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寅珠 陳珍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早期診斷中肺部CT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選取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45例,按照血糖控制效果,分為A組(n=15)、B組(n=15)與C組(n=15)。A組空腹血糖(FPG)水平低于7 mmol/L,B組FPG水平為7~10 mmol/L,C組FPG水平超過10 mmol/L,比較3組肺部病灶CT征象。結果 C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發生率高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機體血糖水平會影響肺部CT表現,通過實施空腹血糖與CT雙向監測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反映,由此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糖尿病;肺結核;肺部CT;診斷
[中圖分類號] R8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1(a)-0024-02
肺結核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屬于危害較為嚴重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結核病會導致患者機體的肺部出現巨噬細胞吞噬細菌、干酪樣壞死組織和纖維樣增生包裹等病理學反應,有資料報道稱,隨著人口流動的不斷加劇,肺結核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1]。疾病發生后會使患者出現咳嗽、胸痛、疲乏、咳痰、咯血等臨床癥狀,危及患者機體健康,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使病情出現進一步惡化,從而使治療難度得以增加。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易發人群為中老年群體,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糖尿病合并肺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2]。多層螺旋CT的空間分辨率與密度分辨率較高,同時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肺部掃描工作,在肺部病變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該次研究2015年3月—2018年3月就選取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45例,探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早期診斷中肺部CT檢查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45例,按照血糖控制效果,分為A組(n=15)、B組(n=15)與C組(n=15)。A組空腹血糖(FPG)水平低于7 mmol/L,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20~81歲,平均(55.1±8.3)歲;肺結核病程1~4個月,平均(1.8±0.6)個月;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5.8±2.1)年;B組FPG水平為7~10 mmol/L,其中男9例,女6例;年齡24~82歲,平均(55.8±8.6)歲;肺結核病程1~4個月,平均(2.1±0.4)個月;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6.2±2.3)年。C組FPG水平超過10 mmol/L,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23~83歲,平均(56.3±8.5)歲;肺結核病程1~5個月,平均(2.0±0.5)個月;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6.3±2.4)年。3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血糖檢測應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UPmax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為己糖激酶法,檢測試劑購自上海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檢查所應用的儀器為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的Brilliance 64螺旋CT掃描儀,檢查開始后,指導患者深吸氣,然后屏氣實施掃描,由其機體肺尖開始實施掃描,直至機體肋隔角。掃描電壓控制為125 kV,電流控制為250 mA,層間隔5 mm,層厚5 mm,薄層重建1 mm,圖像掃描與重建矩陣均確定為1024×1024,應用標準算法。
1.3? 觀察指標
掃描完成后安排兩名具備豐富閱片經驗的檢驗科醫師共同閱片,記錄結核病灶分布、增殖病灶、滲出、空洞、淋巴結、支氣管以及胸腔積液等。
1.4? 統計方法
分析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x±s)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病灶累及肺段數比較
3組患者的病灶主要出現于肺部上葉尖后段與下葉背段,3組病灶累及肺段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CT征象比較
C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發生率高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結核屬于具備較強傳染性的疾病,其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機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臨床上在對肺結核患者開展治療時,需應用規范藥物進行治療,或對患者實施消毒隔離,由此使病菌傳播得到有效預防,從而使康復率得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疾病,有資料表明,2型糖尿病屬于免疫及炎癥性疾病,疾病發作與機體免疫、炎癥存在一定聯系[4]。當患者存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時,由于患者機體胰島素分泌異常,糖調節受到損傷,使患者機體血糖及組織中糖含量增加,機體微循環中山梨糖醇以及果糖堆積,使結核桿菌繁殖得到充足的營養供給。同時糖尿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從而更容易受到結核桿菌感染。有資料報道,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將會降低外周血淋巴細胞所具備的免疫活性,由此使巨噬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的識別及殺滅效果減弱,導致結核分枝桿菌出現免疫逃逸[5]。而肺結核的發生也會對糖尿病產生不利影響,主要是由于肺結核的發生會導致機體出現葡萄糖不耐受性,從而不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機體外周血內的T細胞水平升高,將會使耐藥結核患者機體血清中的CD4+/CD8+降低,使血糖水平受到干擾;肺結核的發生將使酮癥酸中毒受到誘導,使病情得到發展,并最終成為糖尿病。
肺結核主要出現于肺上葉的尖后段與下葉背段,主要是由于上部肺組織呼吸運動更弱,因此淋巴所具備的病菌清除能力也更弱,同時上葉后部具備更高的氧含量,由此可為病菌的繁殖提供更好的條件。CT檢查可使機體支氣管壁所出現的變化和關內外腫塊得到有效顯示,同時也可對病變引發的阻塞性肺炎、肺氣腫、肺不張等進行有效顯示。該次研究結果顯示,3組病灶累及肺段數無明顯差異,提示血糖水平并不會明顯影響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機體病灶分布。與前人報道相符[6]。
C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發生率高于A組與B組,提示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段、葉大片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無壁空洞、厚壁空洞及支氣管結核檢出率明顯提高。有資料報道稱,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著血糖濃度的升高,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疾病嚴重度不斷提升。隨著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減弱,上皮樣細胞以及朗格漢斯細胞數量也會逐漸減少,從而導致在干酪樣壞死區域,病變會出現不斷增加,結核分枝桿菌也會出現更為嚴重的感染,使細胞免疫功能基本喪失,無法產生有效的抑制免疫反應,致使出現面積較大的干酪樣壞死。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機體血糖水平會影響肺部CT表現,通過實施空腹血糖與CT雙向監測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反映,由此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文斌.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表現與鑒別診斷探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7):1525-1526,1529.
[2]? 劉業輝.多層螺旋CT掃描對于肺結核診斷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24):72-73.
[3]? 張曉凱,王啟文,王哲,等.PET-CT將肺結核誤診為周圍型肺癌1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10):1762-1763.
[4]? 鄭湞湞,林楓楓,董瓊雄.多排螺旋CT低劑量胸部掃描在肺結核復查中的應用[J].廣州醫藥,2017,48(6):53-56.
[5]? 曹輝,田成斌,史曉光.對比分析伴有薄壁囊腔/空洞的肺癌與肺結核的CT表現[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12):2286-2289.
[6]? 周建欽,奚亞娜.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胸部X線及CT臨床診斷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4):3-5.
(收稿日期: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