教師談心日活動
教師談心日是我校開展的“走進學生心靈”的活動,每月一次。每次談心時都要想辦法尋找師生的共同語言,這樣才更有效。記得和個別留守兒童的第一次談心,我圍繞著“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的話題說起,時不時地表露出我想做他的好朋友的想法,并且表揚他的優點,目的是拉近我倆的距離,讓他慢慢地接受我。第二次談心我才問他喜歡與什么類型的人交往等話題,這時他才開始同我講心里話。經過多次平等、關愛的談心使他向我敞開了心扉,使我了解了他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歷程。
(三)定期開展家訪活動
家訪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利用課余時間我來到個別留守兒童的家里,看看他的成長環境,并和個別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促膝長談,了解其在家的情況。看到個別留守兒童家境一般,了解到他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個別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和他家長探討留守兒童的學習及教育問題時,找出原因,思考改變出路。
參考文獻:
[1]李正華.信息技術在關注留守兒童方面的應用[J].飛:素質教育,2013(10).
[2]羅濤.信息技術在關注留守兒童方面的應用[J].科學咨詢,2013(29).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慧霞(1980.7— ),女,漢族,甘肅岷縣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如何在農村小學有效開展高年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本縣為例)》(課題批準號:GS[2018]GHB10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