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本劇表演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英語教學的情境要求,具有趣味性強、語言實踐機會多等特點,有利于小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是有效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能力的教學路徑之一。本文結合課本劇教學案例,探討課本劇教學在促進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發展上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本劇;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陳美娟,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中心小學。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英語課本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且較為真實的語境,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故事,體驗生活,逐漸培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且這與《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的理念是一致的。
這些年,筆者參與指導了不少英語課本劇表演且屢獲所在地區的區級、市級中小學生藝術節、英語課本劇比賽的佳績。在筆者踐行英語課本劇教學研究以來,感受到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中得到了快樂、自信,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以下是筆者英語課本劇教學的實踐與感悟。
一、立足課堂教學,基于英語教材,活化教學內容,模擬角色表演
小學英語的教材主要挖掘貼近生活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學習,實現知識的運用。以筆者所在地區使用的教材:新標準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為例,這套教材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以主角人物Sam,Daming,Lingling,Amy,Ms Smart和一些配角等貫穿整篇課文,涉及了問候、問路、旅游、購物、天氣、職業等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蘊含著豐富的對話和有趣的故事。若我們只是一味地教授新單詞、講解重點句,學生跟讀做筆記,學生很快就會對英語失去興趣,且語言的交際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提升。英語課本劇是活用了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添加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表演方式展開英語交際情境的。以下是筆者實施課本劇教學的案例之一。
如新標準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Moodule4 Unit1 Mum bought a new T-shirt for me.這一課。課文講述的是一天Sam和Amy為了一件T恤衫爭吵,兩人都認為這件體恤衫是他(她)的,后來在媽媽的調解說明下才知道是一場誤會,T恤衫是Lingling的。課文的故事情節是有些學生也有類似的經歷,所以演繹起來更得心應手。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以課本劇的形式,角色扮演模仿人物的內心活動,加以動作、神態、道具等演繹課文,讓學生邊學邊表演。如筆者在教學完課文新知后,設置了role play的環節,讓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一件T恤衫,然后分角色扮演,對話如下:
Sam: Thats my T-shirt.
Amy: No! Its my T-shirt.(此時,扮演Sam和Amy的兩名“演員”扯著一件T恤衫,爭執著,表演者加以夸張的表情、動作、語氣)
Ms Smart: Dont argue! Whats the matter?(扮演Ms Smart的“演員”要有作為媽媽角色人物特征的語氣)
Amy: Sam took my T-shirt.He wants to wear it.
Sam: But it isnt your T-shirt. Mum bought it for me.
Amy: No, she didnt. Mum bought a new T-shirt for me.
通過這樣生動地演繹,把課文內容趣味化、簡易化,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也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就連平時內向、羞于開口的學生都舉起手躍躍欲試,甚至成績不太好的后進生都加入了。在這一活動中,也使學生意識到朋友間發生誤會時不要爭吵,要勇于認錯,及時解決矛盾的這種情感態度,很好地體現了核心素養中文化品格的培養。
二、以英語社團活動為載體,拓展英語教學的空間,辦特色課程,秀出精彩
英語社團能拓展英語教學的空間,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在社團課中,筆者和學校的幾名英語老師主要進行英語課本劇的排演。有根據身邊的故事自創、自編的課本劇,也有改編中西方經典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或已學過的課本上的小故事等。讓英語教學從課內引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現以曾改編創作過的課本劇《The Necklace》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優秀的劇本是課本劇演出成功的關鍵因素?!禩he Necklace》中文譯名《項鏈》,它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有了經典故事作為劇本,我們在保留原著經典臺詞的基礎上,再做適當的加工和處理:融入戲劇元素,借助趣味的情節、更精煉、充滿人物個性的語言,實現課本知識的高效整合。以下是筆者創作的課本劇《The Necklace》中的第一幕臺詞:
Mathilde:Im beautiful.Im charming.Im clever.I want to marry to a rich and handsome man. But I married to a little clerk. He is poor and ugly.
(設計說明:通過女主人公的一段獨白,把她美麗的外表和愛慕虛榮的心理特征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為接下來的劇情做了很好的鋪墊)
這時一個仆人掃地故意掃到她身上。
Mathilde: Oh, how many times Ive told you. Be restful, OK?
仆人:Youre so rude. You think who you are. Poor man.
Mathilde: What?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仆人: Oh, nothing my lady. I just want to say you are so charming and like a shining star.
Mathilde: Well.
(設計說明:增加的仆人角色,從仆人對女主人公不屑的態度更增添了女主人公此時憤憤不平的心理,與她接下來借項鏈參加舞會,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的心理埋下伏筆,而且也增加了幽默的戲劇舞臺效果。)
雖然這些學生熱愛表演并富于想象,但畢竟生活閱歷少,讓他們直接讀完劇本就表演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英語課本劇,在排演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生詞,這時需要學生借助詞典等查閱工具對生詞進行查閱,記錄生詞的發音、詞意等,或跟隨著老師一句一句地讀,模仿語音、語調。之后的排練,再通過反復地使用,加深對生詞的理解。在這排演過程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提升。因為這樣的劇本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課本外的詞匯和句型,而故事本身為這些詞匯句型提供了最為真實的語境。可以說是以演促學,寓教于樂。即便是扮演配角的學生臺詞少,但在一起多次的排演中,通過反復地聽、看、模仿,也會了全部臺詞。雖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學到的知識卻相同。常聽到家長的反饋說,參與社團課本劇表演的孩子回家經常練習臺詞,表演動作等,有時練習的還是其他同學的臺詞、動作。這就是課本劇的魅力吧。
從排練過程對角色的揣摩、理解還是演出完這一課本劇,演員體會到的劇本背后蘊含的意義:在生活中不能有太大的虛榮心,否則會貪小失大,都體現了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培養。而且,一場精彩的演出是整個“劇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所以這樣的活動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三、課本劇教學模式注意事項
課本劇表演是一種形象生動、豐富多彩、有魅力的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表演”或“娛樂”,而是要達成語言的教學目標。
其次,劇本的選材很重要。好的英語課本劇需要好的劇本,其內容應該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激發學生興趣,且要積極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課本劇表演并不適合于所有課文,只有內容貼近生活,情節跌宕起伏,角色鮮活的題材才適合課本劇表演。
總之,筆者在實施課本劇教學中,發現課本劇教學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語言實踐機會也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將課本劇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將對小學英語教學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愛華,朱玉林.探索與實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戲劇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王銳.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6.
[3]李婷英.戲劇化教學,“演”出來的英語課[J].新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