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咪
摘要:《水孩子》是查爾斯·金斯利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也是一部對世界兒童文學有著深遠影響的文學作品。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湯姆的掃煙囪的小男孩變成水孩子的故事。金斯利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生態世界,贊頌并謳歌了大自然之美。本文旨在運用生態女性主義理論,從生態環境塑造、女性形象塑造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三個方面探究小說中蘊含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這部小說表達了男人與女人以及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女性主義理念。
關鍵詞:《水孩子》;生態女性主義;人與自然;生態環境
一、前言
《水孩子》于1863年出版,是由英國作家查爾斯·金斯利創作的一部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小說中的孤兒湯姆生活在倫敦,他的工作就是打掃煙囪。為了掃除大房子的煙囪,他的師傅格林姆先生雇用了這個貧窮孤苦的孩子在骯臟和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湯姆需要打掃很多煙囪,并把掙到的錢給自己的師傅花。即使這樣他的生活仍然十分悲慘,被打、挨餓是常事。一天,格林姆接了一份工作,要去約翰·哈索沃爵士的大莊園打掃煙囪。在打掃煙囪時,湯姆在煙囪中迷了路,誤打誤撞地掉進了莊園主女兒艾莉的房間里。遇到艾莉之后,為了躲避人們的追捕,湯姆沖出房子,掉進了河里,開始了他的冒險之旅。仙女們把湯姆清洗干凈,把他變成了一個水孩子。沒過多久,艾莉也變成了水孩子。當湯姆還是一個掃煙囪的孩子時,他工作得太累太辛苦,而在水中,他不需要做那些辛苦的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自由自在地玩樂。善良的湯姆沒有記恨自己的師傅格林姆,反而想要去世外奇境尋找格林姆,幫助他懺悔自己的罪惡。經歷了一系列冒險之后,湯姆和艾莉長大成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生態女性主義批評結合生態主義和女性主義批評的觀點,從跨學科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主要分析有關女性和環境問題的文學作品,同時主張男性對女性的壓迫以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態女性主義這一術語,最初是由法國的弗朗索瓦·德·奧波尼于1974年在其所撰寫的《女性主義·毀滅》一書中提出的。生態女性主義主張將人與自然“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整體”(趙媛媛 13)。生態女性主義學者們致力于批判父權制與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強調女性與自然的重要性,反對男權制對女性的壓迫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的掠奪和破壞,從而尋求建立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
二、生態環境塑造
《水孩子》反映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如衛生、環境等等。在小說中,金斯利描繪了工業革命環境下英國的社會面貌,充分體現了作家對于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問題的關注。隨著機器的發明和制造,大量的煤炭資源被開采出來,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柴油廢氣和煤塵。湯姆和師傅出發去約翰爵士的莊園時,他們不得不“沿著黑色的、滿是灰塵的道路吃力地向前走”(金斯利5),“路兩旁是黑幢幢的礦渣堆成的墻,除了遠處礦機的呻吟和撞擊聲之外,聽不到別的聲音”(金斯利5)。工業文明時代下,人們在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的同時,沒有意識到愛護自然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是以利益至上,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物質財富。
小說中講述了一些動物們所遭受的人類對它們的迫害:一只母水獺的丈夫被人類的魚叉戳死了;鮭魚被人類的竿子戳穿了身體,被捉走了;翻車魚被帶鉤的篙子扎住,被海岸警衛隊的士兵弄走了;運煤船的難聞的氣味把所有的鯊魚都趕走了;海鷗的眼淚竟然是純油。現代文明觀念主張人類能夠控制、支配、統治自然,在欲望和貪念的驅使下,人類對自然資源進行了開發和掠奪。可想而知,在如此嚴重污染的環境下工作、生活,人們的身體健康肯定會受到一些損害。沒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人類也將不可避免地自食生態惡化的惡果。
此外,《水孩子》中可見許多對自然環境和美麗景色的描寫。即使從未去過哈索沃莊園,但在湯姆心中,那里卻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那里有花園和一條河,還有許多動物,比如鹿、稚雞等等。金斯利的筆下的哈索沃莊園、村舍、溪谷、大海等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與工業文明時代下惡劣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隨后,查爾斯·金斯利在小說中為讀者們塑造了一個具有烏托邦色彩的水下理想世界。愛爾蘭女子第一次和湯姆相見時,就給湯姆描繪了自己所住的海邊的景色。時而幽靜時而波濤洶涌的大海,孩子們在海里愉快地玩耍,湯姆聽后對大海充滿了無限向往,他渴望去海里洗個澡把自己全身清洗干凈。因為打掃煙囪,湯姆在現實世界中總是黑黢黢、渾身臟臟的樣子,而進入水中后,水可以為他洗去污穢,安撫他備受苦難的心靈。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湯姆努力游向大海,想要尋找能夠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湯姆在大海里看到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豐富了他自己對生態美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書寫湯姆的所見所聞,金斯利刻畫了一幅美妙絕倫、奇幻莫測的海底美景。
三、女性形象塑造
《水孩子》中描寫了許多風格鮮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如艾莉、仙女們、愛爾蘭女子以及穿紅裙子的老婦人等等。
湯姆和師傅在去往哈索沃莊園路上遇到了一位美麗的愛爾蘭女子,她“沒穿鞋,也沒穿長筒襪。她好像累了,腳底磨壞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金斯利7)。格林姆先生被這位漂亮的女子所吸引,于是招呼她坐上自己騎的驢子。在傳統觀念中,男性擁有話語霸權,對于男性的命令和要求,女性只能聽從而不能反駁。出人意料的是,這名愛爾蘭女子斷然拒絕了格林姆的邀請,而是選擇和湯姆一起走路。湯姆被打時,愛爾蘭女子站出來制止了格林姆的惡行,并警告他如果繼續毆打湯姆,她將會把他之前做過的錯事全部說出來。于是,格林姆先生不敢動手,也不敢再罵臟話。在此,金斯利書寫了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體現了愛爾蘭女子對以格林姆為典型形象的男權壓迫的反抗,顛覆了男性霸權的中心統治地位。
艾莉住在漂亮的、一片潔白的房間里,過著貴族小姐的生活。在父權制社會下,男性居于統治地位,而女性則備受歧視和壓迫,不得不服從于男性的統治。女性形象未能完全擺脫男性中心觀念的束縛,在追尋自我身份認同的過程中面臨許多困境。然而在《水孩子》中,不僅描寫了美麗善良的艾莉的形象,也描繪了主人公湯姆對艾莉的思念、迷戀、贊賞,體現出了對男權意識的挑戰與顛覆。對于湯姆來說,艾莉如同天使一樣,美好純潔;而自己卻是黑黢黢、臟兮兮的模樣。變成水孩子后的湯姆也是個十分調皮的孩子,他因為偷吃糖果而被仙女懲罰。仙女派艾莉小姐教導湯姆,給他上課,做他的老師。在水里,艾莉的地位是高于湯姆的。在此,男性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女性不必再對男性唯唯諾諾,進而解構了男女之間二元對立的等級觀念。湯姆和艾莉,男性和女性共同努力建構一種和諧的兩性關系,才能共建生態環境美好的家園。
變成水孩子后的湯姆在水里遇到了許多有趣的生物,小飛蟲就是其中之一。小飛蟲妻子的形象是通過小飛蟲對她的描述所呈現的,在他眼中自己的妻子仿佛一無是處,除了孵卵外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小飛蟲覺得自己的妻子十分愚蠢平庸,對她不管不顧,讓她自己孵卵。這只不知羞恥、沒有良心的小飛蟲最后“掉進水里順水漂走了”(金斯利 72)。小飛蟲沒有得到好下場,為自己的冷血無情付出了代價,從側面表明不尊重女性、一味指責和貶低女性的做法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從而進一步挑戰了男權制的權威。
四、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水孩子》中描繪了湯姆和師傅格林姆等男性人物形象,以及艾莉、仙女等女性人物形象。現實生活中的生態危機使人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威脅,而在水下世界里,查爾斯·金斯利描繪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世界。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
湯姆迫切地想要進入水中把自己清洗干凈,水仿佛有無窮的力量在吸引著他。湯姆之前遇到的愛爾蘭女子,其實是仙女們的女王。仙女們的女王一路上照顧著湯姆的安全,幫助、引導著他來到了水下世界,并囑咐其他仙女們保護他不受傷害。湯姆入水中后很快就進入了夢鄉,“這是他一生中所進入的最最安靜、最最喜悅、最最舒適的睡眠”(金斯利 42)。進入大自然懷抱中的湯姆,變得安心、快樂。等他醒來后,他忘記了之前所有的事情,并發現自己已經被仙女們變成了一個水孩子。湯姆變成水孩子之后,受到了水中仙女們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和保護。在水里,湯姆不必再去打掃煙囪、做各種辛苦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所事事,只知道在水里盡情玩耍。自然世界接納了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的湯姆,給予了他悉心照料和關懷,這些都展現出了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思想。不僅僅是湯姆,在圣布倫丹的仙女島上,還有許許多多像湯姆一樣身世可憐的水孩子。小說中的人物和自然界中的動物有著親密互動,充分展現了其蘊含的生態女性主義理念。金斯利所塑造的水下人物形象,如女王、仙女們、“她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人”夫人等等,大部分都是女性形象,也反映了相比男性,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貼近自然、更加親近自然。艾莉不小心失足落水,昏睡不醒,是仙女們給了她一雙翅膀,帶她飛走了,飛向了大自然的懷抱。當湯姆不得不獨自去往世外奇境時,艾莉支持并鼓勵他勇敢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湯姆完成冒險之旅后,和艾莉一起回到了陸地,兩個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湯姆和艾莉之間的共同經歷體現了兩性之間構建和諧關系的必要性。
五、結語
生態女性主義倡導破除把女性和自然看作二元對立中低等的一方的觀點,號召人類提高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觀念,以實際行動來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水孩子》這部小說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幅自然美景,這也充分體現了作家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熱愛和關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顛覆了傳統觀念中對于女性的認識,烘托出女性的自身價值和人格魅力。通過從生態主義和女性主義兩個方面對小說進行解讀,可以使讀者們得到一些啟迪。男性與女性、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沒有高等或低等之分。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人類必須愛護自然、擁抱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查爾斯·金斯利著,張熾恒譯.水孩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2]劉巖.生態女性主義的學理基礎與批評范式反思[J].國外文學,2016(1):10-18.
[3]趙媛媛.生態女性主義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