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郅睆(三亞學院體育學院 海南 三亞 572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因而人們也漸漸開始注重對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的追求,并開始熱衷于自身形體的塑造。在高校中,通過對形體訓練教學的開展,既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又有利于學生身體形態的改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增強。高校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形體塑造的黃金時期。然而當前高校形體訓練教學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導致當前形體訓練教學水平始終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就需要高校積極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探索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觀念錯位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將形體訓練課程作為體育專業課程教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根據體育專業的課程標準,來實施形體訓練教學,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形體訓練的難度與強度,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形體訓練課程的過程中,因為難度高、強度大,而出現了排斥甚至是恐懼的心理,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形體訓練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將形體訓練課程作為娛樂活動的一部分,不僅對學生缺乏足夠嚴格的管理,而且還缺乏足夠科學有力的指導,長此以往,學生在形體訓練課中,其體能素質沒有得到真正的增強,其形體訓練效果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高校形體訓練公共選修課中。
我國高校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除了存在教學觀念錯位的問題之外,還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在當前的形體訓練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沒有充分結合高校大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需求,也沒有考慮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而是直接采用專業體育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通常采用照搬的形式,只是根據形體訓練這一項目的自身特點而進行適當的改變。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高校尚未制定統一的形體訓練專業教材。
在高校中,開設形體訓練課程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特殊要求的專業人才。所以,在高校中所開展的形體訓練課程,既與一般的專業體育教學不同,也與一般性的娛樂活動不同,高校應該充分把握高校大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專業性質特征以及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等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如今我國高校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一味地注重學生體型的塑造,卻沒有充分重視學生體態的訓練。體育教師在塑造學生形體的過程中,以身體練習為主,以基本姿態訓練為輔,以對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與線條進行調整與改善。另外,在對學生形體訓練效果進行考核評價時,也主要以學生身體各項指標為標準,因而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其次,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的過程中,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很難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使得學生的形體訓練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也沒有真正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與肢體動作;最后,體育教師在具體的形體訓練課程中,只是一味地對一些基本的動作與技巧進行講解示范,沒有很好地突出難點與重點動作的講解,而學生則是在教師的示范下進行盲目的模仿練習,導致學生難以真正領悟形體訓練的關鍵性內容,從而曲解了形體訓練的真正內涵,形成了一種重形式、輕實質的錯誤認知。
如今,在我國高校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如今高校內,負責學生形體訓練課程教學的老師,一般都是由學校其他體育項目的老師兼任的,他們缺乏足夠專業系統的有關形體訓練的培訓,其專業水平還有待提升,因而也難以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專業的指導與教學,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形體訓練教學質量的提升。
(1)形體訓練課程理論內容的確定。
在高校中,理論知識教學是形體訓練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能夠為學生形體訓練實踐活動的進行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有利于學生表現力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健美體型的塑造。一般情況下,高校形體訓練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基本內容簡介、相關專業術語的解釋、形體訓練與健康、形體訓練與心靈美的培養等。體育教師在開展形體訓練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應該充分根據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并根據理論教學的重點內容,圍繞專業術語,從形體訓練與健康以及心靈美的培養方面來實施教學。
(2)形體訓練課程技術內容的構建。
在高校形體訓練課程中,技術內容是非常核心的部分。在形體訓練課程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技術內容,既有各種各樣的單一技術動作,又有風格迥異的成套動作。在高校的形體訓練技術教學中,不同動作的難易程度、主次關系以及協調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形體訓練技術教學的效果。如今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大學生都希望形體訓練技術動作內容難度適中,實用性強。所以,高校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形體訓練技術內容,同時也可以將形體訓練技術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即基本姿態教學與形態訓練教學兩個方面。其中,基本姿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行走、端坐與站立等方面的姿態進行改善;形態訓練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身體重心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平衡能力與整體協調能力。另外,高校在選擇形體訓練技術內容時,還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原則,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學習階段,適當調整技術內容的難度與強度,要把握好學生的訓練負荷。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該突出重點與難點,以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3)形體訓練課程能力內容的構建。
要想有效促進高校大學生形體訓練能力的提高,還需要通過對其進行不斷的實踐訓練才能得以實現。體育教師在選擇形體訓練內容的過程中,應該選擇那些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的形體訓練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實踐對于培養學生形體訓練能力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另外,適當增加一些能夠培養學生形體訓練能力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傳統的形體訓練教學大綱進行適當的改進與完善,改變傳統的重技術、輕技能的教學觀念。與此同時,高校也可以在形體訓練課程中,適當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如創編能力、表演能力等,從而進一步豐富形體訓練能力內容體系。
(1)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法。
大部分高校大學生在接受高校教育之前,沒有經歷過素質教育,對形體訓練相關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學習。因此,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對形體訓練的接受能力,使用具有針對性的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可采取啟發式教學法,在實際形體訓練教學中,既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基礎示范動作,也要通過精練、生動的輔助性語言來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動作中所傳遞出的情感與內涵,進而領悟技術動作的要領。另外,在其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講解以及講述,來實現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
(2)全面實施形體課的“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的應用要求高校形體教師在自主形體訓練教學活動時,將對學生的身體訓練作為主要內容,與美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訓練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從引起動機→感知→理解→掌握→能力提升的科學教學過程。另外,教師還需要實時掌握學生在練習中的具體情況,了解每一環節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困難及表現出的差異,并以此為依據,合理調整形體訓練教學內容。此外,形體訓練教師還需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每位學生充分的尊重,能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組織體系訓練教學活動,安排教學內容。
(3)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形體課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高校形體訓練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高校形體訓練教學的現代化發展創造諸多有利的條件,通過視頻教學、網絡交流等方式,有效提升形體訓練的教學水平,并且以視頻、錄像、動作解析圖等形式,可以將形體訓練的單個動作與成套動作更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更輕松地進行練習。
高校大學生在形體訓練課程學習中,往往會因為害怕動作不美觀、動作失誤,降低別人對自身的認同感,而缺乏表現力與自信心。對此,形體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存在的這一問題,通過鼓勵、引導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創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自我展現平臺。
高校應該注重對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進,增加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將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豐富教學評價的方法與途徑。在評價考核方法上,可采用筆試、口試、技能測試、課堂表現統計等方式進行;教學評價主體上,不僅可以是教師、校主任,也可以是學生本人、同學甚至學生家長等,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客觀、詳細的發展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