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關鍵詞】 作業;個性化;啟示;內容;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18—01
作業評價是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掌握、能力提高、情感體驗、語文素養形成的常規環節和重要手段之一。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往的作業觀顯然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為加強學生思維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進行個性化作業設計,設計帶有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變厭學為樂學尤為必要。
一、個性化作業研究現狀及啟示
自從“減負”以后,很多學校對作業做了有益的改進嘗試,諸如“開放性作業”“主體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創新設計層出不窮,在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一些先進地區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如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項目等;還有口頭、聽力作業、表演作業等。這些作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教師應該更多地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來設計作業,而不應該僅從完成自身教學任務或增長學生知識的角度設計作業。
二、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內容
1. 研究目標。通過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創新性研究,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同時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等,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幸福感,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樹立多元評價標準,改變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評價方式,構建符合其智能發展的學習活動,提高農村孩子語文學習的熱情,使兒童從小就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生命的魅力。
2. 作業內容、形式的創新。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更多地從農村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發展、學校條件和環境等角度來設計作業,作業的內容和要求應以學生為本,以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發展為目的,因人而異,適應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這個原則,我們在進行具體的作業設計時,要以情感認知為主線, 通過自主探究、 調查、 討論、互幫互助、互相激勵、家校合作、個性化實踐體驗等途徑進行作業內容、 形式的創新,將基礎作業與開放、個性作業相結合,通過作業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使每個人都積極并樂于完成作業,使學生愛學、樂學、享受學習。
同時,形成適合小學生特點的作業評價體系,成功的評價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充分體現出作業過程中學生的智慧、知識、 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評價方式應多元化,不僅注重知識學習成果的評價,還應注重知識學習過程、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從而形成有效的激勵手段,使學生得到人性化的評價與指引,使農村小孩在活動中、在交流中、在閱讀中、在網絡上、在課堂里、在家庭中學語文,用語文知識創造性地解決成長中的問題,讓我們的孩子依據個性,激發興趣,切實提高學習的效率,全面和諧地發展。
此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和qq群、微信群探索作業創新設計、布置、評價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將網絡與作業聯合起來,形成個性化作業大數據庫。
三、作業創新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1. 作業的改革與創新要從每一個學生抓起,從起始年級抓起,從基礎學科抓起,要讓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特別是農村小學生低年級語文作業更能體現創新、激趣、增效、減負、有愛等精神,使之更適合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興趣、環境,作業內容緊密聯系農村學生的生活,為農村學生健康成長服務,著眼于為學生一生奠基。
2. 農村小學生低年級語文設計與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和網絡、課堂、家庭、社會聯系起來,讓農村小學生低年級語文作業成為連接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農家家風家規內容,讓作業體現生活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特點。
3. 農村小學生低年級語文作業內容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在布置作業時,創新性設計一系列語文個性化練習,鍛煉農村孩子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給學生創設自主作業的平臺,讓作業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樂園。
4. 農村小學生低年級語文作業要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尊重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進行自主性選擇,教師、家長可以對學生的選擇提出參考意見,但仍以學生為主,盡量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設計。
(本文系張掖市2018年教育規劃課題《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創新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ZY2018-3833])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