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飛

摘 要:煤礦是我國一種重要的資源類型,煤礦的開采不僅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較高的效益,也對煤礦開采區域的經濟提供發展先機,但是同時增加區域生態環境壓力。陜北是我國煤礦開采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研究如何在開采過程中,規避煤礦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也提出了關于陜北礦區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措施,以期維持當地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發展,提高陜北礦區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陜北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陜北作為我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煤礦開采作業較多。在開采過程中,對礦區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主要包括植被破壞、地表沉降、動物種類減少,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對此,需要針對礦區生態環境治理給予相應的措施,旨在優化礦區生態環境,為陜北礦區治理提供可參考依據和借鑒。
一、陜北礦區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陜北礦區分布在陜北地區的不同地帶,一般而言陜北礦區在地理位置上劃分為榆神礦區和神府礦區,地處陜西省北部,整個煤礦區的面積約為7139.7平方千米,屬于中溫帶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陜北地區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生態環境也較脆弱,同時因為西風地帶的影響,降水量較大,四季氣候特征有所差異。其次陜北礦區中榆神礦區和神府礦區煤炭資源較為豐富,擁有四十多種礦種,明確儲存量的也有二十多種,儲量為2837億噸。陜北礦區的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單一,一般為草地和耕地,以及林地,水資源包括黃河水系的外流河,幾十條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內流分布較廣泛。此外植物群落主要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大部分,而野生動物的種類組成較為單一,并且部分動物已經瀕臨滅絕。因此陜北礦區生態環境由于地處位置、資源情況等多種因素,導致其面臨很多考驗和壓力。
二、陜北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開采過程中,陜北礦區水土流失問題應當得到重視:1.地面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盡量選擇合適季節進行煤礦開采,避免雨季,在施工前期的設計工作應當注重在煤巷中布置井下巷道,規避水土流失情況。2.開采期所產生的廢棄物應合理利用到環境保護中,如巖石修路和地面;矸石運至周轉場堆存,以便后期的綜合利用,以降低固體垃圾所形成的水土流失因素[2-4]。
2.土壤、植被及動物的保護措施
在礦區施工期間首先需要對開采面積進行設計與控制,同時避免臨時占地情況,以此規范降低煤礦施工對土壤及植被所造成的影響,在選擇工棚、渣場和料場時,要盡可能選擇植被不良或無植被的場地。其次,臨時道路中要注意植被的保護,同時土地復墾也要規范進行,避免導致車輛和機械施工中,對樹木、土地造成破壞,還要注重環保,垃圾分類堆存,及時清理,確保礦區生態環境及時修復[5-7]。此外在破壞的土壤上,進行種樹、種草的工作,以實現植被恢復。最后對于動物的保護,應當加強施工人員對礦區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明令禁止捕殺,對鳥類、獸類也要避免噪聲造成的驚嚇,同時還要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周圍植被、樹木、花草等)不被破壞。
3.礦區土地的生態修復和復墾
陜北礦區的土地種類主要分為耕地、草地和林地三種,煤礦開采期間對土地所造成的破壞,要及時的進行補償,如耕地的補償措施需要針對農作物產量給予補償,同時對土地進行修復、復墾,達到原有生產標準。其次林地和草地的補償,需要設定專項資金進行林草地恢復。對此,在治理中做好土地復墾方案,如扶正、填補裂縫、防治沙化、受損嚴重土地退耕還林等,對破壞的土地,要及時進行平整和耕地松動,并種植相應植被,確保生態快速恢復。神木市大柳塔鎮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治理前后對比見圖一和圖二。主要治理過程為清渣、平整、覆土、植被恢復。
4.其他方面的防治措施
陜北礦區開采過程中會出現產品煤直接落地、末煤揚塵的情況,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程度的污染,因此需要在施工地的儲煤場區域,設計防塵網并實施穩固措施。此外針對煤塵對周圍環境的傷害問題,需要加設噴霧裝置,如噴灑系統及篩分系統,甚至是煙囪,主要是對煤塵進行落地、吸附處理,以確保礦區環境良性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陜北礦區生態治理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生態環境效益為前提基礎,社會、經濟效益并重,在煤礦開采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從而達到煤礦資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的。根據實際情況,規劃環境治理重點,堅持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實施節約資源、環保、開采安全性、經濟效益高的開發措施,實現生態穩定,確保陜北礦區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