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秉承“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充分開發和利用京劇中的課程資源,構建了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京韻課程為核心的校本化特色課程體系,通過“體驗—交互—分層—滲透—開放”的課程實踐路徑,編織起豐富而多元的校園課程形態,實現了兒童學習在場,拓展了兒童發展空間,使校園真正成為兒童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京韻課程;以美育人;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2-0053-02
【作者簡介】劉華東,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區教育局(江蘇宿遷,223800)副局長,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高級教師。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等于割斷了精神命脈。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在遵循基礎教育規律的同時讓民族文化扎根于學生心靈,這是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全體人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反復思考和論證,在結合地域特點、發揮學校優勢的基礎上,學校從眾多教育資源中選擇了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征的京劇,作為課程開發的種子。
學校堅持“唯實唯新、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提出了“‘三韻養德,以美育人”的教育主張,構建了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京韻”“墨韻”“詩韻”課程為核心的校本化特色課程體系。京韻課程的探索之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之路,是學校課程品質的打造與提升之路,更是學校文化的培育和創新之路。
一、京韻課程的內涵
京即京劇,韻指氣韻、神韻。京韻課程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著眼于學校文化的創新,以立德樹人為指向,旨在通過京劇的神韻、氣韻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培養藝術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博、雅、和、健四種文化品質。博:知識廣博,胸懷博大,全面發展;雅:志趣高雅,舉止文雅,氣質優雅;和:為人謙和,待人溫和,和而不同;?。航】祵W習,健康生活,健康成長。
二、京韻課程的實施路徑
學校的京韻課程設置了體驗式學習課程、交流式互動課程、分層式活動課程、滲透式融合課程、開放式探究課程五大模塊。為了保證課程能夠落地生根,我們把這五大課程模塊的學習落實在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
1.體驗式學習課程——實現兒童學習在場。
一是開展京劇大世界暢游活動,學校通過建設京劇主題環境、主題場館等,組織學生到場館進行體驗式學習;二是開展“名家名段知多少”學習欣賞活動;三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梨園模仿秀”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模仿京劇角色手、口、眼、身、步的表演;四是組建京劇技能訓練營,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知識,學習京劇技能,感受京劇獨特的魅力。
2.交流式互動課程——拓展兒童發展空間。
通過各種渠道搭建互動交流平臺,促進學生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的溝通和交流。如組建小票友社團,讓小票友們在社團中交流學習;開展“我的舞臺我做主”“生旦凈丑齊登場”等主題活動,為京劇表演愛好者搭建交流展示舞臺;鼓勵師生與地方的京劇戲曲家協會、文化館等經常開展聯誼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京劇票友走進校園與師生互動。
3.分層式活動課程——適應兒童發展需求。
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京劇學習、演唱活動,向全體學生普及京劇文化知識。如全校師生共做京劇操,千人唱京劇等;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把對京劇學習有興趣的學生吸納到社團中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如學校組建了京韻合唱社團、臉譜制作社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三是成立孝慈少兒京劇藝術團。學校把學有潛質、練有專長的學生集中到京劇劇團,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京劇知識,每年組織京劇團的小演員們參加區、市、省、國家級專題活動。
4.滲透式融合課程——夯實兒童發展基礎。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學校積極探索京劇課程資源與各學科教學之間的融通之處,采取“京劇+學科”的教學模式,將京劇課程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京劇語言資源,開發“古詩京誦”“古詩京唱”課程,學生用京腔京韻朗誦或演唱古詩,別有一番韻味;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嫦娥奔月》《林沖棒打洪教頭》《負荊請罪》等課文時,引導學生用京劇的表現形式創編課本劇,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美術課上,教師把京劇臉譜、服裝的色彩及造型藝術等滲透于教學中;音樂課上,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兒歌京唱活動。
5.開放式探究課程——激活兒童發展自由。
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校園京劇文化藝術節、兒歌京唱、古詩京誦、經典詠流傳等主題活動,定期開展“走進社區唱大戲”活動,通過“互聯網+京劇”形式進行線上傳播,引導學生體會京劇與文化、生活、情感、科技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究京劇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堅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