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蘭
【摘要】過去人們將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歸咎于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或許是自身教學方法出現了錯誤,最終導致學生的進步難以通過教學來實現。可以說,語文教學面臨著該何去何從的困惑。要想擺脫困境,確保學生跨越式向前發展必須要有所改進,現代教育要找出課堂教學不佳的根源,保證教學內容、方法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統一,經過一些有效的做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當代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其根據內心傾向性進行注意力和時間的分配,若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難以用心學習,難以追趕教師的教學腳步,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節,學生長期陷于停滯狀態無法獲得成長。素質教育提出優化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策略要有一定的選擇性和目的性,始終努力進行教學調整與優化,最終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有用、有效。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教學基本矛盾往往會在特定階段表現出來,通過研究發現學生和課堂的沖突越發尖銳,學生產生了厭倦心理,不愿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接受系統性語文教育。教育本身具有雙向性,沒有了學生的積極響應根本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難以發揮學科教學的作用。當前教育正在全面深化改革,這是由我國教育需求決定的。只有抓住時機通過改革的方法來解決矛盾才能不斷優化教育,為后期取得突出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根本意義上講,一切教學沖突根源于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被強制壓抑的,學生根本無法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更不會集中注意力時刻牢記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態折射出一個道理,教育學家也意識到了學生處于不斷變動中,意識到教學模式不能一成不變,在特定條件下應當適時發生轉變。當前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工作側重點,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抓住這一關鍵內容,不斷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和學生進步。新課改指令已經下達,當前背景下已經完成了對教學各種不平衡情況的研究,將激發學生興趣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教師作為一名專業的教育從業者應當找到解決困境的鑰匙,以研究者的身份展開一系列研究,確保所做出的行動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驗證了興趣教學的重要性。此外,從當今時代教育發展的狀況來看,興趣教學是最有前途、最具生命力的改革方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使得學生真正實現翻身解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興趣這一原動力的推動下學生更加賣力學習,語文知識不再是僅停留在頭腦中的單一的一組符號,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得自我效能感,推動學生繼續前進,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學者為教師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線索,使得教師真正意識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然而,盲目激發只會讓教學陷入一團混亂的狀態,根本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事實證明,無論何時應當謹慎而行。基于此,教師首先應當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科學判斷,結合學生特點制定正確的策略與方法,通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將談論我的認知與體會。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純說教無法讓學生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再加上學生的本質是變化的、發展的,而不是永恒不變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目前小學階段學生有著不同的愿望,教師應當盡可能認識和把握一定群體的本質,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需求進行精準定位。此外,教師應當意識到語文并不是詞語和語句的簡單堆砌,要想學好,必須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學生只有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才能夠真正理解知識。學生是處于現實生活中的人,對事物有著自身的理解。教師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避免學生將知識與書本畫等號。在講授《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營造相應的情境和氛圍,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入真實案例,或者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講述個人真實的故事。學生沉浸其中,進行情感代入,這樣很容易就能夠理解與接受書本中的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一定的感悟,改變了對語文教學的傳統認知,便會愿意響應教師,愿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學習書本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學生從網絡學習中獲得了甜頭并逐漸適應了這一學習方式。學生對數字化教學提出了強烈要求,希望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手段展開教育教學。提倡多媒體教學的另一原因在于小學階段學生對圖像視頻較為感興趣,能將書本中的知識轉向立體化,其通過視頻展現出來被小學生所感知、所理解、所內化。
新時期,為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開放,教師可以試圖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研究發現,小學階段學生在詩歌學習方面不得其法,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死記硬背,根本無法體會詩人的所思所想,這樣的學習毫無意義可言。所以在學習王安石的《元日》時教師可以將視頻與資料相結合,直觀展示一些照片視頻,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感同身受。不同地區春節文化略有差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眾多文化習俗中總有學生所熟知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同學,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得以活躍,學生通過這些聯想作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詩歌鑒賞與解析不在話下。學生克服了以往的學習困難,獲得自我滿足感,在日后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三)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往教學學生和教師處于不平等地位,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拓展,學生長期被壓抑從不敢反抗變得不想反抗,對待學習不再激情滿滿。素質教育提出要把課堂交給學生,鼓勵激發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去認知去成長。小學階段學生處于關鍵期,為做好關鍵期教育,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行理解,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評價。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產生本本主義,對教師和課本產生依賴。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小組成員自行閱讀文章,后期讓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其出發點不同得到的啟示也有所不同。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做出合理點評,讓學生意識到答案并不局限一種,想法不同感悟則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沒有被區別對待,自己的答案獲得了教師的認可,進而會對語文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為學生布置帶有趣味性的課外作業
設計課外作業主要是為了檢驗與評價學生,意義重大。傳統教學下教師多布置大量書面作業,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埋頭苦干,但是這一過程會大量消耗學生的興趣,學生不積極不情愿,敷衍了事,根本無法充分發揮課外作業的作用。教師應當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保留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在講解《黃山奇石》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特殊的作業,讓學生自行尋找不同形狀的石頭,發揮自己的想象為這些石頭取一個最貼切的名字。這種教學方法完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學生樂于將時間花費在課外作業上,具有積極意義。
三、結語
教學方法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學生這一主體的相應變化。為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變化,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學生年齡特征的基礎上進行課堂優化,確保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得快樂,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獲得預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武麗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寫作(下旬刊),2017(3).
[2]郭憲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