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人工智能化的到來,高職教育水平顯著提升,為各領域培養了許多專業化技能人才,逐漸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訂單式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適應市場需求和改革趨勢而發展的新型校企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高職院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培養社會所需高級技能人才的新局面。但隨著培養模式的轉變,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在工作思想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思想阻礙,導致在校高職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思想指導工作,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因此,全面做好訂單班學生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訂單培養;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
訂單式培養,是指學校以企業訂單為依據,按照企業的專業技能標準和崗位需求,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制定并實施教學計劃、就業指導等,成立混合教學團隊,實現人才的定向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是反應企業用人需求的預訂單,而是涵蓋整個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何在“訂單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中介入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揣摩學生心理,分析學生“慢就業”、毀約等原因,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體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在雙方意愿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保證培養方案設定的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企業人力資源投資及校企利益共同體的重要課題。
一、重視高職訂單班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重視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
分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前者主要向學生傳輸學術性的理論知識,且學歷更高,培養人才更全面,但也存在缺點,此類畢業生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操作能力淺薄;而高職院校特別是訂單班的學生在其行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此類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已成為了企業一線的中堅力量,為促進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高職訂單班在校大學生一般均有著較大的思想壓力,其中,主要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在老一輩父母眼中,訂單學生是一眼望到頭的職業,沒有啥前途,對孩子日后的發展不利,但是因為孩子成績不夠,只能到高職院校中學習一門技術,進了訂單班將來工作也有了保證,其父母依然心存芥蒂,且學生在校期間,也會時常憧憬未來,但想到一輩子注定從事這個行業,就會產生心理壓力。高職院校應抓住問題的“本質”,通過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解惑,盡可能回答學生的問題,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奮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畢業后的工作明確清晰的目標。
(二)高職教育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訂單培養全過程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地方,能夠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較多的專業人才。急功近利、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價值觀混亂等就業觀是高職院校訂單班學生的心理障礙集中體現,由于大學生們普遍有“騎驢找馬”的就業觀,“訂單” 合作的企業很無辜地成了他們積累經驗的跳板。隨著行業知識了解的深入,社會閱歷的增加,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由于眼高手低, 事事看不順眼,還急于將自己和普通工人劃清界限,認為自己是高級人才,現在進入公司也是儲備人才,早晚是走上層路線。高職院校管理者,要掌握高職院校訂單班學生成長規律,把握訂單班學生的思想動向,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通過統籌兼顧的方法來改善學生的思想認知狀態,為其開展針對性的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思想危機,穩定訂單學生思想,引導樹立客觀的人生目標。
二、高職訂單班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的不對稱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各行業企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且使得各行業中,均有著非常強的競爭,而吸收先進人才則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如今,高職院校中,為了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專門設置了就業指導中心, 主要負責大學生就業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為畢業生日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不融合成為了當前首要問題。高職院校中的就業指導部門致力于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會經常召開相關校園招聘會或者其他形式的就業指導專題講座、企業宣講等,但忽視了訂單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認為不需要,畢竟已經進入了訂單班,就業率也有了保證。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走向社會并合理選擇崗位的重要基礎,但是在目前看來,多數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往往“不搭邊”,學生進入訂單班,就是進了“保險箱”,不再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
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訂單班學生的就業指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形成“因材施教”,不能按照非訂單班學生模式進行教育,訂單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成長規律。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高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單一化、模式化的特點,使得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沒有貼合實際,導致對學生的教育并沒有多大意義。因此,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具有先進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性與學生思想的先進性并沒有太大的貼合性。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應當立足實際,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相結合,使其可以根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合理的、針對性的來擴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其可以朝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提高訂單培養模式下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成功率。
(三)缺乏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教育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人才是企業可以取得長足進步的基礎,多數企業的人才招聘,首要考核應聘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雖然企業重視員工的業務技能,但更重視怎樣做人。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職業素養及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學生的就業指導思政政治教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
三、訂單班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探索
(一)樹立訂單班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價值追求,決定著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發展方向。因此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以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思想道德教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校企雙方應該共同堅持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把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訂單培養的全過程,滲透在校企聯合培養的各個方面,防止思想政治工作與課堂教學、實習實踐相游離、相脫節。最終培養出社會所需的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并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以臨時黨支部為載體,探索訂單班就業指導思想教育的新路徑
訂單班這個群體沒有將來就業的壓力,思維較為活躍,學生的價值多元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企業社會實踐豐富,動手能力強。根據《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相關規定,積極探索創新,在訂單班中建立了臨時黨支部,確保訂單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能有效順利的開展。校企合作共建的訂單班黨支部成員由校企雙方和訂單班學生黨員等三個主體共同組成。與傳統的校內黨支部相比,訂單班黨支部的主體中加入了合作企業黨支部成員,這樣,訂單班黨支部就能很好地凝聚起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力量,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政治引領作用,為校企合作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在平時生活與工作學習中,臨時黨支部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彼此間真誠地指出缺點和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個性發展。學生黨員有目的、有意識地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骨干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參加企業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增強了班級集體榮譽感,加深訂單班學生與企業職工之間、同學之間的了解。與此同時,訂單班臨時黨支部還積極配合校企雙方建立起相應的驗收考核方案,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方面表現進行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學校評獎評優、驗收考核和入黨考察的重要依據,作為企業在學生畢業時是否最終錄用學生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訂單班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為了保證訂單班學生管理的延續性,學校安排業務素質強,思想政治過硬的頂崗實習指導老師入駐企業,配合企業實習指導師傅管理頂崗實習學生。由此入駐企業的指導老師的選撥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必須嚴格把關,認真挑選。因此,嚴格用人標準是建設高素質訂單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有力保證。與此同時,對于入駐指導老師還需把好考核關。對于入駐企業的老師應采用企業考評和學校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其工作情況作出考評,賞罰分明。
綜上所述,在校企利益共同體的實體———加強構建訂單班學生中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有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有利于建立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及分期目標,及時調節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解決就業心理問題,保障訂單班培養的人才按照預期計劃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 蘇萍,潘紅艷.基于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8(07).
[2] 李春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對應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3] 趙明.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問題分析和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7(16):60-63.
作者簡介:張成可(1981.06- ),男,江蘇徐州人,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