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體系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語文走班制選課課程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隨著該教學模式的廣泛普及應用,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文章通過對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選課的具體實施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實際狀況,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選課具體實施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為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走班制;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走班制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以及教室一般是固定的,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狀況以及興趣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班級層次上課。班級層次不同,教學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考試的難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傳統教學模式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這樣便會導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以及基礎薄弱的學生呈現兩極分化,抑制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發展,也加重了學習差的學生負擔。所以,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是當前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不同背景下選課走班制的共同特點
(一)教學原則:注重因材施教
選課走班制是以國家相關教學大綱為基礎,以尊重差異化,人人共同發展為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并結合實際狀況,開設不同教學班級,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學習狀況,自主選擇相對應的課程,在不同班級中學習的教學模式也不同,該教學模式主張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往選課走班制主要強調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采取分層走班,目前的選課走班除了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應當重視學生的愛好、特長。其核心內涵便是將選擇權交給學生。因此,因材施教應當是選課走班制的核心思想,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的教學局面,使得學生各有所長、學有所得。
(二)組織形式:教學班和行政班并存
選課走班制的實施會出現教學班和行政班共存的局面。以往選課走班制主要是建立在傳統的行政班基礎上,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層次,開設學習水平不同的教學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新時期選課走班制結合當前考試制度的背景,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成績狀況,開設不同類型層次的教學班,要編排不同的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特長發展,使得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課程。學校應當結合學生的需求,將選擇同一課程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形成新的集體進行授課,從而出現行政班以及教學班共存的局面。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困境
(一)新高考的影響
隨著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福建省高考已經明確采用3+1+2的高考模式,考生的總成績包含語文、數學、外語三個主要科目的成績,且占據比例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學校會安排選考科目的走班分層教學。語文科也會在選課走班新形勢下強化自身的受重視程度,克服語文科課程的受限制程度。那么就要明白,首先選課主要是為了服務考試,選課中主要以高考試卷的題型及附分為主要的依據。其次是選考的科目課程大多實行走班選修制,這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難度,因此,學校和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兼顧兩者。對于學生而言,學考以及選考的繁重任務使其在進行備考過程中,很難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擇與高考無關的選修課程。新高考推動選修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其發展,學校將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逐漸投入到選考中,教師與學生將時間主要集中在能夠提高分數的課程中。走班選課就會逐漸偏離之前的設想。
(二)課程資源創新性開發難度高
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前提以及基礎,所以,高中語文選課的高效實施一定要求學校的語文課程資源具備一定的豐富性。具有特色的課程一定要對課程資源進行創新。據相關資料顯示,各地校方曾試圖去改變,建立實踐性較強的體驗課,但是因為涉及到學生的安全、教師的責任以及校方資金等,在真正實施過程中是極為困難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選課的開發。
(三)教師的專業能力有限,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選課是一種有著新形式以及新特點的課程,因此,必須要求中學教師應當針對實際狀況,研究其教學的規律,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逐漸適應全新的教學要求。但就目前農村中學現狀來看,只有少數的教師會進行相關培訓以及學習。大多數農村中學的教師對選課的理念、內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認知不足,這也極大地影響了選課的開發,教學通常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課堂內容也缺乏創新性以及趣味性。新高考改革后,學生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逐漸投入到備考中,對于語文課程力不從心。此外,大部分的學校將選課課程主要設置在高一年級,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感到疲倦。課程的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等也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參與性以及積極性。
三、新高考下高中語文選課走班制實施建議
(一)資源共享
對于語文選修課資源開發問題,校方應當結合實際狀況,采取“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不斷加強學校與社會各界之間的聯系,要盡量獲取企業、家長的支持。學校之間應當建立持續穩定的關系。農村中學應針對自身狀況,積極與有實力的學校組成聯盟,共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不斷提升薄弱課程的開發。對于有著較大差距的科目,要努力補齊短板。此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以及專業優勢,進一步擴大課程的深度以及廣度。隨著信息化網絡的普及,網絡技術有著重要的影響,網絡課程的開發、線下課程能夠實現資源共享交流。網絡平臺也會逐漸成為師生交流互動的媒介,對于教育相對落后的區域也是一種便捷的學習方式。
(二)優化課程
豐富多樣化的選課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必須要積極利用相關資源,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還應當對課程進行統籌安排,首先,要合理安排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年段,對語文選課的數量以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設置。高一學生的課業負擔較輕,因此,可以適當開設豐富多樣的語文選課,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高二、高三的學生而言,應當結合實際狀況,適當開設語文選課。其次,高中語文選課應當增加國學類課程比例,可根據規定要求達到一定的學分。再次,要加強課程的整合,對于教學內容,應當重視課程時間上的把控,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實踐活動教授綜合性內容,要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交互性以及協調性,幫助學生逐漸構建知識體系,不同的課程資源應當結合實際生活,將其聯系在一起,將課程內容和生活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兩者的統一。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還應當強化學習之間的聯系性以及實踐性,建立相關平臺或者微信群,分享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此外,應當注意學習任務之間的主次、先后邏輯順序,做到主次分明。
四、結語
在新高考背景下,當前語文選課在實施過程中,特別是農村中學,面臨著一些問題,但該教學模式是當前的發展趨勢。選課的實施,能夠極大地提升學校之間的聯系,為培育綜合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常穩.新高考制度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制的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2017(14).
[2]范宇穎,盧文靜,劉小慧,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選修課研究——以浙江省部分高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7).
[3]宋懷斌,李紅,李敏,等.新高考走班制教學與選課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
作者簡介:王長發,1972年生,福建省長泰縣人,大學,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