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對任務鏈設計及化學深度學習形成初步理解,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案例,提出化學教學設計中任務鏈設計的不同類型,具體說明任務鏈設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所達到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任務鏈設計;課堂教學實踐;深度學習;核心素養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12-005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17
一、基本認識與理解
所謂“任務鏈”設計,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一定的化學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要產生的疑問、困惑,將教材相鄰或相近的知識轉換成層次鮮明、具有系統性、連續性、遞進性、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一連串教學問題設計。其任務核心是以教材為依據,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設計問題,整個教學活動圍繞著“任務”展開,逐層深入,環環相扣,從任務到任務,從任務走向感悟,走向超越。
深度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者的自學,是基于學生先前知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幫助下選定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師生共同參與,全身心地投入,積極建構,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的教古.性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和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具有批判性、獨立性、創造性、基礎扎實的學者和未來社會實踐的主人。
利用“任務鏈”設計,通過深度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學科核心知識,還能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高級素養,并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和陽光進取的學習態度。
二、案例設計與分析
“任務鏈”設計的類型通常有引人性任務鏈、探究性任務鏈、診斷性任務鏈、總結性任務鏈、遷移性任務鏈等幾種。本文以“生活中常見的鹽”復習教學為例,借助于引入性任務鏈、探究性任務鏈、遷移性任務鏈等三個任務鏈的設計,闡述任務鏈促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作用。
1.引入性任務鏈
認識鹽
(1)炒菜中常需要放一種調味品,它是?
(2)廚房里食用純堿、食用小蘇打都屬于哪類物質?
(3)上述鹽的構成有什么特點?
(4)硝酸銨屬不屬于鹽?
(5)鹽如何進行分類?
圍繞認識鹽這個教學內容共有五個教學任務,設置的問題層層遞進,能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任務設計從生活中的調味品氯化鈉引入,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由于經驗的參與,知識的學習就有了生長的根基;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食用純堿、小蘇打物質分類,初步總結出鹽類物質組成特點,能夠將知識轉化為與學生有關聯的、能夠操作和思考的內容,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概念原理和規律,學生借助于任務(1)至(3)“腳手架”,嘗試協助交流、概念辨析、拓展延伸。任務(4)硝酸鹽屬不屬于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使知識成為一個容易以舊知識進入的“臨近發展區”,引導學生用類比、演繹、歸納的方法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任務(5)引導學生從陰陽離子不同、鹽的溶解性不同對鹽進行交叉分類、樹狀分類,歸納、整理出鹽的基本概念、鹽的分類。這一任務鏈不僅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情境,同時也促使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和發現新知識。
2.遞進式任務鏈
在鑒別鹽的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學習區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方法,掌握氯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鑒別方法,設計了如下任務鏈:
(1)廚房里兩白色固體氯化鈉和碳酸鈉,打開標簽,查閱商品標簽信息,有什么不同?
(2)拆開包裝,取出少許白色固體,觀察一下固體顆粒性狀有什么不同?
(3)將兩種固體分別放人嘴中品嘗,有什么不同味道?
(4)向兩白色固體中分別滴加白醋,觀察現象?
(5)取上述白色固體加水配成溶液,分別向兩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pH試紙測試pH值),觀察現象?
(6)分別向兩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
(7)分別向兩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
(8)分別向兩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
(9)氯化鈉和碳酸鈉為什么表現出不同的化學性質?
(10)區分氯化鈉和碳酸鈉兩種鹽,主要考慮哪種鹽的化學性質?
(11)區別氯化鈉和碳酸鈉兩種鹽,實際上是區分哪兩種離子?能否用微觀示意圖表示它們的反應過程?
本任務鏈的學習任務是學習鹽酸鹽和碳酸鹽的區分,實質是氯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鑒別。物質的區分(離子的鑒別)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為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設計中采用了分層次由淺入深的設計方式,通過一環扣一環,一層進一層的設計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從廚房里的氯化鈉和碳酸鈉兩白色固體區分入手,引導學生看標簽信息、觀察固體顆粒性狀不同、品嘗味道、滴加白醋等方法找到生活中區分兩種鹽的初步方法;將兩白色固體配成溶液,通過溶液酸堿性(度)的檢驗與測定、碳酸鹽和稀鹽酸、石灰水、鋇鹽溶液的反應方案設計和實驗操作的驗證,既能復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找到區分兩種離子的方法,又能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鞏固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素養;借助于F1ash動畫帶領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酸堿鹽間反應的本質,領悟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既實現學科思維的潛移默化,又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需從離子的角度進行。教師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實驗現象),尋找可能的原因,讓學生初步掌握化學學科的認知方法,增強了認知深度,提高了認知水平。對學習內容的深度加工,也能使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
3.遷移性任務鏈
任務鏈的設計還可考慮知識的可遷移性,在提純鹽教學環節,將與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有關的內容加以提煉,設計成可遷移的若干任務鏈(圖1)。這種任務鏈解決的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問題。遷移性任務鏈設計定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意識的活動,以形成和鞏固新概念、新方法為主要目的,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廣泛應用性。
圖1中的問題,以“提純鹽”為出發點進行遷移式發問,從工業生產中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一可溶性雜質的去除一海水曬鹽的原理一提純氯化鈉的方法,形成了知識遷移鏈,提高了思維活動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一步外顯化。
總之,在化學復習教學設計中以目標為導向,活動為線索,情境為依托,任務為驅動,借助任務鏈落實目標,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鞏固知識,通過問題觸動學生的思維,引發他們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形成分析問題的自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與方法,提升化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