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欣怡 張佩華 曹蓉 文祝友 尹華 賀長青

摘要? ?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不斷創新和改革,微課堂是順應“互聯網+教育”背景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本文分析了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微課堂對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并基于微課堂對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質量。
關鍵詞? ? 微課堂;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42.0?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23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stantly innovating and reforming.Micro-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conforms to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animal production,expounded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micro-classroom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animal production,and studie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animal production based on micro-classroo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imal prod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 micro-classroom;animal prod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催生了移動學習。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迅猛發展,移動學習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方式。微課堂是一種教學視頻和圖像管理系統,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互動平臺[1]。微課堂以課堂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全面圍繞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關鍵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課例片段[2]。移動微課堂具備以下幾點優勢:教學時間靈活,可以將學生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利用起來;教學內容精簡,可以將繁雜的知識點劃分成多個移動微課堂教學內容;教學互動性強,師生可在線上隨時保持互動狀態。
動物生產學是動物科學專業必修課程,是該學科最基礎的課程之一,該課程相關實踐課程是動物科學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由于其基礎知識內容繁雜、教學手段單一,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時興趣低,嚴重影響該專業綜合知識的學習[3]。因此,應結合新的科學技術,利用移動微課堂靈活、精簡和互動性強的優勢,探索研究新的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1? ? 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現存的問題
1.1? ? 實踐教學時間分配較少,學生動手能力弱
動物生產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主要以動物育種學、營養學、繁殖學以及家畜環境衛生學等為基礎,綜合以上學科知識并且結合動物自身的生物學特性,達到在生產實踐中提升畜牧產業綜合效益的目的[4]。鑒于動物生產學實踐性強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開設理論課和實踐教學環節,不能單一地注重理論教學,尤其不能忽視實踐教學的作用[5]。例如,豬場、牛場的實地教學必不可少。一般高校動物科學專業設置的動物生產學課程理論學時遠遠高于實踐教學學時,理論課教學設置單胃動物生產學、草食動物生產學以及家禽生產學等內容,占總課時的60%~70%。由于實踐教學所占比例較小,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較少,導致很多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有很多學生直到大學畢業都沒有去過養殖場和飼料廠,甚至分不清豬肉和牛肉、玉米和豆粕等。因此,積極開展動物生產學實踐課程對于課程發展十分重要,學校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2? ? 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
傳統動物生產學課程設置涉及飼養管理、生產性能和牧場設計等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教學多以看視頻講解、動物生長性能評定、動物產品品質測定等實驗項目為主,并且很多檢測方法和工具都較為落后,與現實畜牧業生產脫節。此外,某些教學內容與現有的養殖模式不符,造成理論教學與生產實際的差距,實踐教學內容沒有新意,使學生失去積極性[6]。另外,需要考慮到實驗動物的安全性等因素,因而該課程實踐教學實驗對象的設計部分受到外部條件的限制。目前,實踐教學環節基本是講解、演示、操作、提交報告等。在傳統實踐教學中最常見的是采用PPT進行實驗目的和內容的講解,教師現場演示或者播放視頻,這一部分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使學生動手操作時間縮短。例如,關于動物生產性能評定的實踐教學,教師講解并演示需要用1/2實踐教學時間,在剩下的教學課堂中并非每一位學生都能按要求進行操作。如果能將講解和演示時間壓縮,并運用一些先進技術進行講解和演示,預留更多的實踐操作時間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有動手檢測和實踐的機會,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實踐動手能力。
2? ? 微課堂對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
2.1? ? 縮短授課時間
微課堂通過用短片的形式展示學習內容,時間為10 min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積極運用現實課堂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包括概念、關鍵點、例題、課后復習、習題練習等。由于時間有限,對課堂內容的安排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戰[7]。因此,利用微課堂縮短教學時間,濃縮教學內容,能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有針對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課外進行學習,壓縮了實踐教學課堂中講解和演示的時間,因而學生可以得到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2.2? ? 增強師生互動
微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互動、課程靈活、教學方式多變。動物生產學是一門復雜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如果只通過教師單方面的教,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有針對性的視頻、動畫等教學素材,并通過提問留言、評論、討論等互動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學生可以隨時利用課間、課后等自由時間通過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
2.3? ? 提高教學效率
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課程知識點多、概念復雜、專業性強,要求學生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小視頻和動畫能對實驗步驟有詳細和清晰的剖析,將實驗每一步都分解成若干個小細節進行講解。例如,在進行家畜活體檢測實驗教學中,需要對家畜活體的每個部位十分了解才能使實驗順利進行,因而給學生觀看屠宰和解剖過程以及家畜每個部位介紹的小視頻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該部分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微課堂教學時間一般比傳統課堂教學時間縮短20~30 min,學生更加容易集中精力吸收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3? ? 基于微課堂的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
3.1? ? 動物生產學實踐課程的微課堂APP的設計與開發
針對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設計開發相應的微課堂APP移動學習平臺,以提高教學效率。動物生產學實踐課程的微課堂APP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微課堂APP開發第1部分是課程背景,此部分主要內容是提煉動物生產學理論課的知識點作為實踐課程的學習背景,目的在于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第2部分是微課堂的重點部分,主要以實踐課程中實驗項目的操作演示為主,包括動物活體測定、動物生產性能測定、畜產品品質測定、養殖場介紹等視頻。此類教學視頻時間約為10 min,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登陸APP觀看并學習實踐教學內容,縮短了教師在實踐課堂中講解演示的時間,學生可以直接動手開展實驗項目,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并提高教學質量。第3部分是課后在線互動,可以通過移動微課堂平臺在線向教師提問,教師也可以通過在線回復和上傳視頻等方式答疑,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8]。第4部分是通過微課堂平臺進行綜合考評,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此部分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并且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實踐教學微課堂平臺融合以上4個部分,基本實現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的“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基本實現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以理論為主忽視實踐教學的傳統模式改革。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轉變教學觀念,融合“教、學、做”為一體,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畜牧業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勢在必行[9]。
3.2? ? 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微課堂教學視頻的制作
微課堂教學視頻制作過程主要包括選題、選材、錄制和發布。選題:對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剖析,將知識點進行細致劃分。選材:圍繞選定好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和方法,包括教材、筆記、動畫、實操演示等多媒體內容。錄制:可以采用數碼相機、攝像機等進行實景拍攝,錄下教師在黑板、掛圖、實驗儀器等設備前的講述,對教師本人或教師在紙張上的書寫進行拍攝;還可以采用屏幕錄制設備,對教師在屏幕上的演示操作過程進行錄制。發布:這個步驟需要學校給“微課堂”制作團隊設置規范完善的流程指引,切實保障發布階段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準確性,如微課相關的知識點標簽、內容簡介、所屬課程模塊等。
除教學視頻之外還可以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小游戲。利用APP或網絡技術設計一些與知識點密切相關的課后小游戲。學生在娛樂過程中,既可以復習課堂知識點,還能與教師積極互動。教師根據學生課后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資源和教學計劃。
3.3? ? 以微課堂為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網絡共享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也迅速發展,將這種優質的社會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到一起,優化、集中各種資源,促進教育發展,實現教育創新[10]。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教育資源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特別是線上教育發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知識共享。微課堂課程分為實驗視頻和非實驗視頻,全面覆蓋動物生產學實踐課程的知識點。實驗課視頻生動詳細,有利于學生對實驗項目的全面認識,更能提高學生學習實踐課程的積極性;非實驗課視頻以理論知識點講解為主,包括養殖場的介紹等,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動物生產學課程的知識點。借助學校資源共享平臺,可以將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微課堂教學資源進行發布與共享,不但方便學生在線學習,而且有助于教師相互借鑒,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另外,也可以將實踐教學資源上傳至云盤,并向特定用戶進行私密共享,保證了實驗數據和資源的相對安全[11]。除此之外,還能在移動平臺上發布和共享微課堂實踐教學資料,例如QQ、微信和微博等,實現移動微課堂教學,師生可隨時隨地進行互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4? ? 結語
實踐教學是動物生產學課程中的重要環節,探討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互聯網+教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將微課堂作為教學手段應用在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中是一種新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改革,對于動物生產學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微課堂不僅可以縮短?授課時間、增強師生互動,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學生學習動物生產學實踐課程的積極性。
5? ? 參考文獻
[1] 王華,孫雯.移動微課堂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246.
[2] 馬倩,胡駿.淺談高數教學微課堂互動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前景[J].考試周刊,2017(3):126-127.
[3] 余孝海,從輝,杜鵑.微課堂在機能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1):54-56.
[4] 賀建寧,柳楠,劉積鳳,等.應用型高校動物生產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4):83-85.
[5] 譚春萍,龐湘萍,于冬玲,等.草食動物生產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4):13.
[6] 李改英,廉紅霞,喬瑞敏,等.動物生產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家畜生態學報,2016,37(8):91-93.
[7] 梁馨予.微課堂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湘潮,2015(8):62-63.
[8] 吳榮華,林仕梅,何滔,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等動物微生態學教學改革[J].家畜生態學報,2019,40(4):93-96.
[9] 李淑紅,王京仁,成鋼,等.動物生產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家畜生態學報,2017,38(10):94-96.
[10] 黎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網絡共享課程研究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9(22):189-190.
[11] 王志勇,于勝文.網絡環境下的“微課堂”實驗教學改革[J].測繪通報,2016(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