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強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游戲;順口溜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65—01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怎樣才能做到使學生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戲互動識字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都缺乏持久性、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時時保持教學內容的豐富、學習形式的新穎。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展了各種識字游戲活動。如,“猜字游戲”:把第一課時學的生字,用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猜出這個字,并認讀兩次,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了這個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謎;“送字寶寶回家”:先在黑板上貼帶有拼音的漂亮小房子,然后把帶有生字的各種小動物圖片發到學生手里,比比看,誰能最先最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家;摘果子游戲:摘到鮮美可口的果子后讀一讀,再給它找找朋友,不僅鞏固了新字,還復習了舊知。游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記,效果不錯。
二、創設情境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要識十多個字,從學生好動好玩的年齡上考慮,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能。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第4課《操場上》中“身體”的“身”時,教師可先提醒學生“身”是指什么,再讓學生講怎樣記住這個字,學生們七嘴八舌,各抒已見。有一個學生說:“身”的第一筆是撇,就像人的腦袋,中間部分就像人的整個軀干,最后一長撇就像人踢出的一條腿。說完還站起來做了一個側面踢腿的姿勢。瞧,通過這樣一比劃,學生們很快就記住了“身”字。可見,學生們盡管年紀小,但他們內心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認知的角度也是多樣的,與大人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創新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編順口溜識字
“編順口溜”識字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中國的漢字大部分都是形聲字,且有些字比較像。小學生一時很難區分它們,在用時很容易出錯,經常把它們混淆。教師可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漢字本身的規律,幫助學生編一些順口溜,以免在用時張冠李戴。如,學生對“燥、操、澡、噪、躁”這一組字很容易混淆,經常用錯。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構成規律,編一段順口溜,幫學生快速地記住這組形近字。用水來洗澡/伸手來做操/噪音惹人惱/有火能干燥/脾氣暴躁直跺腳。郎朗上口的順口溜,再以拍手歌的形式唱出來,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既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圖文結合識字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低年級學生對繪畫興味濃厚,不僅喜歡集各種畫片,更喜歡涂涂抹抹。如何把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引到識字上來呢?筆者的做法是集圖——說圖——貼圖——識字。首先,教師鼓勵學生從廢舊書報上、廣告上剪下自己喜歡的圖片,積累起來,夾進舊作業本中,就成了一個集畫本。每星期學生從中選取最美麗的一幅,仔細觀察。自由讀寫課上,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說圖意,然后小組交流,學生自由練習說圖,教師巡回指導,最后據圖識字。如,一年級學習看圖寫詞寫句時,教師就可指導學生進行這樣的寫詞練習——學生可任意剪貼或畫一幅大山、白云、小鳥的圖畫,在畫下教師指導學生寫“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鳥”,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而且提高了其說話寫話的能力。
五、制作識字卡識字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思維是以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于是,在生字教學時,教師可采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生字卡識字的方法。教師先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認字、讀字,再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己制作卡片,內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寫拼音,相對應的漢字背面寫三個詞語,再用其中一個詞語寫句子,最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這種既動腦又動手的識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寫,而且變教為學,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來,做學習的主人,通過他們的眼看、耳聽、口念、腦想、手寫,增強了對生字的感知。
總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會成為一種樂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