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俊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復習課;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70—01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有效的數學情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數學因素,二是非數學因素。前者使得教學不脫離數學味,后者則可以迅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改變數學形象,提高學習效率。
[案例一]先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在此基礎上引導一名學生說出自己的年齡8歲,提示:老師的年齡是你的5倍,你能算出老師的年齡嗎?你是怎樣算出來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8×5用乘法口訣五八四十,又快又準確地算出得數。我們學過1~9的乘法口訣,今天一起來整理和復習表內乘法。
這一步教師抓住時機,找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巧妙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從關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內在聯系上,水到渠成地進入數學知識的復習。
第二步: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讓學生通過教學情境,自主地對復習的數學知識創造性地回顧、整理、交流,以梳理成知識網絡,并初步內化為良好的認知結構。
[案例二]先回憶、背誦乘法口訣,再展示整理填寫好的乘法口訣表,并布置觀察任務:課前我們已經將“1~9的乘法口訣”整理記錄到表格里,想一想你是怎樣記錄的?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我是橫著整理的,發現幾的乘法口訣就有幾句。從左到右看:三的乘法口訣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訣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四…… 我是豎著整理的,發現第一豎行就用一開頭,第二豎行就用二開頭……從上到下看:一字開頭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一,二字開頭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二…… 教師課件展示并總結:口訣表的特點:橫著看,幾的乘法口句就幾句,幾的口訣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幾;豎著看,第幾列就用幾開頭,幾開頭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幾。
這一步教師在學生回顧整理口訣表的基礎上,布置觀察任務,并給他們充分交流展示成果的機會。學生借助實物和圖表闡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維過程,在交流過程中糾錯、補充、借鑒、提高。
填空并說出每句口訣在乘法口訣表中的位置。
六(? ? )四十二? ? ?(? ? )八十六? ? ? 四(? ? )三十六
三七(? ? ? ? ? ) ? (? ? ?)五二十五
在此基礎上,讓同桌互出填充口訣的題目,并及時說出口訣在乘法口訣表中的位置。通過找出口訣所在的位置,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乘法口訣表的印象,達到建構知識網絡的目的。
第三步:加深理解,強化提高
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查漏補缺,使學生形成穩固定型的認知結構,讓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案例三]教師引導:在乘法口訣表中有許多特別的口訣,你能找出它嗎?
若學生看乘法口訣表找出乘積相同的口訣后,教師將相關數字板書出來(4,6,8,9,12,16,18,24,36),要求說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并在乘法口訣表中作出醒目標記。你能看著這些口訣寫出乘法算式嗎?從寫出的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歸納:乘積是4、9、16、36的乘法口訣能寫出三個算式,乘積是6、8、12、18、24的乘法口訣能寫出四個算式。
板書: 一四得四? ? ? ? 1×4=4,4×1=4
四九三十六 ? ? ?4 ×9=36,9×4=36
二二得四? ? ? ? ?2 ×2=4
六六三十六? ? ? 6 ×6=36
二六十二? ? ? ? ?2×6=12,6×2=12
三八二十四? ? ? 3×8=24,8×3=24
三四十二? ? ? ? ?4×3=12,3×4=12
四六二十四? ? ? 4×6=24,6×4=24
若學生看乘法口訣表,找出兩個因數相同的口訣后,教師將相關口訣在乘法口訣表中作出標記,讓學生觀察這些口訣在乘法口訣表中的位置(每一豎列第一句口訣)。引導:通常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那么,用這些口訣分別能寫出兩個算式嗎?為什么?
板書:9? ? ?三三得九? ? ? ? ? 3×3=9
25? ? ?五五二十五? ? ? ?5×5=25
找出積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交換了位置的乘法口訣并板書:24,42;18,81;27,72;36,63;45,54。這在幾的口訣中最多?(9的口訣中最多,有8句)
一方面,教師針對學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作進一步的強化分析,幫助學生解答疑點、彌補缺漏,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學習內容。 另一方面,根據知識的重點、難點,選擇具有針對性、典型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強化練習,進一步強化認識、鞏固所學,實現知識網絡的構建。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