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曉宇
摘要:五四運動距今已過去100年,新時代新青年弘揚五四精神,是對愛國主義的傳承;是增強文化自信、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是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新青年;五四精神
中圖分類號:D432.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6-0095-03
一、五四精神的基本內涵
(一)五四運動
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清王朝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的觀念日漸被人民群眾所接受。其后爆發的新文化運動更是將民主和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使得中國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為五四運動奠定了階級和思想基礎。青年學生思想在不斷的進步中,并意識到宣傳愛國思想和聯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性,發展和創立了各種有組織紀律的學生社團,為五四運動奠定了組織基礎。
一戰結束后,在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所提出的廢除21條等一系列正當要求被拒絕,讓人們進一步看清楚了列強的本質,“強權即公理”。當北京大學的學生得知這一消息后,為維護民族尊嚴,捍衛國家權益,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舉行大規模的游行示威運動,隨即引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是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捍衛國家權益,由于日本帝國主義不斷向北京政府施壓,運動漸入低潮。但廣大愛國學生仍堅守在運動的前線,堅持罷課、游行示威以及演說活動,同反動政府作斗爭,青年學生的斗爭精神喚起了埋藏在廣大人民群眾心底的愛國情懷,贏得了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廣泛同情和支持,工人罷工,市民罷市,最終達到了將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罷免的目的。
(二)五四精神的主要特征
1.五四精神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普遍性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五四精神是青年自發并逐漸形成的一種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脈世代相承,升華為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
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高舉愛國的旗幟。實現國家富強,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幾代中國人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的理想。
2.五四精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正是這個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促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五四運動的興起加快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速度,1920年由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全譯本在上海出版。正如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3.五四精神體現了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緊迫性
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的舞臺,與此同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看到了工人階級力量的偉大,也意識到了聯合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五四運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和組織基礎。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啟發了廣大人民的覺悟,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準備了條件。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是對此最好的印證。
二、新時代的基本內涵
(一)新時代的基本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段話充分概括了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開拓并書寫的最壯麗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新篇章。
(二)新時代的主要特征:機遇與挑戰并存
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進口國,并且我國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正逐漸走向世界的中心。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從世情看,我國進入新時代,面臨著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對此,習近平指出中國不會陷入中等發達國家停滯不前的沼澤,強調“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既昭示了中國夢的光明前景,又指出了西方大國應反思歷史、接納中國,共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1]
從國情看,我國進入新時代,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后,出現過度城市化,國內經濟停滯不前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說,對于中國來說,“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2]
從社情看,我國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分化西化陷阱。分化西化陷阱是指通過非暴力的手段推翻不奉行西方價值觀的國家政權,西方資本主義通過“顏色革命”“三片”(好萊塢大片、薯片——快餐文化、芯片和微軟操作系統)來分化和西化我們國家與民族的團結力。對此,我們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從黨情看,我國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是指當執政黨或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他們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會被民眾認為是在說假話、做壞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打鐵必須自身硬。”所以我們要依靠堅持走群眾路線,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
因此,在新時代,我們更要提高警惕,要有憂患和問題意識,要在新形勢下弘揚五四運動的精神,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三)新時代的五四精神: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五四精神是不斷發展的,五四精神原本由民族精神孕育而出,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又不斷地向著民族精神回歸,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其具有新的內涵。
五四精神的形成,首先使愛國主義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愛國主義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在五四精神的形成與發展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有了新的境界和高度。
隨著歷史的變遷與馬克思主義運動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產生的五四精神,也會隨著實踐的需要重新回歸到民族精神之中,這樣才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五四精神,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同民族精神更深刻地結合在一起。五四精神一旦形成,它的發展和民族精神的發展就已經融入同一個歷史過程。
新時代大力弘揚五四精神,必須同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必須與弘揚與發展民族精神的實踐相結合,使五四精神永存于偉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植根于中華大地生生不息;大力弘揚五四精神,對于當代新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時代的新青年:勇擔復興大任
新時代,弘揚五四精神對于中國新青年的歷史使命的擔當和踐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談到了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國家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的主力軍——青年,是促進社會向前不斷發展的活躍群體,社會矛盾需要靠青年來解決,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和任務需要靠青年來承擔,青年是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因此,新時代的新青年,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大任。
三、新時代下新青年對五四精神的繼承發展
(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
100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國家不強大,就沒有尊嚴、希望與前途。
欲實現中國夢來說,就必須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對于當代新青年來說,必須認識到愛國主義就是堅持愛國、愛黨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
愛國主義精神,在當年曾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在極其嚴峻的形勢下為民族獨立、自身解放而英勇奮斗;而在今天,它仍然應當成為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建設偉大祖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增強文化自信——艱苦奮斗、砥礪前行
五四運動之所以具有深刻內容和歷史意義以及持久生命力,是因為這場運動擔負起了時代的任務,而一個個愛國的青年學生與各界群眾是這場運動的主體;今天我們紀念五四運動,就是要號召新時代廣大青年學生保持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認清時代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積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新時代的新青年要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進行自我革新,增強問題意識和憂患意識,掌握各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面對外部誘惑,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錯誤觀念,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在此基礎上,新時代的新青年要堅定堅實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砥礪前行。
(三)社會發展的需求——堅持共產主義信仰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對新時代廣大新青年的要求是: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充滿信心。
五四運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正因為如此,毛澤東認為,五四運動代表了“青年運動的方向”。那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年輕一代的成長道路必定會有許多與當年不同的特點,但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將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這些基本內容,仍是新時代新青年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
(四)新時代新青年的時代擔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3]
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4]新時代青年要不斷通過參加志愿者、支教等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面對困難一往無前,揚帆遠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崛起應避免陷修昔底德陷阱.鳳凰網,2014-01-24.
[2]習近平.“中等收入陷阱”肯定要過去的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中國經濟網,2015-01-09.
[3]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
[4]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