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慶豐(舒蘭市實驗中學 吉林 舒蘭 132600)
在高中階段,體育特長生不僅面臨著文化課學習的壓力,還面臨著體育訓練的壓力。而針對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如何通過兩者關系的協調,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高中階段體育教師研究的重點。分析現階段高中的體育教學現狀,發現不僅沒有系統而科學的訓練方法,教師和學生還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懈怠,學生的體育訓練成績不甚理想。所以非常有必要針對體育特長生訓練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分析,針對性的采取解決措施,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
在高中階段,體育特長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體育訓練,而給予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就會相對較少。由于文化課學習與體育訓練的不平衡,影響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根據國內學者的相關調查,發現95%的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成績都徘徊在及格線邊緣,甚至處于及格線以下。并且體育特長生的體育專業成績越好,文化課成績就越差。如果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偏低,即便是有體育加分,也很難考慮理想的大學。而且相當一部分體育特長生選擇體育,只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一點上大學的機會。
目前,部分體育特長生在進行文化課學習或者在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懈怠情況,不僅沒有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也沒有明確的個人規劃與個人發展目標。不積極的參與體育訓練,也不主動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對于文化課的學習成績以及體育訓練成績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目前,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師數量有限,體育特長生數量又比較多,根本無法實現一對一的訓練形式。其訓練內容除了基礎的體能訓練之外,主要就是圍繞體育考試而展開的專業訓練,而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情感狀態則沒有予以充分的關注。而且目前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十分有限,其體育教學依然以田徑與球類為主,并沒有與時俱進,增設其它體育項目。
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部分高中體育教師依然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特長生等訓練,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枯燥,并沒有與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結合起來。而且,以考試為中心的訓練,訓練氛圍比較沉悶,壓抑了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對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的提升也產生了影響。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的體育特長生并不是因為愛好體育而選擇成為體育特長生。只是因為文化課學習成績不理想,擔心自己考不上理想大學,而不得已尋求加分機會,給自己多一個上大學的機會。這樣被迫的、與興趣無關的體育訓練,很容易限制學生對體育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
另外,體育訓練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要求,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體育素養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并不是力氣大的學生都可以成為舉重運動員,并不是所有跑得快的都能夠成為田徑運動員。每一種體育項目對于學生的體育技能、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均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射擊項目,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射擊技能,更要求其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而且體育運動中蘊含著獨特的競技精神,而這就要求體育特長生在面對輸贏的時候有一個正確的心理素質。另外,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也不一樣,只有正確的認識到體育訓練,才能夠在后期的體育訓練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一般情況下,體育特長生的體育訓練計劃以及文化課學習計劃都需要由體育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而教師制定的訓練計劃以及學習計劃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以及學習成績。學校能否通過訓練計劃來端正學生的訓練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訓練成績的提高。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方法主要以升學為目的,其應試特點較強。這樣的訓練方法必然會導致體育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專業訓練,而忽視學生其它方面的培養。對體育特長生的了解不全面,訓練計劃的針對性就會偏弱,其訓練成績就會受到影響。
現階段,家長對于孩子的關注依然以學習成績為主。但是大多數的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成績都不理想,都徘徊在及格線邊緣。家長很容易帶著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不認可他們體育特長生的選擇,認為只有無法考入高等學府的學生才會選擇體育特長這一條路。家長對待體育特長生的片面思維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懷疑自己選擇體育特長生的正確性,進而體育訓練成績就會受到影響。另外,部分家長不僅不在思想上支持學生的決定,還會在經濟上干擾學生的選擇,阻撓學生走向體育特長生的道路。
目前,絕大多數的體育特長生都存在著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桀驁不馴的問題,與其他學生相比,管理難度更大。而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他們經常參加各種體育競技活動或者高強度訓練;第二點體育特長生除了專業訓練就是文化課學習,與其他學生的接觸有限,道德素養的學習更是少之又少。針對這種情況,體育教師在對體育特長生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加強他們的德育教育,激發其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其良好的體育競技精神。加強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升體育特長生的品質與道德修養,還可以提升體育特長生的堅韌性和意志力,使其可以在艱苦的體育訓練中長期的堅持下來。而道德修養的提升還可以在體育特長生遭遇挫折與失敗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也就是說,只有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德育教育,提升體育特長生的道德品質,才能夠有效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
目前,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對體育特長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偏見。正是這種偏見,影響了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的提高。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門就必須要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宣傳,引導學校、學生家長以及社會正確的看待體育特長生。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舉辦運動會、舉辦體育講座或者共同觀看體育賽事的方法來糾正各方面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偏見,使其正確的認識體育特長生,從而接受體育特長生,支持體育特長生。而教師與其他學生也要與體育特長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體育特長生重建學習自信心,促進體育特長生的健康成長。而學校也要定期與體育特長生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學校的重視。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針對體育特長生制定一定的鼓勵政策,通過語言、獎學金或者表彰大會等來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自信心。通過精神鼓勵以及物質鼓勵來激發體育特長生對訓練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其訓練成績。
首先,體育特長生由于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很容易產生自卑的負面情緒。針對這一現象,體育教師在對體育特長生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要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心理教育,使其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明確體育特長生與統考學生是平等的,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斗,幫助其走出自卑的狀態。同時通過有效的思想教育,消除他們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偏見,給予體育特長生更多的關愛與支持。
其次,體育也是一份人生事業,學校也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而且體育特長生與統考學生的學習重心有所不同,教師需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的幫助體育特長生重拾學習信心,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學校可以邀請體育專家,在校內定期舉辦體育講座,通過體育講座來幫助學生了解體育特長生的未來人生規劃與發展,從而積極的投入到體育訓練中,提升訓練成績。另外,學校也不要將體育特長生進行區別對待,只有將體育特長生與其他學生聯系在一起,才能夠為體育訓練成績的提升打好基礎。
最后,體育特長生還需要經常參加一些競技類的比賽,或者進行高強度的體育專業訓練,對于其心理素質要求更高。所以學校一定要充分重視起體育特長生的心理教育,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來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穩定的心理環境。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內增設心理咨詢室,并通過心理咨詢室與體育特長生主動聯系,通過與體育特長生的私密溝通,來精準把握他們的心理狀態。針對心理偏激的體育特長生,心理咨詢師就需要在溝通過程中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糾正不恰當的偏見。另外,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課間活動,促進體育特長生與統考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同齡人的溝通交流,打開體育特長生的心扉,進而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想有效提高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不僅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更加要注意訓練技巧與訓練策略的使用以及訓練方案的制定。
首先,訓練方案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如果訓練方案存在著不科學的地方,那么不僅不會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還會限制體育特長生體育天賦的發揮。而一個科學的訓練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幾大要點。第一,在正式開始體育訓練之前,教師需要先向體育特長生講解該訓練的特點、難點以及注意事項;第二,科學的體育訓練一定要有熱身訓練,一定要讓學生掌握關鍵的技術要領;第三,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標準動作的演示,然后讓學生按照一個姿態的標準開展特長訓練;第四,教師要進行基本動作要點的詳細講解,并結合親身示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分析體育特長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來保證訓練效果。其次,針對訓練技巧與訓練策略,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不可一味的要求體育特長生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訓練。因為長時間、不間斷的訓練不僅不能提高訓練成績,還會增加學生的疲倦感,影響后期的訓練成績。第二,訓練重心應當集中在體育特長生的反應靈敏度訓練、協調能力訓練以及力量訓練等方面。第三,教師要在訓練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以及耐力,避免訓練強度過大,導致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第四,臨近高考的時候,教師要重點進行考試項目的集中培訓,通過考前突擊保證體育特長生的考試成績。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與統考學生相比,體育特長生屬于特殊的學習群體。而受到自身因素、學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主要存在著文化成績不理想、學習態度不端正、體育訓練項目有限以及教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而要想提高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必須要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德育教育、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宣傳、加強對體育特長生的心理教育、采用科學訓練方案,注意訓練技巧以及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