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霞
摘 要:本文對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闡述了高中數學教學應用問題導學法的原則及注意事項,并提出了具體的課堂教學應用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改善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導學法;應用
一、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數學學科知識中,有許多十分抽象的概念,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以支撐其對一些數學問題展開深入探究,因此需要教師采取充分的引導。而問題導學法通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提問,讓學生順著教師的引導理清知識邏輯,同時又在對問題的思考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能夠使教師快速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并為學生做出問題思考方式的示范,讓學生在今后遇到難題時也仿照問題導入法的思路進行解答,鍛煉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注意事項
(一)問題設置應具有關聯性
問題導學法首先要求教師保證問題設置的合理性,環環相扣和層層遞進的提問特點缺一不可,教師既要保證每個問題都能夠與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順利的課堂學習過程,而不會出現教學內容太過跳躍,致使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的情況,同時又要使問題的難度由淺入深,從一開始簡單的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再到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這種具有邏輯性的數學學習過程是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所必須為學生提供的。
(二)提問要立足于教材
在一些高中教師運用問題導學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時,往往會出現學生難以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最后只能由教師進行解答的情況,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師認為教材上的知識或習題過于簡單,對學生無法起到思維鍛煉的作用,于是自發從教輔資料或網絡上尋找難題,想要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充分鍛煉。但實際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材上的知識和問題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展開教學時務必要立足于教材,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扎實基礎,使學生有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拓展提升。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問題導學法引出新課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新課時,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法,將舊知識串聯進新課的學習中,復習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再利用關聯性的提問引出新課,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通過以往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新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平面向量的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以往學過的位移、平行四邊形,甚至是物理學科的知識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在物理學科中學過力的合成,有誰能告訴我是怎么計算的嗎?”挖掘學生的已有認知,讓學生回憶相關的物理知識,想象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而誘發學生從向量的角度看待力的合成,引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通過這種利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方法,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根據學情分層提問
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向學生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時要注意問題的設置是否適合所有學生,同樣問題對不同的學生而言難度有所差異,教師應該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設置,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得到適合自身數學水平及數學能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任意角的概念與弧度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導學法教學方案,如教材上提問學生“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三個角的終邊相同,則終邊相同的角是否有一個共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問題分解成四個小問題來思考:“能不能再找到一個和它們終邊相同的角?能找到幾個角和上述四個角的終邊相同?這些角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這些角有沒有一個共同的表示方法?”從而在一個較難的問題中提煉出簡單的問題供后進生回答,確保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教師在通過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學生學習能力有限,難以進一步拓展的情況,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通過集體智慧的碰撞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獲得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數學能力、與同學進行有效數學交流的班級環境。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問題導學法的認識和理解,重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問題導學法得到有效應用,確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讓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應曉笑.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二)[C].2019.
[2]唐佳俊.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