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立新
摘 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中小學教育師資培養的專業院校。體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所以,必須具備體育核心素養。為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和適應未來從教的職業需求,師范高專必須加強他們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師范高專;體育專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
1 前言
眾所周知:現在的師范高專主要是培養中小學師資的。未來的從教者必須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具備“專業核心素養”和“職業素質”。師范高專體育專業主要招收三年一貫制和“3+2”五年制大專學生。為使他們畢業后能適應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需要,師范高專必須重視和強化對他們的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2 體育核心素養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這使得體現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學科核心素養”日益得到重視。它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
體育學科是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內容,近年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不再被認為是雜科或副科。因此,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也日益受到關注和研究。與其他學科一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也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所不同的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具體來說,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采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以上這些構成體育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
3 師范高專體育專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據有關資料統計,現在的師范高專學校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師范學校或教育學校的基礎上升格或與其他中專學校合并而成的。原來的普師教育中就開設了體育專業類課程,在體育專業教育教學上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不論是在學校管理層面,還是在師資和教學實踐層面,他們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基礎和經驗。不過,原來的普師教育沒有設置體育專業,但現在師范高專已經設置了三年一貫制和“3+2”五年制大專體育專業。而且,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現在的師范高專培養體育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不論在內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已經發生重大改變。這就需要學校的管理層面、教師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要以新時代的體育專業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和方向,尋找符合本校和學生實際的路徑和方法,努力提高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3.1 學校教學管理層面
學校及其相關的教學管理部門掌管全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包括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計劃、教學活動安排、教師調配等,因此,也是培養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者和規劃者。所以說,要做好體育專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這一工作,首先是需要學校的管理者以及教育教學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筆者認為:首先是從課程設置、教材選擇等做起。進入新時代,要依據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適應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來進行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具體到體育專業來說,就是圍繞發展學生的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之一主題。協調好師范教育基礎課程、體育專業課程專業和非專業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等比例;選取具有時代性、針對性的教材。其次是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日常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和陣地,因此,在體育教學管理中,要重視和凸顯日常的體育教學在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是要抓好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工作,包括教學檢查、督導、監督和考核機制,督促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各項體育實踐能力和文化素養。最后是要改變課程考核評價體制。傳統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是以考試成績和體育實踐考核為主,對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而言,存在缺陷。要以對學生的學科評價改革為抓手,圍繞“學科素養”和“職業素養”,突出學生的體育專業技能、意識教育、習慣養成等,而不是單純地以分數為準。
3.2 教師核心素養方面
教師是學校一切教學實踐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是關鍵,因為他們的素質和素養決定著教學實踐的成效。因此,要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務必提高各相關教師的意識和素養。首先是各相關教師要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其次是他們自身要具備豐富的體育核心素養。這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職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來充實和提高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引入一批學歷高、素質好的體育專業高層次人才。最后,適應學生未來適應基礎教育教學的需要,加強與中小學校的銜接和合作。通過派老師到中小學教學交流和聘請有經驗的中小學教師來校指導教學,實現師范高專與中小學的對接。
3.3 教師教學實踐方面
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偏重于技術傳授,比如跑步要領、打球技術等,而對體育道德、意識教育、規則教育、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等重視不夠。所以,要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首先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在日常學校管理中,有些體育專業的學生依仗自己的身高、體型以及體能優勢,喜好打斗,欺負其他學生,或在群體活動中不守規則等。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體育學生的德育教育。如通過體育課特有的列隊等形式加強紀律教育,增強集體性;挖掘體育項目的文化內涵,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通過體育項目的個人與集體的合作訓練來培養團隊精神等。其次,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重點講授基本理論、運動要領和注意以及預防事項,然后組織他們積極的練習,之后放手讓學生自行組織各項活動,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最后,利用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運動技能的掌握,還在于通過體育學習與鍛煉,增強以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要結合各項體育活動,來注意觀察學生,有問題及時發現和疏導,使學生心理保持一個穩定的健康狀態。這有助于他們步入社會并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積極發展。
4 結語
總之,體育不僅給人強身健體的,也是教育、培養和塑造人的。師范高專體育教學要緊跟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礎教育改革,對接中小學體育教學,注重體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和素質提升,為他們以后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從教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裴紹志.中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與方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2]付瑤: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路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年07期.
[3]程光煜.談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8年20期.
[4]唐磊,郭衛華,張沙.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及提升策略[J].體育師友,201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