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錕
摘 要:《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指出,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憲法法律法規學習培訓,開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和哲學、歷史、科技、國防、外交等各方面基礎性知識學習培訓。國防法第三條第一款指出:“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我國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學習國防法律知識,增強國防觀念,依法維護和鞏固國防是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和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國防;法律;教學;方式
一、引言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防教育的主題節日。根據這一決定,2001年9月15日為第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眹婪ń谭ㄒ幗逃麄鞣绞椒椒ǘ鄻樱煌男麄鞣绞饺〉玫男Ч灿兴煌?。另外,也有針對不同群體所采取的不同方式與內容的宣傳教育方式。
二、國防教育宣傳方式
(一)廣告展板宣傳
在城市或鄉鎮人口密集的主路人行道口樹立展板,依法宣傳國防教育的相關內容,第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是2001年9月15日,宣傳主題是“關注國防,就是關心自己的家園”;2019年9月21日是我國第十九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宣傳主題就是“贊頌輝煌成就,軍民同心筑夢”,廣告展板的內容就應該與當年的宣傳主題相同或貼近。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確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第一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后的每一年4月15日都應該有這樣的宣傳條幅或廣告展板來宣傳這部法律。
(二)廣場散發宣傳資料
在人群密集的場所比如步行街或廣場散發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宣傳資料也是面對群眾宣傳的一個好的方式方法,但大部分宣傳資料只是印發法律條文,形式較固定。選擇宣傳的國防法律法規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可以考慮以圖文和案例的形式印刷成紙張形式散發給群眾,這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更能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
(三)廣播、電視、報紙以及新媒體宣傳方式
通過廣播宣傳國防法律法規的知識,可以聘請法律專家學者以及律師等法律從業人員進行講解法律法規知識以及現場解答問題的方式進行宣傳。電視臺可以錄制一些節目宣傳國防法律知識,訪談類節目可以邀請法律專家學者到節目現場以國防法律法規知識為主題宣傳國防法律法規,錄制法律節目以案說法。報紙可以開設專欄,尤其是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和全民國防教育日,正是宣傳國防法律法規的好時機。關于新媒體,筆者認為是網絡宣傳方式,網絡宣傳方式的方法更加多樣化,宣傳的面積也更廣泛,可以推送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為國防法律法規和相關案例;可以利用微博定期發送宣傳國防法律法規的內容,可以利用網站答題的方式組織各單位網絡答題學習國防法律法規知識。
三、國防法律教學方式方法
(一)案例式教學
案例教學(Case Study)最早是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后來在我國各類教學培訓中應用較多,原因是這類情景案例教學課的教學效果較好,是全球培訓業公認的最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之一。案例式教學可以使學員能更有興趣參與教學活動中,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習時間,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將有隱性的知識內容轉華成顯性的知識內容,用具體的情境環境來將隱性的知識內容外顯為顯性的知識內容,從而變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案例式教學主要依靠學員討論,而講授式教學的方式以教師講課為主。
(二)研討式教學
研討式教學是討論研究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是把教學置于研究討論之中的一種形式。研討式教學的重點是研究問題,針對研究問題進行討論,促進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的體驗性和互動性,發揮學員群體的集體智慧并進行總結。在這種研討式教學中,一種是互動性的教學包括小組討論與案例教學等內容的一種廣泛意義的教學方式,另一種讓學員開始學習之前就帶有自己的問題并在上課之前提交給教師進行分析統計歸納和整理,從而形成多個系統的可研討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再進行深入調研與研討,最終形成調研報告。
(三)現場式教學
相比較在教室內進行的講授專題的課程以及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現場式教學更具有強烈的體驗和觀感,更能體驗現場的氛圍,增強切身感受,形成與書本知識或教室內學習的知識更強烈的現場感受。現場式教學更建議參觀現役部隊或民兵預備役部隊的營房,參觀提供可開放宣傳的場地展館,一方面可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國防法律意識。
四、國防法律法規教學內容設計
(一)學習國防法律法規,增強國防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國防的概念問題,從中國到世界國防歷史,以不同的角度講明國防的概念以及當代國防的概念。國防就是國家的防務,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古代只有軍隊的紀律規定并沒有當代意義上的完整的國防法律體系?,F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和工作、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和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F代國防歸納起來可分為4類:擴張型、自衛型、聯盟型、中立型。學習國防法律法規的意義可以從中國近代以來經歷的戰爭以及戰后的賠款這個角度來講,這是增強國防意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國防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戰爭、威懾敵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國防意識的強弱關系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
(二)國防法律法規體系及主要內容
國防法規是調整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在共性方面具有解明的階級性、高度的權威性、嚴格的強制性、普遍的適用性、相對的穩定性,在個性方面具有調整對象的軍事性、公開有限性、司法適用的優先性、處罰措施的嚴厲性。國防法規的優先適用,指在遇到國防軍事方面利益相當的法律問題時,如果國防的法律法規和普通的法律法規都有相關規定,最終我們應該以國防法律法規為準則,而不應以普通法律法規為準則,適應國防法律法規的優先性就體現在這個方面。相關案例如馬島戰爭爆發后,英國正在地中海航的“烏干達號”旅游船接到征集令,必須就近在意大利港口靠岸,將船上的所有旅客引導下船,然后前往直布羅陀,并將此旅游船改裝成醫療船駛往戰爭地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堅持法律法規原則的案例,將乘客趕下旅游船并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在刑法中也有體現出處罰的嚴厲性,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搶劫罪處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搶劫軍用物資的,則加重處罰,刑期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國防法律法規的特殊性還體現在公開程度的有限性方面,一般來講,公開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而且些法律法規則具有保密性,如《戰斗條令》《軍事訓練條例》《戰備工作條例》等。
(三)公民的國防權利與義務
公民的國防義務,指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在國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責任,由國家強制力保證落實。在公務履行國防義務的幾個方面,應從履行兵役義務、接受國防教育、保護國防設施、保守國防秘密、支持國防建設、協助軍事活動幾個方面進行講解,比如接受國防教育的義務,就應該從法律角度解釋為什么要接受國防教育,接受國防教育的意義有哪些,具體分析講解講透,講到保守國防秘密,也可以從講解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角度進行講解,從保密法的框架進行逐步分析,從而進一步講明保守國家秘密的行為準則。關于服兵投的義務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比如不同的民族、宗教、性別、職業等有沒有在服兵役方面的區別,而我國兵役法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規定服兵役。男女公民兵役服務的區別,兵役形式有兵役登記,男性公民年滿18周歲必須按規定進行兵役登記,而女性公民不進行兵役登記。符合條件的男性公民均有服現役的義務,而女性公民是根據需要進行片服現役。男性公民18~35歲符合條件者均服預備役,女性公民根據需要服第一類預備役。男性公民適齡者均編入民兵組織,女性公民根據需要編入基干民兵組織。公民的國防權利有提出國防建議權、制止和檢舉權、取得補償權。
國防法規是關于國防的有關法律規定,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對于加強國防建設、保證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應牢固樹立法規意識,自覺履行國防義務,把國家安全放在心中,把國防責任擔在肩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叢文勝.國防法律制度[J].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