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區(qū)情,使得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文章以伊犁林則徐紀念館為例,思索新疆紅色文化基地對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新疆;紅色文化基地;影響;大學生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成處于學。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立德樹人的地方。“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yǎng)是育人和育才相統(tǒng)一的過程,而育人為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此如何對新疆大學生進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疆高校一直研究的問題。
一、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以一定的物質載體為支撐,具有教育持續(xù)性,因此新疆紅色文化基地有利于夯實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理論。
教育者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為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并融合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以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作為新疆紅色文化基地之一的伊犁林則徐紀念館是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成功后因清政府腐敗無能而含冤流放伊犁,卻不顧政治困境積極捐辦皇渠龍口工程、履堪南疆、推行先進生產技術、關心邊防和少數民族疾苦,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景仰的事跡而留下的寶貴財富和珍貴教育資源。教育者通過整理、歸納、總結、配置伊犁林則徐紀念館新疆紅色文化基地的教育內容,將滿足社會所要求的道德準則、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教育內容,傳遞給教育對象。與此同時它還承載新疆革命精神教育內容的教育載體,是渲染弘揚新疆革命精神的環(huán)境資源,是開展新疆大學生紅色教育活動的實踐基地。
新疆紅色文化基地本身的價值決定了與教育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對新疆紅色文化基地所承載的信仰的力量而言,其“資政育人”的價值是與生俱來的。林則徐紀念館是新疆人民不怕艱難險阻,在實現(xiàn)新疆繁榮富強的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而這其中所蘊含的精神信仰包括,在100多年前西方殖民主義用鴉片和堅船利炮侵略中國的時候,他不顧投降派阻撓和誹謗,毅然決然的在廣州主張虎門銷煙,打起中國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第一面旗幟,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展示了打擊外來侵略者的英雄氣概和民族正氣。它包括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林則徐抗英反成有罪,被含冤流放伊犁,卻依舊胸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愛國主義信念,不顧政治上的逆境,興修人民渠(時稱皇渠)龍口,使數萬畝農田得以擴墾,又到南疆沙漠戈壁長途跋涉近萬公里,勘測荒地60余萬畝,在當地推廣先進生產工具等。回顧林則徐一生風雨歷程,雖崎嶇艱辛,胸懷依舊,執(zhí)著源于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腔熱血。就連毛澤東主席在1957年10月最高國務會議上回顧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歷程時,精辟地指出:“我們的民主革命,是革前三張皮的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高度評價了林則徐的歷史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挖掘新疆紅色文化基地“資政育人”的價值,幫助新疆大學生銘記歷史,不忘初心,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堅定立場。新疆紅色文化基地又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具有指導意義,新疆大學生的人生只有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張力之中實現(xiàn)互動,才能夠促進新疆的團結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進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穩(wěn)步向前邁進,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完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伊犁林則徐紀念館就是我們新疆特有的紅色文化基地,是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質載體。
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信息,是以物質形態(tài)、精神形態(tài)、作品形態(tài)存在的,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美好新疆追求美好生活的歷程中所聚集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偉大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以照片、繪畫、圖表等表現(xiàn)形式的作品形態(tài)資源;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愛國主義情懷;以“禁煙抗英、遣戌新疆”為歷史借鑒的群眾路線;以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清代中期新疆地勢圖、林則徐故居圖以及林公生平簡介、創(chuàng)作畫、復制件、照片與實物等歷史遺存為依托的紅色旅游資源等。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于伊犁林則徐紀念館的方方面面,這些留給我們的珍貴資源和寶貴財富,是新時期開展新疆大學生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依托,更是弘揚和踐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正如習近平強調的那樣,我們應當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
作為聯(lián)接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載體,有助于實現(xiàn)雙向互動和交流。習近平指出,“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當前新疆各高校利用紅色文化基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逐漸增多,諸如以伊犁林則徐紀念館為依托的參觀革命紀念地、紅色征文、重大節(jié)日的紀念活動等,多種形式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空間,讓教育者和受教者在文化基地提供的拓展平臺上更好實現(xiàn)對話,在吸引新疆大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凸顯新疆紅色文化基地的趣味性和意識形態(tài)特性,有助于新疆高校實現(xiàn)思想政治過程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三、突顯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是以教導社會成員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為衡量標準,在這一點上,和新疆紅色文化基地的形成及其教育價值具有相通之處。在紀念館中,有林則徐青年時代在農業(yè)、水利、救災吏治等的卓越政績;有鴉片戰(zhàn)爭時期林則徐不畏英國強權與槍炮在廣州進行虎門銷煙的英勇壯舉;有林則徐含冤流放伊犁的悲憤吟詠“青史憑誰定是非?”,身處逆境但心懷報國志不移,關心新疆邊防,積極參與籌劃伊犁開墾和水利建設。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念,從微觀角度講,是理想信念、人生價值追求、道德規(guī)范等,有助于新疆大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的認知、判斷和抉擇,堅持正確的生活目標和方向,有助于激起新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鞏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心、恪守集體主義原則;從宏觀角度講,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特征,有助于新疆大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堅守愛國主義、民族精神、集體主義,塑造符合新疆發(fā)展總目標所要求的價值觀念,構建新疆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避免新疆主流價值觀失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四、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生態(tài)環(huán)境
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無國界流通,中西方價值觀念屢經碰撞與交融的同時,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緒侵害著新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營建優(yōu)良的紅色生態(tài)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有助于新疆大學生抵制西方錯誤意識形態(tài)的侵襲,在復雜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保持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戰(zhàn)斗力。
1841年6月28日道光帝下令將林則徐“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如此低谷的政治生涯林則徐不改初心,心系邊疆各族人民,了解民情,了解當地百姓生活情況,積極開發(fā)農田水利,十分關心邊防建設,推崇屯墾實邊政策,進一步掀起了清政府大力開發(fā)新疆的高潮。伊犁林則徐紀念館孕育的新疆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新疆大學生提供紅色空間,在紅色氛圍的熏陶和感染下,更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紀念館里記錄了林則徐忠軍愛民,恪守盡職,清正廉潔,興利除弊……這些寶貴資源有助于新疆大學生時刻牢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堅守著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防線。因此,當代新疆大學生應在紀念館渲染的紅色生態(tài)下,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增強對國家治理、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破除西方意識形態(tài)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抨擊,通過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中國話語體系,營建良好紅色生態(tài),為促成中國夢凝聚力量。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新疆來說紅色文化基地有利于更好的宣揚新疆本土紅色文化,增強新疆文化自信,促進新疆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溯源.伊犁林則徐紀念館[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466頁.
[3] 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J].上海教育,2017(03):4.5.
[4] 習近平.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3-24(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伊犁師范學院校級項目“新疆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編號:2017YSYY24)的成果。
作者簡介:蔣萌萌(1991.09- ),女,碩士,伊犁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