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偵中推行恢復性警務,重視對被害人損失的彌補,以達到緩和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對經偵中恢復性警務原則開展研究,注意公安機關主導作用的發揮,更要關注利益相關方的自主意愿,同時要強化對恢復性警務的監督,引領警務執法模式變革。
關鍵詞:恢復性警務;修復;和諧;經濟犯罪
中圖分類號:D63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2-0174-02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傳統的處理經濟犯罪的司法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對于那些因經濟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我國現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卻未能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彌補。雖然新修訂刑事訴訟法為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為恢復性警務的推行奠定了基礎,但是經偵中推行恢復性警務,不僅會遇到理念的窒礙,還有制度缺失的阻遏。當前,公安機關是處理各種社會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的主力,小至鄰里沖突糾紛,大至嚴重刑事案件,公安機關都全程參與在其中,故而公安機關對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發生的真實情況的把握,具有其他單位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經濟犯罪案件中,受害人遭受更多的是經濟方面的損失,雙方之間敵視的對抗情緒一般并不十分強烈,故而,對于經濟犯罪案件警察完全可以處于居中位置,推行恢復性警務,創造合適的條件,提供安全對話場所,促使經濟犯罪加害人和受害人雙方和解,促使犯罪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誠悔改,以求得受害人的諒解,修復雙方之間破損的社會關系。我國的警察兼具刑事與治安職責,想要推行恢復性警務,就必須以刑事和解制度為基礎,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掌握案情的優勢,居中協調溝通。聯合案件利益關涉各方共同發揮作用,督促加害人真誠悔過、真誠道歉,自愿做出補償;受害方在加害方誠懇道歉、做出相應補償之后,重新接納加害人,修復社會關系。
經偵中推行恢復性警務,重視對被害人損失的彌補,以達到緩和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推行恢復性警務,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經濟犯罪滋生的土壤,減少再犯,為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社會環境。在和諧的社會中,社會經濟才能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然而恢復性警務的濫用,也會帶來權錢交易,滋生腐敗。因而恢復性警務建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公安機關主導
推行恢復性警務,首先就是必須遵循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恢復性警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注重修復破損的社會關系。傳統的刑事訴訟處理方式過于單一,不僅存在浪費司法資源,而且還具有無法修復社會關系的弊端。而恢復性警務則為輕微經濟犯罪的對策提供了新的選擇。公安機關應當在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依法向雙方當事人介紹、倡導這種新興的以修復社會關系為主的案件處理方式,促使經濟犯罪嫌疑人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所犯的嚴重錯誤,自己行為對他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并且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求受害人的諒解,從而促使當事人自發的采用此種方式解決問題,最大程度地修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
經偵中推行恢復性警務,由于加害人、受害人雙方互不信任,需要經偵民警依法提供安全保障,創造平和的溝通交流環境。而且恢復性警務在社會上畢竟是一種新興的警務模式,加害人和受害人雙方不了解這種警務模式,需要經偵民警介紹、宣傳、推動。因而,經偵中推行恢復性警務,需要公安機關主導。
二、社區參與輔助
公安機關日常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陣地就是社區管控。居委會與村委會都是我國獨特的政策優勢下的產物,社區無論是在日常管理還是在犯罪打擊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犯罪分子終究是要回歸于他之前生活的社區之中,而由于經濟犯罪者自身貼上了“罪犯”的標簽,社區居民難免會對其有歧視,這種長期歧視將給犯罪者的悔改帶來負面影響,使其具有心理上的自卑且敏感,因而難于融入社區生活,則必然會導致不和諧的狀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警察必須與社區形成聯動,充分利用社區自身的優勢幫助經濟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區生活,幫助其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使其在公安機關與社區的幫助下向受害人進行真誠的賠禮道歉,彌補受害人的損失,以獲得受害人的原諒,并為社區公益事業提供力所能及的無償服務,將兩者之間的關系修復如初,用自己行動逐漸贏得社區和受害人重新接納。經濟犯罪分子在重新融入社區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警察的介入也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但警察由于其職能的特殊性,職務活動任務繁重,有時難免有時間和精力對加害人心理層面的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法。而社區在這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社區可以利用其對社區成員的深度了解,從心理層面對犯罪人提供幫助。受害人作為遭受傷害的一方,除了遭受物質損失外,其內心也會產生信用危機心理,在這個方面,社區工作人員要注重加強與受害人的溝通,注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撫慰其內心,幫助其早日重塑社會信用的信心,克服畏懼心理,早日全身心投身經濟建設工作。
恢復性警務的首要前提就是自愿原則,一旦警務人員為了私利而強行使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某種和解關系,那么,這種恢復性警務就必然會失去雙方當事人的信任。因此,若想使恢復性警務真正扎根,就必然要加強對其制約監督,通過對警察隊伍的監督,對履行程序的過程進行監督。各方聯動,督促犯罪者真心悔改,真心對受害人進行補償,為社區公益事業無償提供服務。恢復性警務追求的核心理念就貴在和,但是和并不意味著就只能按照恢復性警務來處理輕微經濟犯罪。大部分經濟犯罪者都是在金錢的誘惑之下犯罪,而且由于自身文化素質較高,經過法制教育與心理輔導完全能夠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對于那些手段狡詐、情節惡劣的故意犯罪者,經過反復教育和心理疏導之后主觀上并無悔改之意,即使繼續進行教育感化,他們也不會真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恢復性警務反而很可能成為他們逃脫法律制裁的工具,他們可能會通過賄賂威脅等手段,妄想通過和解程序使自己逃脫法律的懲罰。因此,不僅要加強對參與恢復性警務的警察的監督管理,更要加強對整個案情具體情況的分析,強化對解決犯罪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強化對主觀惡性嚴重的犯罪者的監控,不能讓他們有逃脫制裁的可乘之機。
參考文獻:
[1] ?謝全發,李彥迪.論恢復性司法在我國本土化之構建——以警察權為視角[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