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量閱讀才能獲得更大的人生感悟,所以,閱讀絕不可以局限于課本上的課文,教師應該不斷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可以自己有興趣,有熱情去閱讀,小學語文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去閱讀,并可以將課本中的文本與課外閱讀文本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高效的對比閱讀或者是對照閱讀,橫向對比、縱向對比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這就是教師開展課外閱讀的大致方針。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探索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探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傳統的閱讀方式形式比較單一,文章按照自己原本順序進行閱讀,不易形成一個體系化、邏輯化的模式,課外閱讀增多也就加大了學生的閱讀文章篇目,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將文章以及與文章相關聯的內容一并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文章數量。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探析
(一)學生閱讀自主性差
當前的閱讀現狀是值得教師不斷調查與思考的。大環境下,人們的閱讀興趣較之前有所提升,在“全民閱讀”的觀念下,許多人開始閱讀讀物,尤其是成人,成人是可以為孩子做出表率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具有向師性,他們更愿意模仿父母的行為與做法,也愿意學習自己的老師,所以,現在一部分學生的自主性閱讀非常高,這是和他們父母身體力行分不開的。而一部分小學生在閱讀上的興趣不高,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不高,家長對孩子的熏陶也不足,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也不斷發展,每家每戶有不只一樣的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也是影響學生閱讀的一大物品,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對于具有誘惑性的電子產品往往一玩就是半天,這非常耽誤學生的閱讀,這就是目前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上的現狀。
(二)教師閱讀教學單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一般比較單一,結合孩子年齡較小的實際情況,過于難的讀本孩子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教師一般構建的課程內容比較簡單。但這樣的課程有時難以激發孩子的興趣,或者教師只是簡單呈現這些課外讀本,簡單進行領讀、音頻示范讀,只能調動學生一時的興趣,不易激發學生長久的閱讀興趣。而且,教師在課外閱讀的課程設計上沒有很好地連接課內和課外,教師在課上將讀本進行展示,在課下可以利用相關的課下交流設置來繼續多媒體閱讀的活動。然而,目前這些設計還不太好,這是當前一個需要注意的情況。
二、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質量的教學探索
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過程,其具有長期性、系統性、體系性與階段性,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課外閱讀策略,滲透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寫作能力,讓文字擁有更多生命力。
(一)聯結課內課外,增強閱讀意識
閱讀應該是呈體系的,不應該是單獨的,因此,教師應該將課內與課外相連,將教材內的閱讀文本與課外文本相聯系,使其交相輝映,豐富自己的理解能力。高效的課外閱讀課程應該首先立足于教材,從教材出發,找到與課本相關的內容進行延伸,將課外閱讀的知識與課內的知識進行橫向聯系或者縱向聯系。可合理開展課外閱讀的課堂,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年級的語文課程的閱讀模式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閱讀策略,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同的閱讀目標,增強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人文素質。
例如在講解楊萬里《稚子弄冰》這一首古詩時,教師就設計了課內課外文本的聯結閱讀,教師將講解了這首詩,詩人發自內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為了增進學生對詩人的了解,教師可以進行擴展閱讀的設計,將楊萬里的其他詩作進行一一展示,比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并將膾炙人口的詩進行整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與背誦。課內課外詩歌的聯結使得課程更加豐滿,學生的興趣也會不斷提升。
(二)開展閱讀活動,提升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應該是有機的、生動的,課外閱讀更應該如此。因此,教師應該開展更精彩的課外閱讀活動,讓閱讀不再是單調的書本上的文字。開展閱讀活動是傳統閱讀形式的一個進步和升華,學生通過實踐可以將生硬式文本轉化為生動的表演,這樣的轉化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孩子有表現的欲望,老師應該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這個機會,而學生要想將文章中的情節表現出來就應該認真閱讀文本,然后熟悉背景知識、識記人物臺詞、感受作者心理,只有經過這樣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學生才能將表演進行好,而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可以不斷激發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越表演越想讀,越多讀越會表演,兩相促進,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我就借文章展開閱讀活動,我為學生播放相關故事改編的影視劇片段——草船借箭,并開展了“我愛讀經典”的讀書會活動,我選取了一些其他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如《水滸傳》“武松打虎”的故事、《西游記》“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紅樓夢》里“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還有類似“臥薪嘗膽”“刻舟求劍”等故事擴寬學生的視野,學生不僅了解到這個課文學到的故事,還增強了自己對于其他故事的了解,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三)家校結合,培養閱讀習慣
為了激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并使之能夠堅持不懈,教師應該進行家校結合,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的教育要想落實到位不僅要加強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提高學生自己的意識,還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家庭,充分發揮學校無法起到的家庭閱讀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意義,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但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做好對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及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并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相關表現。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具有啟蒙意義,父母應該首先為孩子做好閱讀的榜樣,教師可以定期召開班會,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進閱讀活動中。在講解《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就開展了家校結合的課外閱讀活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與家長一同學習這篇課文,作品出處是魯迅的《故鄉》,這篇文章運用了許多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教師可以為學生擴展魯迅其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的節選,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閱讀,并且,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相應的互動環節,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少年閏土,那么同學們小時候發生過哪些事呢?家長和學生可以一起討論,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進行家校結合的課外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外閱讀教學的設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讀書活動要將孩子與父母結合起來,家長、老師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相互提升,從而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劉乙萱.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
[2]蘇軍.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教學策略分析[J].語文學刊,2015(13).
[3]詹明耀.開展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方略[J].考試周刊,2015.
作者簡介:金珂,1993年生,女,江蘇省常州市,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