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國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皮膚潰瘍的預防及治療方法。方法 選取糖尿病皮膚潰瘍患者72例,在該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進行治療,按照接診順序奇偶性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各36例。選擇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的是觀察組,擇常規控制血糖加清創換藥方法治療的是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換藥次數、傷口愈合和住院時間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傷口愈合、住院時間均顯著較短以及換藥次數較少,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25例(69.4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34例(94.4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皮膚潰瘍患者,采用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可加快患者潰瘍面愈合,取得極佳的治療效果,抑制病變發展,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快疾病康復速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預防;治療;糖尿病皮膚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 R58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1(a)-0195-02
糖尿病并發癥可發生于任何器官,是較常見代謝內分泌疾患,皮膚潰瘍為較嚴重合并癥,通常其療程長、療效差,治愈慢,會因臨床上重視不足而造成患者疾病難以康復,延誤治療,病情嚴重還可能引起患者截肢[1]。此次研究對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皮膚潰瘍患者采用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糖尿病皮膚潰瘍患者72例,在該院進行治療,按照接診順序奇偶性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各36例。選擇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的是觀察組,擇常規控制血糖加清創換藥方法治療的是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換藥次數、傷口愈合和住院時間,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患者均自愿參與該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年齡為60~85歲之間,平均(72.2±8.1)歲,男20例,女16例,病程1~6個月,平均(2.1±0.1)個月,深度0.1~2.1 cm,平均(1.1±0.8)cm,創面8.11~65.72 cm2,平均(34.64±17.21)cm2;對照組年齡為61~84歲之間,平均(71.6±7.5)歲,男22例,女14例,病程1~7個月,平均(2.3±0.4)個月,深度0.1~2.4 cm,平均(1.2±0.3)cm,創面8.28~65.14 cm2,平均(34.23±17.01)cm2。對比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擇常規控制血糖加清創換藥方法治療。對患者實施合理飲食,用抗生素控制皮膚感染,降糖藥物嚴格控制血糖,使用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等藥物。對創面徹底清創,實施聚維酮碘、雙氧水的沖洗和消毒,去除壞死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較深者的傷口,之后再選擇甲硝唑溶液清洗,應用表皮生長因子、聚維酮碘紗布、雷佛諾爾、藻酸鹽敷料敷在患者的創面上,連續使用20 d時間,換藥1次/d[2]。
1.2.2 觀察組? 選擇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紅外線照射1 次/d,且20~30 min,之后用康復新液濕敷或填塞、沖洗患者的創面,開始換藥1~2次/d,每日動態觀察創面愈合情況,之后隔日換藥 1 次,按照創面恢復情況進行,愈合良好再延長到2~3 d換藥1次,直到完全愈合了創面。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換藥次數、傷口愈合和住院時間,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3]:無效:患者的滲液增多、創面擴大,創面無愈合現象;有效:有少量肉芽組織,創面小部分愈合,創面依舊存在少量滲液;顯效:有新生肉芽組織生成,創面大部分愈合,創面無滲出。總治療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組間滿意率對比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分析患者恢復情況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傷口愈合、住院時間均顯著較短以及換藥次數較少,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分析臨床療效
相較于對照組25例(69.4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34例(94.4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因患者年齡大、身體機體逐漸衰退,皮膚特點不同于普通人,有皮膚組織血運較差情況的出現,易有局部壓瘡形成潰瘍的發生。除此之外,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會提升患者的血液粘度,減弱血管彈性,造成患者皮膚營養供給障礙,易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和皮膚微血管不良狀態的出現,出現皮膚潰瘍。當患者的疾病出現時,增加了創面滲出液中的含糖量,造成創面感染幾率高、愈合難度大,易造成細菌繁殖。所以,怎樣有效預防糖尿病患者皮膚潰瘍成為一大較難的研究課題[4-6]。
下述幾點是治療此病的常規處理方式:①控制感染。需去除掉壞死組織,積極清創處理患者的創面,對堅韌附著于創面上壞死組織,能夠實現徹底消毒、分割成條格狀,涂抹外用濕潤燒傷膏,較好地發揮出其深入組織深處的療效,等到正常組織和壞死組織松解能分離并去除掉。每日換藥,保持創面的引流通暢,當分泌物較多可避免創面浸漬,增加換藥次數。可按照具體的細菌培養情況,在必要時結合患者情況和臨床經驗,取敏感性抗生素進行治療,預先使用廣譜抗生素,能夠兼顧到革蘭陰性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避免貽誤治療時機,不必盲目等待細菌檢驗結果。②嚴格控制血糖。通過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等方法,抑制患者自由基和促炎細胞因子的生成,控制患者的血糖為正常范圍,保護好組織和器官功能。③促進創面愈合。通過把康復新液濕敷于創面,選擇濕性傷口愈合理論,創造濕性環境用于潰瘍皮膚的愈合,同時配合紅外線照射,致力于避免經常對敷料的更換而造成機械性損傷,加速創面滲液的吸收,加速愈合,以及加快創面肉芽組織的生成。
糖尿病長期代謝紊亂,可伴發多種皮膚損害,是造成皮膚潰瘍的基礎。因長時間血管病便,特別是下肢血管的狹窄和硬化,會造成患者皮膚營養障礙的出現,影響血供。微血管病變會加重自主神經病變,降低神經內膜血供,神經病變提升皮膚痛覺、壓覺閾值。糖尿病潰瘍以復發、原發、難治性為特征,以控制患者血糖為基礎,積極控制原發性疾病,選擇積極措施,盡量控制空腹血糖<7 mmol/L,控制好患者的血糖。因長時間患病,患者的身體儲備較差,血糖控制不良且年齡大,在圍手術期中需選擇系統化的支持措施,注意控制其他并發癥,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控制血壓、調節血脂水平等。此次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傷口愈合、住院時間均顯著較短,以及換藥次數較少,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較于對照組25例(69.4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34例(94.4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此次研究結果證實,選擇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的方式,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環,實現創面局部處理,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療。在治療糖尿病皮膚潰瘍中,控制血糖是其關鍵,監測血糖,糾正患者全身代謝紊亂,把其降低到合理范圍,對治療糖尿病皮膚潰瘍極其關鍵。患者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在高血糖狀態下出現降低,所以患者多并發血管病變,抵抗病菌侵襲能力較差,降低氧濃度,造成周圍組織缺血,便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在具體的治療中,患者的潰瘍愈合較慢,血糖波動較大。所以積極實施抗感染治療,控制患者的高血糖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皮膚潰瘍患者,采用康復新液和紅外線照射治療,可加快患者潰瘍面愈合,取得極佳的治療效果,抑制病變發展,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快疾病康復速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崗村,顧霖,楊素蘭,等.糖尿病皮膚潰瘍病損的綜合治療[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24):1-3.
[2]? 張淑婷,黎少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皮膚潰瘍37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9,28(2):96-98.
[3]? 馮波,王聰,馮志.皮膚原位再生醫療技術治療大鼠糖尿病足潰瘍創面的效果及作用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181-184.
[4]? 馬紅偉,劉攀云,張雅瓊.人參皂苷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干預糖尿病大鼠皮膚潰瘍的愈合及Wnt/β-catenin信號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33):5300-5306.
[5]? 迮侃,陳曦,楊瀅瑤,等.祛瘀生肌方對大鼠糖尿病皮膚潰瘍創面愈合和組織中PGT、PGE_2和VEGF含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4):860-862,900.
[6]? 王建中,王元陽.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膚潰瘍的防治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83-84.
(收稿日期: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