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瓊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安全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50—01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體育課越來越重視,體育課的重要性被師生、家長重新認識。因而加強體育課教學,促進學生良好體育素質的形成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學生學習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學生體育課安全意識的培養也是推動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方面。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意識,下面筆者就多年的體育教學工作經驗談一些看法。
一、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在體育教學現實中,很多學校取消了單杠、雙杠、支撐跳躍、跨欄、長跑等帶有一定危險性的活動。在籃、排、足等球類項目教學中,相撞、摔倒、擦傷、扭傷也是在所難免的,甚至折胳膊折腿的事也有可能發生。體育教學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學生學習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體育技能時,難免因為掌握動作程度不同發生一些狀況。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有壓力。
的確,體育鍛煉伴有一定的危險性,有些運動的危險性還比較大,如器械體操等。但是,即便是從事器械體操運動,也不是一定就必然出危險。在普通中小學,許多優秀體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上了一輩子的體育課,他們也教器械體操、跨欄等,也都沒有發生過什么傷害事故。這些都有力地說明體育鍛煉和安全,并不是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
筆者認為,盡管這是個事實,但我們依然還可以把體育鍛煉和安全很好地結合起來。因此,加強體育教學中的安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減少體育教學中發生意外的幾率,力爭將傷害和意外降到最低。
二、對策
1.規范教學,完善制度。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教學的主要負責人,必須樹立課前篩查、排除安全隱患的良好意識。一是要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體育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穿運動服上課,身上不能帶小刀等鋒利硬物,不要佩帶胸針等飾品,不要留長指甲,先期排除學生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二是組織教學前對活動場地、活動器械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農村小學活動場地多為露天場地,對因下雨等自然形成的水洼、坑地要及時清除,防止絆腳;三是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全面詢問排查,若出現發熱、嘔吐、頭暈等癥狀,或身體存在先天性疾病的學生,不能讓其參加劇烈運動,確保其人身安全。
另外,教師示范動作一定要到位,對教學難點要進行反復示范,讓學生完全明白動作要領。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對動作的觀察能力相對較弱,必要時教師對學生活動動作要進行幫助。如進行前后滾翻訓練,若不進行及時幫助,學生可能因畏懼情緒致使動作失范,進而導致頸肩損傷。
2.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并讓其掌握安全要領。體育教學中的安全要靠師生共同來維護。因此除教師外,學生也必須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要領與技能,要使保護安全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自覺行動,要讓學生在遇到危險時能夠運用所學的安全要領來規避危險。
課前預備活動是調整學生身體機能狀態,使其順利進行體育活動的前提。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前必須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熱活動,讓學生在充分預熱的情況下再進入訓練狀態。同時,預熱活動要與課堂教學目標相結合,預備活動必須具有針對性。如進行短跑訓練,除身體整體機能預熱外,重點還要加強對腰膝關節、腿部、腳踝等預熱;若是進行投擲訓練,則對其手臂頸肩及腰部要進行針對性預熱。
在實際訓練活動中,教師對訓練活動的規則、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項要進行詳細講述,強調到位。如在教學擲實心球時,對觀看的學生站在什么位置、實心球在滾動時怎樣讓它停下來等,說得要具體,督促要到位。在投擲項目的教學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程序、原則進行,對學生的位置要嚴格限制,讓學生遠離危險區,嚴禁對擲;還要告訴學生等同組同學都投擲完以后再統一撿回器材,或者安排見習生幫助,隊伍中其他人不可亂跑、搶擲。
當然,體育教學中的安全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教師這一群體的責任,它需要學生、家長甚至全社會的正確看待和認識。家長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要引導孩子在挫折和小傷病面前學會樂觀積極面對;社會對學生群體的安全問題要分類看待而不應“一竿子打翻一船”地全盤否定,這樣才能讓教師在教學時能更大膽、更積極。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