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潞
摘 要: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持之以恒的正風肅紀,這也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的新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在提升黨的作風建設水平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擬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作風建設關系方面來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來促進黨的作風建設。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作風建設就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持之以恒的正風肅紀,這也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但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提升黨的作風建設水平方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擬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作風建設關系,然后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來促進黨的作風建設,希望能夠歸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作風建設的結合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結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一代代的先輩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等,并且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這些內容使得中華民族和其他民族有著鮮明的不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知常達變、厚德載物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文明里程中延綿發展,從未中斷過,對于我國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政治局面,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外來侵略的反抗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魄,也是我國發展的根本,如果沒有了根,也就失去了靈魂,無法發展壯大,更談不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新時代,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們要不斷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黨的作風建設結合起來,不斷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作風建設的深入發展。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作風建設之間的關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對于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斷提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哲理。如何將這些道理和當代社會的發展進步相結合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論述,一是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是使得我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發展推動力。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發端于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中,符合所有中國人民的意愿,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式。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哲理。例如人與自然方面的,“天人合一”,倡導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倡導要以誠待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等;在處理與人民的關系時,倡導以民為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處理國家之間關系時,倡導和而不同;還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就是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需要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將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一并提及,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加深層的力量,民族的復興要依賴于文化復興的實現。而要實現文化復興就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興盛都是在文化繁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可以有助于解決作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作風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然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作風建設的突出問題就是“四風”。作風建設的反彈性也說明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也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內涵和哲理。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民族精神的塑造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后代子孫自強不息的動力源泉。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可以挖掘一些有價值的文化來進行宣傳,例如德治的思想,要以德服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民為本的思想,要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嚴于律己的思想,黨員干部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選賢與能的思想,選拔賢能和人才,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天下和睦的思想,世界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世界走向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三、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黨的作風建設
(一)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引領黨的作風建設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不僅僅能夠讓我追溯過去的歷史,還能夠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向。第一,文化自信是所有其他自信的基礎和保障。文化就存在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中,例如飲食、服裝、茶葉等等。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養分,在理想信念方面形成了許多的先進典型,例如“長征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等。這些精神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會使得這些精神更加的鮮明和清晰。三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礎,能夠使得中國文化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因此,中國共產黨要重視歷史文化的引領力和帶動力,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助于黨的作風建設的因素,不斷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發展和進步。
(二)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很深厚的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演變的進程中,能夠順應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共國產黨人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黨的作風建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視和認可。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強調要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針對性的加以繼承,不斷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助于作風建設的元素,拓展作風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逐漸進入到中共黨員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各個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共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共產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信念,提高政治覺悟。這些都體現了理想信念在作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忠誠教育、道德教育、廉政教育等等,都需要積極開展,常抓不懈。
(三)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黨員干部良好家風
家風指的是某一個家庭、或者家族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了穩定、獨特、優良的道德氣質。家風作為家庭倫理的文化載體,還是傳統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家風會潛移默化的促進家庭內成員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道德認同感也會不斷提升。從家庭到國家,這種正面的影響對于國家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也會起到量變到質變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家風中有許多涉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良好處理方式。例如,倡導孝敬老人、尊敬兄長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因此,中共領導干部和黨員要作家風建設的模范表率,言傳身教的讓清廉家風在子孫后輩心中扎根。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家庭是人民的基石。家風對社會風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家風正,才能黨風清正。領導干部是國家的棟梁,要認識家風和黨風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培育自身良好家風,為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貢獻中共黨員應有的力量。
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和挑戰,如何更好的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促進黨的作風建設也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在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其和黨的作風建設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三點建議,即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引領黨的作風建設、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理想信念以及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黨員干部良好家風。我們相信,只要中共共產黨能夠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就一定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嚴建平.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對“三嚴三實”中嚴以修身要求的啟示[J].森林公安,2015(6):36-38.
[2] 趙鈺夢.群眾路線視域下黨的作風建設研究[D].2016.
[3] 孫建娥.傳統文化與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理論思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5):158-161.
[4] 肖光榮.論傳統文化對黨的作風建設的影響[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2(6):48-51.
[5] 任俊華,肖光榮.關于傳統文化與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理論思考[J].天津社會科學,2003(2).
[6] 蘇彬.以優秀傳統文化夯實黨的作風建設[J].人民論壇,2018(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