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鐸
【摘要】小學數學屬于較為基礎的一門學科,需要思維理性與嚴謹的思維能力。本文從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引起老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57-02
在素質教育中,創新教育屬于極為重要的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占據核心地位,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為教學目的。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小學數學教學變革的階段,重點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行培養,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數學教學。因此,需重視素質教育的開展,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實施針對性教學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到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效組合與融合所學數學知識,并對其實施拓展,以找尋出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潛在的知識盲區,并積極探索新型知識領域。當前,我國社會與企業均非常重視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增強人才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培養,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數學教學的開閘,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小學時期屬于一切教育的基礎,且該時期的數學知識相對較為簡單,邏輯思維也不復雜,能夠幫助學生更理性的分析問題,明確問題實質,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推動學生再生新知識,以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目前,國家一再強調創新型人才,因此需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理想工具。數學的可行性與適用性良好,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數學優勢較大。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培養創新意識的同時,還能夠尊重學生個性,健全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后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產生較大影響,以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需求的人才。
二、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
1.民主與主體原則
學習環境嚴重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情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其視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要在教學課堂上體現民主性,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摒棄我國傳統的不適用于日常教學的模式。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保證學生掌握更大主動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
2.知識性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前,需重視教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并準確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因為新想法、新思路均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延伸而來的,基礎技能與思想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學老師需系統化的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后老師注意引導,以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3.質疑性
只有小學生懷疑的看待事物,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懷疑是創新活動開展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給予重視,并實施針對性措施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給予學生質疑的勇氣,從而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質疑精神。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
1.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情境,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受到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好奇心大且好動,比較容易受到外界新型事物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緊緊圍繞這一特點,編制可行性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有利于學生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一步步引導學生,以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思考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老師在教授圓相關的知識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并設置課堂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將相關課件播放給學生看,并一步步引導出各種問題,以供學生思考與探索,“誰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圓?”、“圓有什么用處?”、“圓怎么畫?”等,讓學生思考與分析,學會舉一反三,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良性循環。
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打造舒適、寬松的課堂氣氛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關系的構建,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舒適的課堂氣氛,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個體差異,編制針對性教學方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調整好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授長度測量一課程時,可利用游戲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游戲活動與教學內容,需要安排學生測量樣式多樣的實物長度,并組織學生進行比賽,以對比看誰測量得準確。盡可能的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構建輕松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游戲活動的使用既能夠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將學習方法傳授于學生,“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受益終身。近幾年,我國越來越需要高素質人才,且需要新型人才,因此,老師要教授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與分析能力,老師除了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外,還需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需注意拓展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數學對于邏輯性與系統性的要求較高,讓學生學會知識的融會貫通,在提出質疑后,要引導學生解決疑問,提高學生的探究力與思考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整理,創設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有利于學生的創新。
4.設計作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老師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設計游戲型、動手操作型、非常規開放型的作業,以調動學生眼、腦、手、口的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的操作力、觀察力、思考力與表達力,將學習空間、學習時間還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游戲型作業會讓學生覺得作業不那么枯燥乏味,且情境真實,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做作業興趣,讓學生在作業時變得積極、主動,不再抵觸做作業。開放型的作業能夠留下足夠的空間供學生討論問題,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鞏固數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拓展思維想象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構建平等、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以平和的心態,學習、探索新知識,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增俠.芻議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6(27):322-323.
[2]史長林.小學教學中如何使數學生活化教學解決實際問題[D].貴州師范大學,2017.
[3]韓能文.探究實踐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