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祥
【關鍵詞】 民族地區;留守兒童;成因;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26—01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外出打工人員的迅速增加,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把兒童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雙親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親屬監護。單親留守兒童指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監護或者其他親屬監護。筆者所在學校地處民族邊遠山區,留守兒童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兒童問題尤為突出,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本人對轄區內留守兒童情況及他們中存在的問題做了一些調查分析,也發現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形成原因分析
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趨勢日益明顯;從家庭認識來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監護狀況堪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許多問題。這里結合我校轄區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重點討論以下兩項內容:基本監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以及深層監護(對被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1)監護人情況分析:據調查,留守家庭中82.4%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4.6%由親戚代管,3%的學生甚至一人在家,無人照看,盡管82.4%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體力、知識等原因,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難以保證。(2)溝通是實現家庭教育的前提。許多留守兒童與監護人之間存在溝通障礙,心理出現一些問題。據調查65.3%的監護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與孩子談心”;只有15.6%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同時49.3%的孩子還透露監護人有過罰跪、罰站等家庭暴力行為,可見雙方在溝通態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在教育態度方面,62.8%的隔代親人及親戚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不管”,這說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對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飽穿暖的淺層關懷,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2. 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和有效監督,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90%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自律性生活習慣較差,80%的留守兒童在家無人督促學習,這些留守兒童給學校老師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
3.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層出不窮,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父母親在這方面應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親屬很難有效感知他們情緒情感的變化,并不能做好引導,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這種情況長期積累,對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思考和感悟
1. 像我們這樣的貧困邊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后,人們為了生計,越來越多的孩子的父母不得不遠離家鄉出去打工掙錢。這些成為留守兒童的在心理和心靈上人為制造了創傷,會影響他們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這是需要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
2.? “親情饑渴癥”對現在留守兒童在心理上造成的創傷,學校和社會是很難給他們愈合的。“解鈴還須系鈴人”,這需要他們父母長時間去撫慰,可是現在許多留守兒童的家長不重視,也不知道如何去關心撫慰自己的孩子,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 像筆者所在的這樣的小學校,學生人數不是太多,因此上級按照學生人數下撥經費也不多,學校沒有經濟能力去為這些留守兒童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我們老師僅僅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注,盡量多的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一些幫助。我們作為老師希望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但是許多問題學校和老師又沒有能力解決,這使得老師非常無奈。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留守兒童問題不僅僅是某一所學校存在的問題,在許多地方這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盡快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和其他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