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汲偉(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體育部 江蘇 南京 21001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種集優秀歷史民族文化為一體的體育鍛煉內容,通過體育的表現手法,實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其也是傳統文化多元化的表現,是歷史長河中民族積淀的寶貴經驗。當下,文化成為一個民族集中、創造的核心內容,是提高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的傳入沖擊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面臨一定的問題。因此,要通過合適手段實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當代大學生為主要群體,將愛國元素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元素結合起來,強化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關聯。在素質教育中,其核心是讓大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在確保其健康的基礎上融入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實踐能力,能夠妥善處理自身遇到的事件。素質教育的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有明確表現,在“終身鍛煉”的理念中,就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將民族體育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教學工作當中,可以將優秀的體育歷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健身、鍛煉、娛樂當中,豐富大學生的生活,使其在鍛煉了身體的同時,也了解到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
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沖破區域性和民族性的限制,在廣大群眾中得到廣泛傳播,進而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現出通俗、大眾的特點。在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當終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有所涉及。例如,“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完善了高校體育教學,在“全民健身計劃”當中,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實際健身內容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有推廣性的教學設置。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整體中不斷發展,演變至今,其將傳統美學、兵法、哲學等充分的融合起來,不僅注重對身體的鍛煉,更注重對心理的修養鍛煉,將“陰陽”、“內外”、“武術”、“太極”、“動靜”等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到體育文化當中,進而形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冠上科學建設的特點。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強身健體、提高文化素養的核心功能。民族傳統體育主要通過武術、太極拳等形式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考慮到身體機能和肌肉、關節、骨骼、器官等充分的協調性,鍛煉身體的柔韌性。在鍛煉的整個過程中,將力量、速度、耐力等充分的結合起來,身體整體協調起來,起到形神一體的作用,培養堅韌、永漢的意志,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以簡單的動作重復練習組成自身獨特的體育鍛煉方式,和現代化體育鍛煉不同的是,民族傳統體育其外在表現形式上倡導以簡單的動作升華鍛煉形式,提倡在運動過程中修養身心,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要求當代大學生在開展體育鍛煉的過程當中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鍛煉。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融入到體育鍛煉工作當中。在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當中,大學生的身心素質能夠得到一定提高,當代大學生在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當中展現出來的情緒變化、身心變化對大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提高其身心素質,對其今后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今天,當代大學生在先進科學技術的影響下,生活和學習有著良好的物質基礎。但是,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外來不恰當思想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部分大學生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路線,沒有將 “艱苦奮斗”、“積極進取”作為自身實際發展的標準,學生對 “享樂”、“金錢”、“個人”主義的崇尚嚴重影響了學生今后長久的發展。因此,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性作用。對大學生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要在愛國主義的引導下,在體育鍛煉當中融入“自強”、“和平”、“團結”等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在開展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體會到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所在,進而對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傳統文化中正確的理念作為自身評判事物的標準,進而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來說,其注重將文化、養身、娛樂、鍛煉等結合起來,內外兼顧、形神兼修。對大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鍛煉,要將個人鍛煉中動靜結合起來,倡導體育和思想品質、個人素質提升結合起來,在體育鍛煉當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讓當代大學生積極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將教育、健身、德育等工作融入到體育鍛煉當中,積極弘揚我國優秀民族精神,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自身對于社會進步和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所在,通過不斷的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早在90年代,就萌芽了加強對大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在民族教學當中設置合適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讓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開展加強自身實踐水平的學習。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將民族傳統體育確定為二級學科內容,以武術鍛煉為主要的體育活動,將傳統體育文化和民族體育文化結合起來,建立專業的民族體育學科制度,和其他本科專業一樣隸屬于本科專業之一。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其合理傳承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保證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源遠流長,當代大學生必須認識到自身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媒介性作用,必須重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不用的民族之間其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不用,相應的民族體育文化也有較大的區別。
例如,蒙古族擅長摔跤和馬術,朝鮮族體育運動是跳板和蕩秋千,苗族擅長射弩等,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各有特點。現代化人們體育鍛煉更偏向于休閑類體育運動,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實用性體育鍛煉不同,現代人認為休閑的體育鍛煉是身份素養的體現,不愿意涉足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這就導致傳統體育文化逐漸走向沒落,不被主流群眾所接受,人們逐漸開始忽略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以及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合理保護。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國地方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較困難,部分優秀的傳統文化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當代大學生的優勢,利用高校教學的天然優勢,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當中,加強對社會新一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身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對于高校而言,必須積極開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課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地方區域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學,使其能夠了解各方面文化知識內容,進而合理的繼承地方區域民族體育文化,為地方體育文化的源遠流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是當代大學生能夠積極的投身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社會實踐工作當中,充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為傳承中華特色民族傳統文化做出自身有力的貢獻。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在當代大學生當中實現,確保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源遠流長。
要使當代大學生能夠積極的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要先讓當代大學生充分認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因此,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民族傳統體育是現代化體育活動的前身,也是各項的體育活動開展的核心源泉,現代化的競技性體育就是由民族傳統體育演變而來的產物,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現代化體育鍛煉有著重要的聯系性。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可以從其和現代化的體育活動聯系性出發,從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體操、太極拳出發,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聯系起來,引起大學生對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的興趣,通過開設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讓其能夠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養當代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內容,其和積極宣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培養專業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大學生人才都有必要的聯系,在各項工作開展當中注重對大學生興趣的培養,能夠使工作的開展事半功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濃厚的歷史性特點和文化底蘊,不同地區其相應的民族傳統體育活還具有地方民族的特色,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本身具有濃厚的歷史性特點,可以從這方面出發,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和歷史文化故事結合起來,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時,將歷史文化中有關的故事情節介紹給學生,進而切實提高當代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習的興趣。
不同民族其區域和文化不同,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性教育就要考慮到民族區域性的差異性。因此,可以開展區域化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對高校方面而言,結合區域化發展的實際,在深入分析當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色之后,有針對性的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根據大學生實際的興趣愛好,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選擇合適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項目和實踐項目。高校根據自身的師資配置,開展區域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形成其自身的區域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色教學。
綜上所述,對當代大學生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必要性的分析要在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分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進而有針對性的研究當代大學生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必要性,分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方向,對當代大學生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聯系實際,將其生活中反映出來的傳統體育文化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當中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