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陽
(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市南崗區委員會黨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一)重視程度不夠。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很多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營商環境對于一個城市和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沒有把營商環境擺在戰略發展的高度。部分領導干部認為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而營商環境只是在一定時期的口號,只是當前經濟發展困境的權宜之計,其對于城市經濟發展沒有長期性的全局性的指導作用。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只是把營商環境作為一種口號進行宣傳,并沒有把其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程,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夠。例如,有些地區在招商引資時優惠政策不強,這就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二是缺乏頂層設計。有些地區在營商環境方面沒有形成具體的制度,缺少明確的規劃和行動綱領,這就導致營商環境缺少頂層設計,不利于優質的企業落實地生根。
(二)服務質量不高。近年來,雖然營商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一些地區和部門還存在著做表面文章的現象,部分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思想境界不高,責任意識不強、作風不實,在具體工作中只是滿足于上級要求的“常規動作”,并沒有“自選動作”,使營商化境無法真正得到優化。有些領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他們怕承擔責任,推著干工作。還有些領導干部對自己的工作視而不見,不思進取。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著政府不作為不擔當的現象,有些行政部門以各種借口拒絕為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和證件,一些領導干部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與企業保持很遠的距離,他人雖然很青白,但是也不辦事,還有些政府部門卻是“臉好看、門好進、事難辦”,這就致使一些企業無法在該地區發展。
(三)政策落實不好。黨的十九大以來,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各地區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有些地區對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學習的不夠深入,研究理解政策不到位,對于優惠政策的宣會也不到位,這就導致一部分地區的營商環境政策不清晰。有些地區并沒有真正實現簡政放權,在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的審批權上下放的不同步,不配套,部分地區的審批程序和手續仍然繁雜,這就使企感覺不到辦事便捷快速。例如,有些企業在領取了營業執照之后,在辦理各種證件時,仍然還要跑好幾個部門,等待審批的時間也比較長。還有些地區存在著新官不理舊賬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政府對于上上屆領導的協議不認賬,甚至的需要重重新簽定協議,這就給一些企業造成了困境。
(一)構建良好政商關系。良好的政商關系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官商交往之道 ”,政府與企業之間要相敬如賓,彼此尊重,而不能不分彼此,不分你我。要構建清白的政商關系,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政府工作人員與企業人員交往時坦坦蕩蕩、清清白白,而不是為了利益而交往,政府要真正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著想,幫助企業家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題,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在處理一些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嚴肅處理謀取私利的行為,嚴懲投機者。同時,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要通過理論學習、警示教育等形式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政教育,使其增強風險意識,守住紀律底線,引導企業按照市場規則公平競爭,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商關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新時代,優化營商環境,塑造良好的政商形象必須要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要積極地把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以及經濟調節等各項職能推出去,政府要發揮好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的作用。要按照“應辦盡辦”的原則,真正把該辦的事情辦好,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能一次辦成的一次辦,能一個部門辦的一個部門辦,對于審批事項一定要能簡則簡。同時,要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開展網上辦公,進一步創新審批模式,如探索“企業承諾”式審批方式,加強對其進行監管。再如,開展異地業聯合辦理的業務,針對人在外地的情形,只要符合事項辦理條件,就要積極配當事人所在地行政部門辦理相關事務,從而讓企業少時間、少跑冤枉路。
(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相應的法律制度做保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到本地區投資的企業撐起法治的“保護傘”,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市場秩序,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嚴肅查處各種破壞市場秩序的法違規行為,堅決制止壟斷行為,對待任何企業都要一樣,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要同等對待、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同等對待,結合當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嚴厲打擊地霸、路霸,遏制強買強賣、制售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使企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同時要通過法律法規杜絕公務人員在執行公務時不依據法律條款而胡亂作為,使權利在陽光下運行。對于破壞營商環境的公務人員和公職人員要依照相關條例嚴肅處理,使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