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月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民辦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高度關注到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管理是民辦高校教育管理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必不可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高校向社會培養輸送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質藝術類專業人才。民辦高校在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工作中,要持續優化改進學生管理內容和方式,確保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掌握了解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展需求,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生管理。本文將進一步對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與管理實踐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管理實踐
當前是一個教育創新時代,民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與公辦高校相比較,民辦高校在藝術類學生管理上要突出自身的辦學特點,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論知識水平,還必須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應用各項專業技能。民辦高校教師要深入了解到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生活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管理實踐活動,確保能夠最大程度提升民辦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實現藝術類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推動民辦高校教育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
一、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分析
(一)行為特點
與文化類學生相比較,藝術類學生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行為特點,他們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在藝術創作學習生活中大膽追求個性化,熱衷于崇尚藝術自由,不會拘泥于小節。藝術類學生在民辦高校學習中會有著生活作風散漫、紀律觀念淺薄以及團隊意識偏低的特點,他們在藝術創作學習或者生活中更加追求絕對的自由,敢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和主見,不愿意受紀律和他人的約束,從而難以真正融入到一個大團隊集體中,一些過于個性化的藝術類學生往往會受到非藝術類學生的排擠。
(二)思想特點
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在思想上有著開放活躍、追求浪漫、表達情感的特點[1]。藝術類學生在大學校園學習生活中,會敢于打破陳規、做任何事都會有著新鮮想法,以此體現出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個性化思想特點。然而,實際情況是藝術類學生由于具備了豐富的情感,會較為容易出現情緒化的思想行為,一旦受到外界的影響,就會產生對待人與事物不夠理智冷靜的現象,此時他們會發現自身的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偏離,會導致自己走向歧路,這就是藝術類學生思想缺乏深度的教育發展現狀。
(三)心理特點
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在心理特點表現上會通過利用各種手段掩飾內心深處的自卑心理,比如物質的攀比、藝術創作的自負以及對于藝術創新的偏執等。藝術類學生因為學習成績的關系,通常會有著較為失落和自卑的心理,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情感容易被他人左右,一旦心理情緒產生較大波動將難以穩定控制,因此會對待各種人與事物產生偏激的想法。藝術類學生在民辦高校學習生活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逆反心理問題,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組織紀律約束,就容易發生各種偏激行為,教師必須針對藝術類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加強科學教育管理工作。
(四)能力特點
與非藝術類學生相比較,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往往會忽視了學習文化課的重要性,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習掌握好藝術專業技能就好,因此就形成了藝術類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理論知識學習水平低的局面。一些選擇藝術專業的學生是因為自身高中學習不好,為了能夠考上大學而轉到藝術專業學習,這個藝術類學生群體未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蘊,對于文化學習不夠重視。然而,藝術類學生在能力表現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創造力,他們熱衷并擅長于參加各種校內外實踐表演活動。
二、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人才隊伍不夠完善
在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工作中,民辦高校安排的管理人員通常為剛畢業的青年教育人才,他們缺乏豐富的實踐管理工作經驗和專業系統化的培訓,未能夠充分掌握了解到藝術類學生各項學習生活特點,從而在開展管理實踐工作時缺少一定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難以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與此同時,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上不夠科學完善,管理人員存在著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2],高層領導缺乏對他們的科學指導工作,未能夠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參與專業的培訓教育工作,導致他們在能力和素質上無法符合新時期教育管理要求。另外民辦高校管理人員通常采用聘用制,工作人員流動性偏大,這樣會造成一些學生管理工作者缺乏良好的工作責任心,未能從學生角度思考分析管理問題,幫助高校全面提高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水平。
(二)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健全
民辦高校在藝術類學生管理制度體系建設上缺乏有針對性,未能夠有效針對藝術類學生易情緒化、作風散漫以及過于自我的特點進行制度優化改進設置。民辦高校現有的藝術類學生管理制度更加將目光關注與那些優秀或者較差的學生,一定程度忽視了對普通藝術類學生的管理,并且還存在較多管理制度內容嚴重超出了藝術類學生承受能力,從而導致容易受到學生的抵觸。除此之外,民辦高校管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還缺乏公平公正性,仍然在沿用傳統學生管理制度,未能夠將藝術類學生與非藝術類學生進行分開管理,管理人員自主實踐創新意識偏低,缺少與藝術類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難以及時發現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并有效對學校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調整,充分保障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制度的先進有效性。
(三)管理模式較為落后
絕大多數民辦高校在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中均采用以說服教育管理模式為主,缺少對藝術類學生的關懷與照顧,未能夠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系,真正從學生心理行為特點思考分析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惑問題。民辦高校藝術專業管理模式過于僵化,就比如在藝術類學生思政教學課程教學方式上,大部分教師還在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一味按照課程教材內容向藝術類學生灌輸各種理論知識,缺乏與藝術類學生實際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難以激發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自身較強的實踐能力表現在思想政治學習中。民辦高校缺乏定期組織藝術類學生參與到多元化的實踐教育活動中,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校園學習氛圍,從而導致藝術類學生綜合管理水平落后。
三、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改進措施
(一)組建專業完善管理實踐人才隊伍
民辦高校在藝術類學生管理實踐改革工作中,首先要認識到組建專業完善管理實踐人才隊伍的重要性,高校領導要加強對學生管理人員的科學指導工作,督促每個教師管理人員履行好自身職責,嚴格按照高校管理制度辦事,做好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有效樹立起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然后,民辦高校要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引導廣大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各項實踐培訓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促使他們能夠靈活掌握運用各項先進的學生管理方法,并學習了解到與管理有關的心理、法律以及教育等不同方面的知識,并結合藝術類學生特點將這些知識實踐應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確保能夠全面提高藝術類學生的實踐管理水平[3];最后,民辦高校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藝術類學生管理人才的選拔招聘和晉升考核工作,要優先選擇教育市場上具有一定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和專業能力的管理人才,加強對他們的日常科學考核管理工作,將學生管理人員日常的工作表現與其績效關聯在一起,這樣能夠充分激發每個藝術類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促使他們進行大膽創新,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始終以學生為出發點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
(二)健全藝術類學生管理制度體系
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要根據藝術類學生特點,合理設置完善管理制度內容,確保能夠提高管理制度的針對性,能夠發揮出制度的良好約束性功能,避免藝術類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各種偏激行為。民辦高校要安排專業人員深入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工作,積極汲取優秀高校對于藝術類學生的管理實踐工作經驗,并結合本校藝術類學生管理現狀,優化改進管理制度內容和實施方式,確保能夠贏得廣大師生的認同。在管理制度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保障該項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就比如在藝術類學生激勵機制設置實施工作中,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要根據藝術類學生特點構建合理學生獎勵體制[4],各項獎勵規則明確公開,每個藝術類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努力獲取到獎勵,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挖掘學生的藝術學習潛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創新完善藝術類學生管理模式
基于信息化大力發展環境下,民辦高校要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發展情況和辦學條件,合理引進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技術。藝術類學生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出網絡平臺的作用,通過利采用線下與線上融合方式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給予每個藝術類學生充滿正能量的先進思想引導,而不是將教育僅僅局限于課堂范圍內。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論壇、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加強與藝術類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獲取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有針對性改進管理方法和內容。此外,民辦高校管理人員還需積極組織藝術類學生參與到社會多元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鍛煉學習機會,將自身才華展現在舞臺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實現學生學習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要想保障自身藝術教育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藝術類專業學生,就必須高度重視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高校要組建起完善的管理人才隊伍,優化改進管理內容和方式,科學完善管理制度,確保能夠不斷提高藝術類學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董波.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6(03):54-57.
[2]張順友,王樸,任莎莎.淺談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感恩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7(8):121-123.
[3]黃園園.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的現狀特點與管理教育[J].教育教學,2018(5):95-97.
[4]任紅印.結合“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開展學生管理工作[J].中州大學學報,2018(0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