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玲
摘 要: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展,信息流通加速提升,我們的生活因優秀的文化創造變的豐富多彩、絢麗繽紛。紡織品也不例外,它是科技創新、文化與社會經濟的有機濃縮,既是生活需求的商品,也是代表國家文化特色的顯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紡織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新技術、新思潮、新趨勢不斷的涌現,使得現代的紡織品更具有時代的特征。目前,小學美術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為了讓學生了解新知識,了解古老傳統的中國工藝和民族藝術,這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將數字科技時代的紡織文化與美術教育教學相結合,開拓學生信息時代眼界,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紡織品;工藝;美術教育
1 紡織背景
紡織是人類長期勞動創造的經驗積累產物,有著悠久歷史,是廣泛的綜合性藝術門類。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也讓紡織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紡織品在科技與藝術之間互相融合應用。這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影響著紡織品朝世界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工藝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數字化幫我們實現了特別的藝術效果,一個由數字化科技建立起的信息社會,正在慢慢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同時也吸引著藝術家將這些技術運用到藝術創作中,表達紡織藝術的多樣化。
在這種快速發展的時代趨勢里,傳統的紡織工藝受到很大的沖擊,不論是材料還是形式還是藝術效果,新的技術拓寬了紡織品承載的媒介,數字技術的應用,豐富了紡織品的種類。將原始的紡織品通過現代新技術的改造,在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多樣的、純手工不能實現的視覺藝術效果,這使得原本單一的紡織品種類不斷豐富起來,以滿足現代人們的精神物質生活需求。
傳統紡織文化在這種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受到很大沖擊。思想觀念受到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社會流行趨勢等影響,隨之現代紡織品也在形式內容上以裝飾元素為基礎,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中國傳統紡織工藝是典型的民族藝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積淀,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紡織品的應用領域也越廣泛。紡織品不只具有單一的功能性,還具有裝飾性、整體性、生態性等特點,飽含傳統民族文化內涵意識,體現出綠色環保、消費、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是未來紡織品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紡織品領域里,新技術作為一種符號象征,不單具有科技的含義,它更體現了現代紡織品在視覺、經濟、文化、環境、社會維度里的意義與價值。研究紡織品的應用情況,最終找到新的紡織技術,結合各種社會資源、現代科技、環保可持續等,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情感交流與文化意識提升,同時也利于現代紡織品設計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趨勢,要讓我們更加了解傳統文化、認識到現代紡織品發展的新方向。因此,對紡織品進行系統的整理、研究、發掘其中的精髓與智慧,將不同地域的民族紡織文化推廣介紹,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與學生一起分享,鼓勵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2 紡織品與美術教育
在小學美術培養教育中,將紡織品相關圖案設計、文化元素傳遞和現代紡織品新技術,在美術課程實踐中對學生簡析介紹。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利用視覺圖像傳遞信息,讓學生直觀、生動、無障礙的感受到紡織品和相關技術的了解。講解分析紡織品的制作工藝和流程,從獲得靈感到實現成品的工藝技術過程和思想體現,啟發學生思考,了解紡織文化的璀璨歷史。培養小學生對紡織品的關注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體驗紡織品的展示活動,參觀紡織文化展覽,熱愛紡織文化的民族精神傳承和匠心獨具。
經調查了解,目前我國關于紡織品教育只在高等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具體專業課程有:紡織學、紡織設計學、織造工藝學、紋織物結構設計、織物組織學、織花圖案設計、印花圖案設計、提花織物設計基礎、染織設計基礎、染織圖案基礎、紋織工藝基礎、提花織物設計 平面設計CAD 三維設計CAD、紡織品CAD、針織概論、平面構成、素描、色彩學、立體構成、扎染、刺繡、纖維編織、布藝、傳統紡織工藝等。在高等教育模式中,關于紡織專業知識目前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是在小學基本涉及不到,所以在小學初級階段美術教育實踐中,涉及紡織相關知識,引領學生進入不斷學習、興趣培養、擴充課外知識和成長的搖籃,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
3 現代紡織品工藝
長久以來,紡織品在特定的地域和時空里交流融合,造就了很多優秀的民族工藝。新的科學技術拓寬了紡織品承載的媒介,數字技術的應用豐富了紡織品的種類,對紡織品的創新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工藝材料的多元化使得紡織品設計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也跟著被發掘,形成新的生活態度,紡織品在類別和風格、工藝設計上都給予我們更多選擇的余地。經過整理,紡織品常見的工藝類型有:
編織:用編織塑造的形態,充滿著自然氣息的手工韻味,讓人在視覺上喚起對自然、生活的情感。紡織品形成豐富多彩的花紋和造型,給人們以自然的美和淳樸的藝術享受。
扎染與蠟染:都是中國傳統的手工印染技藝,也是高雅的藝術品。不同地區的生活環境使得傳統扎染與蠟染工藝各具特色,紋樣包括自然題材和抽象幾何圖形,色調素雅、風格獨特。
刺繡:俗稱“繡花”,按照設計的花樣,在織物上繡針引線,形成紋樣或文字的裝飾工藝手法。刺繡工藝的藝術格調足以體現出地方民族特色和強烈的表現風格,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刺繡是一種表達工具和手段,如同繪畫,通過體驗才能領悟到“心靈手巧”之意。
織錦:體現了少數民族對天地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其中云錦、蜀錦、宋錦、壯錦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楀\由數種漸變的色彩同時織成,色彩絢麗多姿,散發著濃烈的民族氣息。
印花:傳統的印花方式相比現代的新型印花工藝更加綠色、環保、低碳、節能、減排、生態等為一體,是紡織印花技術的重大突破。數碼印花技術將圖像轉換印在面料上,完成手工無法達到的完美性與整體性。數碼印花技術還可以將圖像轉換印在面料上,完成手工無法達到的完美性與整體性。
雕刻:由民間傳統的手工布雕到現代的機器雕刻,將面料經過激光高溫燒灼、鏤空,對紡織面料進行形貌的反復試驗,雕刻重塑。它能夠根據計算機參數設置以很快的速度和精度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與實驗,雕刻出的空洞可以是隨意的也可以是特意的圖案,操作方便效果好。
拼貼: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拼布設計,將瑣碎的小布塊拼接成一個整體的作品。拼布源于生活,曾是人們實際生活長期積累發展起來的手工藝,幾乎是遍布城市和鄉村。拼布根植于百姓之中,始終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審美和實用功能等緊密結合,經過不斷地傳承發展延續至今,拼布的價值越來越突出。
4 結論
現代紡織品工藝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通過對紡織品的探索與了解,發掘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紡織文化充分發揮教育教學應用。根據中國紡織品的發展教育狀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普及傳統文化內涵的呈現方式,也是延伸紡織品未來發展的道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體現現代紡織品在教育、視覺、經濟、文化、環境、社會維度里的意義與價值,提升培養學生的視覺審美、情感交流與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于偉東.紡織材料學[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
[2]柴巖.利用激光雕刻技術與拼布結合詮釋新圖像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2017.1.6.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