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莉

摘 要: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閱讀教學,英語閱讀課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此外,英語教學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學習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文化意識的過程。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三個主要途徑有:在課前進行文化背景導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增強;有效利用課外資源,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文化意識;課堂教學;閱讀教學
一、文化意識的內涵
文化是能夠被后人所傳承的民族或國家的地理、歷史、傳統風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何謂“意識”?《辭海》里對“意識”的解釋為:特定的觀念或思考形式。
那么何為“文化意識”?《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高洪德,2017)。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能力的提高應與文化意識的形成同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語言和文化的理解、內化,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語言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的提升、文化意識的建構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乃至世界其他各民族,各個國家的文化都有所了解,讓他們領悟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學會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更能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理解。本文將以人教版新課標必修三Unit 1 Reading: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闡釋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1.教學目標
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明確并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1)運用略讀、細讀、歸納、對比等閱讀策略來獲取有關各個節日的基本內容;(2)能理解、內化、運用以下詞匯:beauty,harvest,celebration,hunter,starve,origin,religious,ancestor,feast,bone,belief,take place,in memory of,dress up,play a trick on,look forward to,as though,have fun with,turn up,keep ones word,hold on breath,set off,用本話題的詞匯和句式介紹中外節日或講中國節日的起源故事等,體會文本蘊含的文化價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素質,加強跨國文化素養;(3)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2.在導入環節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識
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適當引入該課內容的文化背景知識,能為教學的發展做出很好的鋪墊。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中,教師首先播放在BBC上找到的有關中西方節日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了解到亡靈節、盂蘭盆節、萬圣節,以及各國紀念名人的節日,例如:端午節、哥倫布節等,還有中秋節、春節、復活節等節日,使學生能夠獲取較多的文化信息。
“節日”這個話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也是學生平時比較熟悉的。看完視頻以后,教師讓學生列出剛才在視頻中看到的節日,以及分享視頻里未提到的節日,從而增進學生對中國節日的理解,了解和感悟外國的節日。
3.在新課內容呈現中外文化知識
在學生正式閱讀課文前,要求他們先看下列這張表格,了解節日的四個分類,帶著表格中的任務,通讀一遍課文,要求他們能夠在文章中找到練習中要求的基本信息。這篇閱讀課文比較適合訓練學生略讀(skimming)的技巧,教師指導學生迅速瀏覽文章中的小標題和每個自然段的首句,大概就能夠理解文章的大意。
再次通讀課文。這次要求學生能捕捉到文章的細節,細讀文章后完成教師的任務,包括單詞填空、問題探究、信息配對等任務,目的是通過多種任務形式讓學生閱讀理解世界各國各種節日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認識節日的分類,從而能夠介紹各大節日的慶祝時間、慶祝活動以及慶祝目的,節日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從更深的層面理解各國節日的意義。
讓學生感知文化差異,有興趣和意愿了解并比較具有文化多樣性的活動和事物;感知中外文化的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通過中外文化對比,思考與理解中外文化差異,探究產生異同的歷史文化原因;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了解中外優秀文化,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具有國際視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用所學的英語講述中國節日,描述、闡述中外文化現象,這也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文化意識素養的三個級別的要求。
此外,文化意識核心素養,不僅僅指了解一些文化現象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還包括評價、解釋、比較、歸納語篇所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只有這樣才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度,增強文化認同感,提高鑒別能力(程曉堂,2016)。
4.在拓展練習中形成文化意識
新課呈現后的拓展練習,在拓展訓練過程中,通過言語的表達、觀點的介紹,使學生將語言技能以及文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文化意識,從而提升文化認同。
有效的讀后活動應該增加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挖掘和提煉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哲理、文化等方面的精髓(戴軍熔,2011)。在課堂活動結束之后,學生需要通過作業來鞏固和延伸知識,拓寬知識面,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以增強他們的文化意識。以本節課為例,教師就學生最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和國外節日為切入點,設計讀后活動,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用英文介紹節日的來歷及活動等內容。
●Think of the Chinese festival you like best,and invite your friends to this festival by making a phone call. If your friends know nothing about the festival and dont want to go,how can you persuade them to join you?
該節課的課后訓練是對話練習,其內容是以“festival”為主,這與課堂內容緊密聯系,但又不同于課堂閱讀內容。本次對話練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結合切身經歷和不同感受來介紹他們最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經過討論后,學生分組編寫對話。教師鼓勵學生自愿到前面來為全班表演他們的對話。由全班選出1~2個優秀對話。評判的標準是對話合乎題目要求、語言流暢、合乎情理、情境生動。
能夠運用多種方式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獲取文化信息是文化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也提到:情境創設要盡量真實,注意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緊密聯系,力求直接、簡潔、有效。教師所設計的這一環節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教師讓學生就該文化淺談自己的看法,使學生能用所學的英文知識講出獨特的中國節日故事。此外,通過不斷思考、對比,學生可以找出產生不同文化的歷史根源,從而培養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
5.利用課外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多渠道地培養文化意識
本節課結束時,教師布置作業:
●Please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estivals you like at home and abroad, or see a video or movie concerning festivals.
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文化活動,能使學生在課外時間豐富自身的閱歷。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在閱讀觀看時注意相關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將更全面、更成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的豐富內涵,使其保持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結束語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者,教師需要重視對跨文化意識的導入,不管是在課前、課上還是課后,教師總是要引導學生發現文化信息,對比文化異同,尊重文化差異,拓寬知識面,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不同文明的表現形式,又可以有效地培育他們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增強其文化意識,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提高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英語學科的文化意識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培養文化意識,要求教師做到“既教語言,又教文化”。因此,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還需要繼續積極探索,不斷反思,深入交流,與時俱進,繼續完善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將文化意識的培養落實到日常教學的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高洪德.文化品格目標:英語課程的重要發展[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11):6-9.
[2]戴軍熔.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設計與實施[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5.
[4]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3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