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
摘要: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到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階段。職業教育發展的新階段必然要求職業學校在教學策略上予以優化,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上見成效。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教學在立德樹人大目標下,面向建筑行業培養具有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與安全管理、工程質量與材料檢測、建筑工程監理等實務崗位的技能型人員,從目前的教學管理和學情上看,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通過優化教學策略予以改變,而優化教學策略的對策可借鑒《悉尼協議》理念,從“學生為中心、專業核心能力導向、持續改進”三方面予以考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 教學策略優化 核心能力導向 持續改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97—02
在我國的千行百業中,建筑業以支柱性產業的價值和發展態勢而凸顯,在為國民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為社會發展和民生進步提供物質基礎,拉動就業創業,提高人居、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我國建筑業的朝陽業態給職業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帶來勃勃生機和活力,通過職業學校對該專業人才的培育,不斷為社會輸送新鮮力量。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進入新階段,要求職業學校在教學策略上予以優化,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上見成效。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在多年的辦學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從目前的教學管理和學情上看,按著現代職業教育的標準來衡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通過優化教學策略予以改變。
一、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管理和學情不足的突出問題
(一)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為建筑企業一線崗位培養實務人員,使之具備某一崗位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能夠在被任用的崗位上拿得起來放得下,乃至成為業務骨干和具有發展潛力。應該說建筑業的職業崗位分工細致、業務具體、規范鮮明、責任重大,無論哪一個崗位的實務人員,都必須精通業務和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必須堅持以學生就業需要為本,從思想素質培養,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從質量意識培養,到安全意識培養;從自我發展能力培養,到團隊合作意識培養,都需要全面兼顧起來。但是,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在這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不足
師資配置、課程設置、實訓教學環節各自存在著一定的因循守舊的問題,三者之間也未能形成合力。
2.師資配備不足
現代職業教育對從事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是“雙師型”,既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的“講師”,又是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師傅”。正如同現代職業教育所講求的現代學徒制模式中的教師標準,但是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該專業的現任教師,很顯然是不能達標的。
3.人才培養模式形式化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1],但是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并未真正實現,在校企結合和頂崗實習方面的差距很大,因此,不利于學生得到專業實操方面的應有鍛煉。
4.教學評價機制不適應
教學評價機制是教學質量反饋的信號和改進教學質量的依據,需要及時跟進、恰當反饋。但是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由學校統一安排的,時間有限、形式化明顯,未能真實考察出問題和對學校領導作出時期情況反饋,影響到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的及時跟進和正確指導。
(二)學情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達到預期培養目標,為其就業創業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服務。從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學情看,還存在一些消極成分,導致一些學生對專業缺乏學習興趣,或者是在混學習時間,或者是因為某些學習困難的存在而惰學和厭學,在課堂學習中溜號,在實訓教學中走過場,在實操教學中曠工。甚至有些學生從入校進入該專業學習時即產生不喜歡這一行當和將來就業也不做這一行當的想法,沒有了學習動力,也就缺乏了學習壓力,對于學好學壞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二、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優化教學策略的三方面考量
《悉尼協議》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2]。個人以為,該文獻的核心理念值得引以為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優化教學策略所借鑒。
(一)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校和教師教學理念轉向為學生發展服務
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似乎已經被學校教育所廣泛接受,但貫徹到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針對學校教學管理現狀和學情現狀顯然是不夠的。其根源是從學校到教師都存在教學理念的慣性定勢問題,必須促進從學校到教師教學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從學校到教師教學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具備三個顯著特征:即真正做到以“學”為中心,破除以“教”為中心;真正做到“導學”,破除“重教疏導”;真正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的學情和就業與發展,破除教學管理和教學任務完成的形式化。
(二)以形成專業核心能力為導向,促進專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設施建設、支持條件上水平
要從學生形成專業核心能力和學校形成專業辦學的核心能力兩個基點為教學策略優化和教學改革的著力點。促進專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設施建設、支持條件上水平。從目前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看,應調整其不合理的部分,譬如課時不足問題、實踐教學不足問題、教材不足問題、校企合作不足問題;師資建設重在加強培訓,通過在職培訓、企業培訓、脫產研修、職證考試、校際交流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雙師”水平;設施建設和支持條件都是助學的有效保障,學校在資金投入上要舍得,同時亦要向管理要效益,使得投入對助學的價值收到保值和增值的功效。要加強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建設,促進先進教學資源開發利用,不斷創新教學形態[2]。
(三)以持續改進為動態管理,促進教學質量自我診斷與保證機制實效化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和提升,需要建立在采取持續改進策略促進教學質量自我診斷與保證機制實效化基礎上,也即實行動態性的過程管理,使自我診斷與保證機制靈動起來。一方面,學校教學管理的全局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和提升要采取靈活的策略和方法,講究針對性、即時性、時效性;另一方面,總學科內部管理的角度亦要采取新舉措,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和提升要采取靈活的策略和方法,講究針對性、即時性、時效性,以學校和學科的縱向貫通和雙向發力來提高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為我國建筑業培養更適合崗位選擇和發展選擇的后備力量。
三、結語
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中職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應充分認識面臨的發展機遇,積極嘗試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校教學管理理念和教師教學理念轉向為學生發展服務;以形成專業核心能力為導向,促進專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設施建設、支持條件上水平;以持續改進為動態管理,促進教學質量自我診斷與保證機制實效化的教學策略,開啟專業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慧.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3(2).
[2]高軍.《悉尼協議》理念下高職院校有效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8(3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