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35—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但是,在筆者所在的農村學校課外閱讀現狀卻令人擔憂,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就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這有家庭教育觀念滯后、課外閱讀資源匱乏、課外閱讀指導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因此,筆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
一、農村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觀念滯后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條件也在大大改善,農村的學生家長完全有能力為孩子提供課外書籍,但是許多家長認為除了課本和學習資料以外的書都是閑書,讀這類書籍就是浪費時間,就是“不務正業”,因此不讓孩子閱讀課外書籍。
2.課外閱讀資源匱乏
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農村學校圖書室藏書逐年增多,但文學名著、科普讀物,以及現代名家的經典之作等適合小學生看的書籍非常少。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孩子家庭藏書屈指可數,再看孩子僅有的幾本藏書不外乎是漫畫、作文書,而孩子書包里的各種測試卷、教輔資料卻滿滿當當,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即使想讀書也沒有時間和適合的書籍可讀的尷尬境況。
3.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盡管所有農村學校都倡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但僅僅限于口頭提倡,很少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究其原因,還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作怪,孩子能夠獨立支配的課外閱讀時間被無情的練習、考試剝奪了。
4.課外閱讀指導缺失
雖然部分教師倡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但很少在課外閱讀指導上下功夫,因而也沒有總結出科學的、系統的、有效的方法。部分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仍然需要指讀,甚至不會默讀,根本沒有圈點勾畫或做批注的習慣,一旦遇到難懂的地方就直接跳過去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仍未養成,閱讀缺少科學方法的指導。
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
筆者認為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家校聯動,樹立課外閱讀意識
要改變學生家庭教育觀念滯后的現狀,首先必須改變家長的教育思維,使他們明確樹立課外閱讀也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意識,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積極支持并鼓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只有發揮家校教育的合力,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課外閱讀觀念滯后的現狀。
2.多方籌措,拓寬閱讀資源渠道
為了解決農村孩子書籍來源少的問題,學校圖書館要購買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定期向學生開放,使學校圖書室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學校還可以發動家長為孩子購買課外閱讀書籍,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存放在班級圖書角,舉辦好交流閱讀活動,班級與班級之間也可以建立圖書定期交換制度,可有效解決書籍來源少的問題。
3.開展活動,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學習了《送元二使之安西》后,教師隨機點撥,古代的送別詩還有很多,請學生們在課外搜集交流;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把篇幅比較長的文學作品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原作的興趣。為了定期展示學生閱讀的成績,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召開讀書會、朗讀比賽、故事會、成語接龍等方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倡導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閱讀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不但要大力倡導課外閱讀,更要加強指導,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課外閱讀的方法很多,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精略結合法、讀寫結合法等。不同的讀物,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讀書方法。除了常用的讀書方法外,還可以介紹其他的方法,如先瀏覽書籍目錄,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目有重點地精讀,精讀中要邊讀邊思考,并及時做好讀書筆記,力爭做到讀寫結合等。
學生如果愛讀書,會讀書,并能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那么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致力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淀知識、感悟人生、學會思考,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