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大多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和發展情況,結合分析了在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方法下,內容和語言融合這種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的推進作用,并且論證了內容和語言融合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的可行性。從整體來看,這種教學模式對現有英語專業技能本位的課程體系設置具有積極地指導作用。
【關鍵詞】語言技能;內容依托;英語專業;課程設置
【作者簡介】余蘭(1980-),女,貴州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專門用途英語,英語教學法。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自籌(項目編號:2016ZC090)。
一、引言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在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總體上已經進入了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我國大眾普遍提高的英語水平使得英語專業的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為現在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除在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方面勝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外, 很難再在語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有其突出的優勢。面對英語水平較好的非英語專業學生, 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優勢不夠明顯,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
在英語專業學生四年學習中,目前大多數學校都遵循的是以語言技能培養為導向的課程設置(skill-based syllabus),即通過初級聽力、高級聽力、語音、語法、基礎英語、高級英語、泛讀、初級寫作、高級寫作、口語等英語技能課程來設置課程,在這種課程設置的實施過程中,暴露出課時數多、教學密度大等不利因素(常俊躍,2013)。長遠來看,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人文素質的提高、相關專業知識的擴展、認知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都存在一定缺點。同時,課程設置中較多考慮到技能傳授,而忽略了語言知識內容,不利于英語專業學生外語知識面的拓展,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訓練,批判性閱讀和寫作等技能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學者很早就認為(趙永青,2012;常俊躍,2013),過度重視學生的語言技能,其實很難達到《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2000版本,以下簡稱大綱)的長遠教學目標。因此,如何在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除聽、說、讀、寫、譯等幾方面的常規普通教學外,再通過一些課程設置的修改和加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運用能力,即以語言技能為導向來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培養的同時,加大內容知識和思辨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是現階段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
二、內容知識為依托的教學法和其優勢
內容知識、思辨能力和英語語言教學融合的課程體系,其所依托的理論就是內容依托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內容依托教學法是以Stryker和Leaver (1997)合編的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外語教育中的以內容為依托式教學—模式與方法》)作為研究的基礎。在1997年Stryker & Leaver的書中,強調這種教學法必須有四個顯著特征,包括:1.以學科知識為核心;2.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3.學習新信息;4.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不同學生群體的需要;并且,倡導通過學習主題,而不是單純學習語言來獲得語言能力。另外,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的前提是只有“把語言作為教學的載體,而不是作為教學的對象,語言才會學得最好”(袁平華,2008)。
把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通過內容學習和目標語言訓練進行融合,就是以內容為依托教學的四個顯著特征作為學科課程體系設置的首要考慮要素,同時把目標語言當作內容學習的媒介,從而使內容才是學習的源頭和重點,技能訓練作為輔助和手段。在整個課程體系設置中,強調內容學習和語言融合的本質,配合任務教學,交際教學,視聽教學,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等教學方法,依托內容學習、主題模式、模塊教學等作為語言融合內容的載體,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技能訓練,還可發展他們具有思辨能力,并提高人文素養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路
以語言技能為導向的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是各高等院校英語專業以2000年版《大綱》的教學要求來設置的基礎。從客觀上來看,在部分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仍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是可以對學生的技能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的。但是,隨著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提升和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知識認知和應用能力的要求,這一教學體系的設置思路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甚至過級考試中對英語專業學生要求的知識面廣、專業知識豐富、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強、人文素養高等現階段的要求。因此,內容和語言融合,是可以對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起到一定的啟發和指導作用的。按照內容和語言融合的思路指導,對現有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首先需要:1.突破現有的教學理念,改變英語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在不對現有的專業培養目標做比較大改動的基礎上,只改變現有的一些課程的時數和結構。需要改變的還有。2.改變目前較為單一的語言技能課程,實現真正的內容和語言有機融合。盡可能實現專業知識內容和語言技能課程的整合,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面、豐富人文知識和加強思辨能力。3.深入拓展以內容為依托的CBI教學,同時關注語言技能和英語知識內容融合,以英語語言作為媒介,知識學習作為載體來輔助提高語言技能。
教師也可以自己制定符合自己授課的內容和語言融合的教學計劃與單元設計。教師在設置內容和語言融合課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和發揮CBI四要素的必要性。同時,應重視融匯匯通語言知識內容、認知程度、交際技能、甚至文化拓展在該課程中。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下,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習,掌握比傳統課程教學更為真實、多樣性、豐富的語言輸入,從而更進一步地訓練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切實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全面提升學生語言技能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和其他教學方式結合,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自主性和思辨思維的培養帶來直接的影響。
四、內容和語言融合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
在以內容為依托教學法的指導下,在原有的英語專業課程基礎上(如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聽力、語法、泛讀、語音、初級寫作、高級寫作、口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美概況、專用學術英語、翻譯基礎等16門課程),在同等的學時數基礎上,按照模塊學習來對綜合英語、聽力、高級英語、英美概況、口語等技能課程的課程設置加入英美歷史文化、人文地理、跨文化交際、歐洲文化幾大模塊的內容。在模塊內容的具體分解中,可以選用希臘羅馬神話、英美散文、短篇小說、英國詩歌、戲劇、經典電影欣賞和故事選讀等。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課程設置,側重在技能訓練為主,內容融合為輔的思路;提高階段的課程設置,側重在內容融合學習為主,技能訓練為輔來進行。因為在英語專業學生進入了高年級(大學三四年級)后,如果還是以技能訓練為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都會下降。同時,高年級的技能訓練中加入內容,使得課程設置更加完善,課程對語言技能的支撐力度也更加明顯。如果在論證后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或者刪減如泛讀、語法等必修課程,只在英語專業基礎階段保留聽、說、寫等核心技能課程,更多的加入有文化及交際知識為主的課程,增加學生對語言的深刻認識來提高語言素養。同時,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較為靈活給予模塊內容知識學習更大的課時數,構建出更加合理的“內容和語言融合”的課程體系。
五、結語
以內容學習為依托的內容和語言融合的課程體系設置,在英語專業學生學習技能知識、訓練技能實踐中,加大使用了真實語言材料和改變一些已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也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挑戰和壓力。可能有的學生會有一定的焦慮情緒,自信心受挫等負面影響,教師也會感到備課量增大,對自身不斷學習的要求加強。但是,在這種課程設置之下,可以激發起學生更多的學習熱情和產生更大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獲得較好的語言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能增加和拓展知識面和深刻了解語言。因此,內容和語言融合的模式在推動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具有較大優勢,除此之外,對課程的實施也具有積極指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Stryker, S.B. & Leaver, B. L. (Ed.). (1997).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 [M].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常俊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問題的實證研究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
[3]袁平華.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中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 [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
[4]趙永青.近十年來我國大學英語評述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