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比較常用的一種手段,它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其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而所謂的“真問題”,既是指向目標的課堂提問,它不僅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問題王國,使其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提問;學生思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劉俊麗,上海市嘉定區清水路小學。
一、案例過程與分析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它是教師開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恰當的提問會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境界,讓他們在這樣的境界中積極思考,探尋答案,也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下面以牛津教材上海版5AM3U2
1.新課導入時的提問。一節課的開始是尤為重要的,如果在上課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那么,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必然會非常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在教授《皇帝新裝》這一課時,我首先指著PPT上的圖片詢問人物關系,然后問了小朋友一個問題:“Who is the clever people in this story?(這個故事里,誰是聰明的人啊?)”小朋友剛開始異口同聲講:the boy。因為他們根據以往童話故事里的經驗來判斷得出答案。我聽了以后說了一句:“Maybe,I think the people are clever”因為保持沉默,很多時候是一種明智之舉。小朋友聽完我的答案后,也似乎受到了啟發,有人說,他認為裁縫是聰明的,因為他用他的花言巧語騙到了皇帝。也有人說,皇帝是聰明的,但他是自以為是的聰明。還有小朋友一如既往的給說實話的小朋友投上了贊成票,認為那個小孩是最聰明的。“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經過這番討論后,小朋友變得積極活潑了起來,對于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他們也求知惹渴。
2.內容銜接時的提問。教學中,教師從一個知識點過渡到另一個知識點不能生硬,要自然流暢。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設計各種問題,發揮學生的橫向、類比、聯想等思維技能,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知識,結合新知探索、創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皇帝新裝一課書上的教學材料為:One day, a man visits the emperor with some new clothes. ‘I have some magic clothes. Theyre very beautiful, says the man, But only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為了讓課文更易于讓小朋友接受,我將其增加了對話,我讓裁縫拿出衣服,一件件的詢問皇帝的愛好。這樣做的目的既是復習了本單元的關鍵句型:“which one do you like?”又讓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真正運用所學語言去描述自己的愛好。“if you are the emperor, which one do you like?”(如果你是皇帝,你喜歡哪件衣服呢?)小朋友的思維一下活絡了起來,有人說喜歡那件帶著五角星紐扣的衣服,因為那種紐扣好特別。有人說喜歡那件藍色地帶著口袋的衣服,因為口袋方便放東西,而且藍色正好是他喜歡的顏色。也有人說他喜歡有著長長拉鏈的那件衣服,因為看起來很酷。小朋友在體驗中真正運用語言來交際,迸發出的思維火花讓整個課堂大放異彩。
3.課堂結束時的提問。教材中該故事是沒有結尾的,為了讓小朋友發散思維,我提出了一個問題:can you image the ending of the story?讓小朋友積極思考,為故事再加一個結尾,讓故事變得更加充實完整。并在課堂操練中加上了表演一環節,讓小朋友在深刻揣摩人物性格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整個故事。這一環節中認為小朋友的活動參與性很高,對于故事的教學非常感興趣。雖然小朋友的詞匯量還沒達到描述的境界,但很多孩子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了他們想說的一切。
二、案例反思
1.創設真問題語境,啟發思維。問題導入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最廣、操作最簡便的一種導入法。它能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新知的愿望。有趣味性的課堂提問更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思考問題,問題設計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一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則降低了問題的難度,激發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以啟發,主動性得以培養,學生很自然地把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為新語言的教學創造條件。
2.注重開放性提問,發散思維。教師提問分展示型提問(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和參考型問題(開放性問題),前者強調機械操練,雖能滿足通常的課堂教學要求,卻不能為學生提供真實交互的語言情境,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后者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學生不僅要依據常識,而且需要激活相關背景知識,這種在潛意識中完成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將學習的新知識與相關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從而達到有效的記憶。它重視的是語言內容,能為學生創設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言情境,激活學生的興趣與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受到挑戰,使學生的潛能在問題的不斷發展和深化中得到充分的挖掘。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我們的教學能夠注重思維的提升,讓思維之花在課堂絢麗綻放,讓思維訓練成為開啟學生智慧的靈巧鑰匙,就能夠突破板滯僵硬的現象,就能生成絢麗多彩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