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溢,曾 平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仙葫院區,廣西 南寧 530023)
臨床實踐教學是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的橋梁,是整個醫學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中醫骨傷學作為中醫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中醫骨傷科醫師的臨床技能水平提高,能更好地促進中醫骨傷科的傳承,同時也能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科疾病的水平。在整個醫學教育中突出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優化改進臨床實踐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強化實踐教學,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
臨床模擬教學法是一種在人為設立的虛擬的、接近真實臨床環境里學習技能、提高能力的方法。使用臨床教學模擬的方法,可以隨時進行學生學習過程的階段性評價,這樣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對今后的臨床工作能更快過渡[1]。模擬教學分為模擬設備教學與模擬情境教學,模擬設備教學主要是通過模擬設備作為教學工具,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規范的臨床操作,這一方法可使學生隨時進行訓練,而且不會因為操作不當產生不良后果。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我校明秀校區醫學實訓中心具備臨床模擬教學設備,通過模擬人和標準化病人可進行問診、人文關懷訓練,模擬手術室及其輔助設施進行洗手、穿衣、消毒與鋪巾等骨科的基本操作,同時還可進行骨折的固定、搬運,骨科手術的切開、縫合、結扎、止血、拆線、換藥等基本技能訓練。這些臨床模擬訓練的反復訓練,能為中醫骨傷學生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能更快適應臨床工作。模擬情境教學主要是根據中醫骨傷學的學習要求,模擬一個貼近現實的虛擬場景,通過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模擬中醫骨傷學臨床的診療經過,訓練實際工作環境中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這樣的模擬教學更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認識自身不足,同時也能通過與患者的角色互換,體會患者的心理及需求。
在大多數的教學醫院中,學生主要包括本科實習生、研究生和規培生,由于學習的要求不一樣,輪轉中醫骨傷科的時間也會有所差異。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例,本科實習生在骨傷科臨床實習周期是3周,中醫骨傷專業學生在骨傷科臨床實習周期是6周,規培生和研究生實習周期是2個月。因此,在不同學制的學生構成的學習環境下,可由科室教學秘書設置臨床實習小組,主要為本科實習生、研究生、規培生至少各1名組成,小組內可設置組長,可由規培生或研究生擔任,實習小組帶教教師可由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擔任,指導臨床實踐。臨床實習小組的設置,以學生為主體,帶教為引導,通過帶教教師示范或講解臨床實踐,學生進行觀察、模仿學習,并配合帶教教師完成臨床工作中的病歷書寫、病情變化的觀察匯報,學習獨立處理病情能力。在經過1~2周的教學培訓后,由研究生或規培生在帶教教師的監督下,完成骨傷科病人的接診及病情變化處理工作,本科實習生在研究生或規培生的監督下,完成基礎的接診工作以及臨床換藥、拆線等工作。帶教教師針對學生的不足或缺陷,定期進行小組內總結,改進不足之處,使學生掌握規范化操作。
以往的教學方法多為教師講課,學生接受學習,且多為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于學生臨床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得臨床學生學習興趣不足,造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等,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2]。新形勢下的臨床教學活動,應針對中醫骨傷學的臨床特征以及學生對臨床操作的興趣進行培養。通過在骨傷科設置每周一次的臨床教學示范課,本科實習生、研究生及規培生各有其側重點進行教學。本科實習生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每周根據科室病人情況,選取適當病例,進行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同時每周進行不同的臨床實踐教學,如骨科清創縫合術、石膏固定術、小夾板固定術、骨折復位術以及換藥術等臨床操作,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練習操作。研究生與規培生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科研教學講課,包括骨傷科疾病國內外最新診療進展、臨床科研的實施開展等,講課可由教學秘書或骨傷科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師主講。
學生在骨科進行學習一段時間或實習結束時,可進行科室的出科考核,以評估學生的實習質量。中醫骨傷科針對其臨床特點,可采取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出科考核,同時更注重操作的考核。基礎知識是必須掌握的內容,要求學生出科必須學會。同時設置在骨科實習體會的答題,從中挖掘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體現的思維亮點,從學生角度不斷改進方法。操作部分設置操作執業醫師考試評分標準進行打分,主要為骨傷科臨床操作。理論與操作考試結束后帶教教師當場進行打分與點評,這樣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理解更為深入。
臨床學生要進行內外婦兒不同科室的實習,對其臨床思維的建立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中醫骨傷科常要面對急性創傷的救治,例如開放性骨折、肌腱韌帶的損傷、皮膚脫套傷等風險高、情況復雜的患者,因此,在骨傷科實習的學生更應注重其處理緊急狀況下的診療判斷和處理的思維培養。這一思維的建立可在實習小組的基礎上,在學生入科后由小組帶教教師告知學生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原則,學生在遇到急診、嚴重創傷的患者,記錄好處理原則及具體步驟。帶教教師在處理急危重癥患者時,明確好學生分工,使學生也能參與到過程中,每次處理結束后對學生講授處理的原則,平時查房時則注重講解常見病的診療規范,使學生建立基本骨科臨床思維。
現代醫學在當今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很多的骨科疾病得益于科技發展,治療水平不斷提高,例如3D打印技術、數字導航技術等在骨科領域的應用,使得傳統中醫臨床氛圍在骨科呈現出邊緣化的趨勢,因此在骨科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已顯得十分緊迫。中醫骨傷科在保守治療及促進骨折恢復等方面有其相對優勢之處,更應發揮其特色與優勢。在查房或者交班時,中醫骨傷科可借助實習小組的形式,由學生匯報患者病史,并進行中醫骨科的體格檢查操作,制定自己的治療思路和中藥處方。每周安排一次中醫查房,選出幾個典型病例進行講解,詳細說明中醫治療思路,讓學生掌握中醫查房的清晰過程。還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小講課,讓學生作為主體,分享自己在骨傷科的心得體會。
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診療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實習是學生向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樹立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增強工作責任感,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掌握醫患關系處理技能是實習工作的重點[3]。在實習帶教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從醫理念,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并且貫穿于學生整個臨床實習過程,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骨傷科帶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教授骨科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應在教學內容中加入社會、倫理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4]。在臨床工作中,需要臨床醫生具有良好的分析和綜合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縝密的臨床思維。因此,帶教教師在講授一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重視對臨床資料展開綜合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針對臨床骨科實習生的自學、創新能力培養,除了PBL之類的教學示范,還可以組織學生輪流進行教學講課,將自我學習的最新診療規范通過講課方式,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更能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針對研究生及規培生的能力培養,可側重于文獻閱讀和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形式可與本科實習生一樣采用輪流講課的方式進行,由副主任或主任醫師進行點評,培養其學習、創新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維。
中醫骨傷學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每一代中醫人不斷傳承創新,培養優秀的中醫藥人才。中醫骨傷學臨床實踐教學中,總體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中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形成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將基礎知識更加靈活地運用于臨床實踐中。在臨床實踐帶教過程中,不斷探索科學合理的臨床教學方法和途徑,提高中醫骨科的教學水平,讓中醫骨傷學在新時期、新形勢的醫療環境下發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