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靜
【摘要】小學是學生時代最需要掌握學習方法的階段,語文對孩子認知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方面,最主要的就是鍛煉小學生的寫作、閱讀能力,因此,如何鍛煉小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呢?本文就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閱讀;寫作;契合點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生寫作與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對小學生來說,語法知識比較深奧,學習范圍不大,學生的閱讀量也不夠,對各方面知識的了解不夠深等等,這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寫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簡簡單單就可以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很多東西必須要去實踐,去好好干上一場,而不是老師去尋找借口說學生沒學好,用來搪塞自己的不足,繼而得過且過,不去尋找創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這樣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埋下很多問題。
小學語文是一門逐漸鍛煉學生的科目,使學生對生活、對世界慢慢有自己的理解。由于小學生心智不成熟,認知是有限的,而學習語文的這個過程,就是打開其認知的一個過程,這個階段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能算作啟蒙教育,同學之間作文水平有差距,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告訴他你現在完全有能力完成彎道超車,你得有這份自信。
(一)閱讀質量
當前我國的飛速發展給市場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各行各業的發展不斷擴大,這就出現了行業競爭問題,很多教材出版商為了謀取利益,對出售的讀物不加以管控,甚至在市面上流傳低俗讀物,在很多小學生沒能分辨是非對錯前,如果對這種書籍進行閱讀,不僅改變他的三觀,對他的個人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二)閱讀數量
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對閱讀的興趣,大大增加了詞匯量、閱讀量,這對以后的寫作有很大的作用,能激發出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久而久之,語文水平就提高了。但是有些孩子很貪玩,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專注學習,家長往往認識不到位,不去培養孩子的習慣,導致學生在閱讀寫作方面存在抵觸心理,慢慢也就無法感受到寫作與閱讀的魅力,無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三)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時代潮流中,信息化的生活無疑給人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創新離不開信息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依然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把知識傾倒給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互動,沒有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開始有抵觸心理,老師的填鴨式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所以,在信息化時代潮流中,這種教育方法應該被淘汰。
二、在指導過程中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一)提醒學生積累素材
在學習過程中,要提醒小學生多看,鼓勵小學生多讀。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前人葉圣陶也說過: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介于小學生正處在對新鮮事物好奇的階段,所以必須在課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能夠吸引他、自己喜歡看的書,越多越好。因為小學生喜歡選擇生動有趣的書籍來閱讀,所以可以多找些帶有圖畫、色彩鮮艷的書來激起學生讀書的欲望,不要強行讓小學生閱讀枯燥晦澀的純文字書籍,例如哲學類、法律類的書籍。進行大量的閱讀能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快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速度,積累詞匯量,打開認知鏈,掌握快速的閱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現在的書非常多。書是讀不完的,所以要有計劃、有選擇地讀,讀自己感興趣的,讀對自己有幫助的。在國外非常提倡孩子的課外閱讀,為了鍛煉孩子的閱讀速度和閱讀量,已經專門對快速閱讀進行了訓練,增加孩子的閱讀量。
(二)讓小學生了解語法知識和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好的文章不僅要語句通順,還要有嚴謹的標點符號和段落控制,從小使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才能寫出好文章。正確的語法能讓句子通順,標點符號的使用也要正確,否則文章的內容再好也沒有用。因此,要教孩子初步的主語、謂語和賓語的語法知識,讓孩子對語法有自己的認識,不要進行填鴨式教育,一股腦全部教給學生,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對基礎有了理解之后慢慢教學過于深奧的語法知識,這樣會讓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產生對語法運用的興趣,對創作的愛好。另外,也要讓小學生學會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三)盡量讓小學生多記錄
培養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筆記的好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認為美好的句子進行摘抄記錄,也可以讓小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和整篇文章,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練字,還可以提高注意力。最好能培養小學生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對自己一天的生活進行描述,對細節、內心的想法進行描述,哪怕一天兩三句,只要是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就是進步。必要時領孩子到戶外運動,爬山、踢足球、打乒乓球等,或者帶領孩子去旅游,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孩子對寫作的欲望,鍛煉他對美好事物的表達能力。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它也是一個語文修養積淀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如果學生能做到按照以上的要求踏踏實實學習,定會有所收獲。
三、以生活為參考,寫作與閱讀帶來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
培根說過:“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在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學問,把生活作為一個鏈接,一個橋梁。很多生活的小細節、小點滴可以運用到教學中,這會帶給孩子切身的感受,加強代入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發揮出寫作所需要的真實性,增強學生與自身創作出來的作品的契合度。例如以“動物”為話題,讓孩子通過觀察身邊的小動物,發現小動物的生活習慣、特點,把自己所感受到、觀察到的東西寫到作文里去,把觀察過程中的內心想法進行表達,對自己的啟迪作出闡述,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不僅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更貼合實際,是對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寫作能力,更多的是讓孩子對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對自己的認識面也是一種鍛煉。通過閱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聲音、一種畫面、一種狀態,也是對生活和經歷的感悟;這些是學生未來寫作中情緒的抒發、議論的談點,也是未來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手段。
四、結語
就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來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能用填鴨式教育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老師還要起到引導作用,讓孩子善于學習,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要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增加自身詞匯量和知識儲備,為積累素材打好基礎,拓寬自己的思路。在學習中,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寫作過程中,敢于創作,敢于表達內心的想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1]孫運安,楊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探索[J].學周刊,2018(30).
[2]蘆艷輝.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