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穎
摘 要: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前進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學習和研究中醫藥是建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保障,若能跟隨時代的步伐,在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中融入互聯網技術,便可解決當前高職高專院校中文化教育不足的矛盾,本文主要是分析了互聯網技術對于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的推動性,并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將提高學生的中醫藥文化素養與提高學生運用大數據能力密切聯系,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中醫藥;高職高專;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院校作為傳播和建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整個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發展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提高學校的整體競爭水平,還可形成獨特的品牌效應,在“互聯網+”時代中如何在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中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建設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明確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歷史悠遠,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能夠幫助年輕一代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內涵,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氣質,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現今和未來的人類健康做好服務,將優秀的醫學傳統文化與醫學人才需要的人文精神相互銜接,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品質和人生價值。
二、“互聯網+”時代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發展的形勢
(一)“互聯網+”教育時代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中醫藥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新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斷地更新和優化,教育教學評價的方式更加新穎獨特,學校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運用智能設備進行學習。學習通、MOOC慕課等各類微型課堂推動了教學模式的發展,若想要建設醫學文化教育就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走向“互聯網+教育”前進的道路。
(二)“互聯網+”時代下學生運用網絡的形態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當前高職高專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強,學生整體的思維更為創新和多樣,其眼界也拓展了不多。90后作為中國互聯網群體中的先行者,他們跟隨著信息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改革開放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他們身處于網絡發展的各個階段,是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和推動者,自QQ、微信、百度、微博等新媒體發展以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便離不開互聯網,百度作為最先發展的搜索引擎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地答疑解惑,而自媒體等平臺也給學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幫助,從線下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從教室到網絡在線平臺,從數字電視到小視頻,整個世界都被互聯網技術所影響著,我們只需要隔著屏幕就能夠看到世界,甚至還能運用3D技術身臨其境,還能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去探索虛擬世界,因此,自無線網在高校中全面覆蓋以來,互聯網成了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建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途徑。
(三)當前的教育模式過于單一
現階段,大部分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在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的進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只能長期被動地接受學習,教師也僅僅是一味地灌輸中醫藥相關的內容,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難以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情境中,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時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了限制,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傳統文化的傳播受到了影響?!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推動了中醫藥文化教育的發展,整個教育教學中的組織形式和教育觀念及內容和方式都在不斷地變化。
三、“互聯網+”時代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文化教育的路徑
(一)將傳統醫學文化融入“互聯網+”素質教育課堂中
當前許多中醫藥高職高專類學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和醫學人文課程共同組成了人文課堂體系,其中《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醫學通史》《醫學人文素質與患者溝通技能》等課堂,在設置課程時更多地強調了傳統文化和醫學品質,深入地分析了醫院文化的精髓和價值取向,注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將高職高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高素質的傳統醫學文化教學課堂高效融合,將網上選課和授課等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更加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將大數據時代中所產出的新媒體和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在更加個性化的教育中選擇自己熱愛的醫學文化課堂,讓學生自主探究中突破課堂時空的限制,促使教學的方式新穎多樣,豐富課堂教學環節,將翻轉課堂作為課堂輔助教學,將慕課做好課堂的檢測教學,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做好線上和線下課堂的補充工作,讓學生在更加人性化的課堂中更好地吸收傳統的醫學文化和知識,為其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藥人才做好鋪墊。
(二)利用新媒體平臺定期宣傳傳統醫學文化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一直是高職高專院校亟須解決的問題,當前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若能夠建立相關的微信公共號或注冊微博、知乎、貼吧、豆瓣等賬號,引導全體學生對其關注,定期地發布與學生所學知識相關的文化和思想教育文章,將傳統醫學文化與思政教育高度的融合,并不斷轉載優秀中醫藥人員發布的新觀點,給予學生交流和共享文化和觀點的平臺。為提高學生的觀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求知欲,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可將定期推送的文章以繪本或漫畫的形式來吸引更多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更加輕松和舒適的環境中吸收傳統文化知識弘揚傳統醫學文化的“仁愛”精神,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中醫藥文化的建設中。
(三)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特色主題活動
信息網絡的發展與進步使得資源的共享和信息交互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當前中醫藥高職高專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身心發展狀況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由于大學生群體中每個學生都將智能手機做為溝通和學習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服務于學生的第二課堂并將其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將新型的互聯網技術下的產物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將其作為隱形課堂提高群體的凝聚力。可以建立社團的QQ或微信群,定期組織學生參與以中醫藥文化為主的社團主題活動,激發學生對于傳統醫學文化的興趣,將生命教育、仁愛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校內和校外進行開展,并錄制成視頻供其他時間不充裕的學生觀看和學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與中醫藥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團日活動加入學院的微信公共號和微博等新媒體中,便可形成以傳統醫學文化為主的校園主題活動,形成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氛圍。由于中醫是在傳統文化的母體中孕育發展起來的,社團若能夠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去宣傳中醫藥文化,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著作的源頭和核心價值傳播開來便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醫藥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變化并汲取到其中的精華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中需要借助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將傳承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和培養醫學人才緊密聯系。
參考文獻
[1]毛嘉陵,康賽賽,王晨.中醫藥科學文化傳播的戰略分析(一)[J].中醫藥通報,2019,18(06):1—6.
[2]董可欣,孫永壯,張雨亭.醫學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途徑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58—59.
[3]李青松.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N].黃岡日報,2019-06-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