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煌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文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能夠體現出相關教育部門在實際教學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但根據實際古詩文教學呈現出的效果來看,并不是很理想。長久以來,古詩文的教學內容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組成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比較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底蘊,要求高中語文老師善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正確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本文以高中語文古詩文現在存在的教學狀況為背景,根據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部分的探討并提出一些參考依據,針對傳統文化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新課改的執行和開展,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效果已經出現較為全面的改善,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古詩文教學的成績明顯提高,但當前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存在著,其中不足之處會影響著高中語文教育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我們要針對以上所述高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去解決問題,使高中學生可以在實際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更好地認識和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其優秀的語文素質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語文教學和我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傳承和發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在對高中學生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需要圍繞教學教材進行梳理和總結其中的教學內容,并且經過向學生解析古詩文中的字、詞、句和古詩文中蘊含的道理及知識,能夠充分地幫助和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借鑒其中的經驗和知識,并且使學生成為祖國優秀的文化新人。
一、分析目前高中語文教育中關于古詩文教學的實際問題
(一)大多數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缺少興趣
大多數高中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覺得學習古詩文不會有什么實質的作用價值,而學習古詩文是應付語文老師布置的學習作業和考試成績,在思想意義上有了單方面的懈怠情緒,最后使學生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懈怠情緒,從而對學習古詩文喪失興趣。久而久之,學習古詩文在高中學生心中重要性微乎其微,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古詩文的教學內容沒有很好地與當下人們生活的內容相結合;其次,古詩文內容的語法知識方面應用和理解具有比較大的難度;最后,在古詩文實際教學中,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式太過于遵循死記硬背,讓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缺乏興趣。
(二)語文教師過于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落后
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教師在古詩文教學方式和觀念都受到傳統教學觀念非常大的影響,使教學模式用“單向式”的知識灌輸教學,為高中學生講解和傳授相關古詩文的知識,語文教師太過于重視怎樣向學生講解古詩文中的生字、生詞、句子的含義,教學目的和重心都放在了最后的考試成績是否優秀上。語文老師在向學生傳授古詩文知識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古詩文中內容所表達的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和含義,因為沒有充分和全面地向學生挖掘古詩文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忽略學生對古詩文的思考能力和接受程度,僅關注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最后使古詩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極大地降低,從而影響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
(一)創建設定情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自古有句俗話: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高中語文老師不僅要積極開展教學活動,與此同時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其興趣所在,充分認識并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在今后的古詩文傳統文化教學中更好地實踐與開展教學。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應與實際生活結合聯系起來,設定古詩文中唯美的情境,逐漸激發出來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就拿《水調歌頭》的教學,語文老師可以在古詩文課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進行教學,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同時還要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工作,比如相關文字資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等等,最后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資料向學生們展示。因為《水調歌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在觀察視頻以及其他資料的同時,可以使學生們真實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意境,并且可以將學生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其中,比如在向學生介紹作者蘇軾個人背景的時候,學生會對此產生非常大的興趣,逐漸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對學習古詩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傳統文化教育也可以更好地開展下去。
(二)朗誦古詩文時可以感受到形式
每一個古詩文作品中呈現出獨有的特點,通常都會運用到了押韻,所以在每一句古詩文中語言都具有非常豐富的韻律,每一句、每一個字以至于每一個音節都在節奏上發生著改變,平仄音在音調上抑揚頓挫。因此,開展語文古詩文教學活動時,要對這方面的教學重視起來。經過反復不斷地朗讀古詩文,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到古詩文作品中的韻味。用《水調歌頭》的教學舉例,在教學時語文老師要給學生反復朗誦古詩文的時間,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多次的閱讀,學生可以發現作者蘇軾“苦悶、向往、矛盾、豁達”的情感心理變化。同時,語文老師還要針對古詩文中的難點、重點的字詞句進行更深一步的解析,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文,從而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蘇軾的情感心理的變化。學生可以在學習《水調歌頭》的同時感受古詩文中的美,對以后學習古詩能加深理解。
(三)選擇特定的節日開展實踐活動
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全面結合我國民俗文化開展教學,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和感受傳統文化,從而使他們對古詩文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并且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廣泛。例如,在中秋佳節前夕,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利用學生自習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們課下收集的關于中秋節日的古詩文在自習課上向同學及老師展示,并且在自習課上用朗誦的方式分享給同學們和老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語文古詩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僅是當代發展的要求,更是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始終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產生著非常大的積極影響,這要求語文教師保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和重心,通過采用多種有效和正確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古詩文教學活動,從而加強和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和認識,并且加強高中學生在語文古詩文方面的素質,最終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傅增強.多措并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學周刊,2019(10).
[2]敖鵬.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方法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1).
[3]蔡雯清,林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貫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
[4]吳海燕.高中語文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探究[J].高考,2018(30).
[5]王玉華.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課外語文,2018(30).
[6]湯麗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滲透與傳承[J].新課程(中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