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吉云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17-01
一、再談“思想與理念”
思想決定行動,理念產生方法。“生本”既是一種思想也是一個理念。思想和理念是行動和方法的根。一種思想,一個理念可以產生一萬個方法。
(一)真心“向佛”
什么是職業道德?通俗地講就是不同行業的職業良心。如果說,佛家的良心是普渡眾生,醫者的良心是濟世救人,廚師的良心是不給顧客吃地溝油,那么,教師與教育的職業良心就是:以生為本。也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塑造每個學生的靈魂,交給他們立命的本領。套用毛主席的話就是:因為我們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要及時改正,只要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好處,我們就去做。只要我們為學生的利益堅持好的,為學生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興旺發達。
我們的大多數教師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喪失了自己的職業良心,但為什么就不能堅持我們的職業良心,做到事事處處以生為本呢?
(二)功利與本真
人類社會自從進入它的少年時代就無處不有“功利”二字,教育也未能幸免。就目前來講,從家長到學生,從老師到學校,一切的一切都繞不開這兩個字。究其核心,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它決定著家長、學生、老師、學校的恩寵榮祿。可教育的本真呢?又不僅僅只為考試成績。作為施教育者的教師和學校那該怎么辦?科學的做法就是:左手“育”,讓學生會做人;右手“教”,讓學生會做事。如唐僧所做的那樣: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堅定學生取經的信念,并帶領學生取得真經,同時要正視學生的發展差異,讓唐僧把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都培養成佛是不現實的,更是不可取的,因為社會本來就需要不同能力的人才能構建成穩定的立體的金字塔的結構。可事實卻是:說起容易,做起難啊!
其根本原因就是觀念與制度,尤其是現行的評價制度嚴重置后,束縛和阻礙了生本教育的推進進程。
(三)制度與結果
制度與結果的關系是因果關系,有什么樣的因就會有什么樣的果。這就是說:“只有生本的雞,才能生出生本的蛋”。反之,一切都是不現實的。
這不只是個因果問題,說白了,也是個利益問題。
(四)利益驅動
理想和覺悟不是抽象的,不是靠說教或約束能產生、提高的,而是靠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來保障的。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們奮斗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相關。”大公無私,只講奉獻不計報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學的,是“存天理滅人欲”的。大公小私,既顧及個人利益,又顧忌別人利益、群體利益,既顧及眼前利益又顧及長遠利益,才是科學的、可行的。教師、學生以及校長都首先是個體的人,是人就有人的共性,沒有利益驅動就沒有持久的工作和學習的熱情,更談何成就?
所以,我認為:推行生本教育也離不開利益驅動,而且只有這樣,生本才能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
二、學習、實踐與反思的重要價值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想要不當教書匠,想要生的偉大死得其所,就應該認識到: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循環往復的重要性。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快速成長,才能把我們的事業做得更大、更好。
對待教育綜合改革,對待生本教育,當下的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如此。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退縮,也不該推脫,為了千百萬個我們的孩子,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應該勇往直前。
三、家庭教育、初小教育,高小教育、初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地位與關系
我在小學同行面前,曾經不止一次真誠地說過:好學生都是你們教出來的。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認為,在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等的養成中,家庭教育和小學低中年級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道理。打個比方說:家庭教育、初小教育就好比是把鐵礦石煉成鐵的教育,高小和初高中教育則是把鐵煉成鋼的教育,大學教育那就是鍛造精鋼的教育。鐵渣是很難煉成鋼的,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鐵自然就會成為鋼和精鋼的。
其實我的話原本還有個第二句:但是“學困生”也是你們教出來的。當然這里面也有家長的很大一份子,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此,相比較高小、初高中和大學教育,家庭和初小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啊!但一直以來,國家并沒有系統地對年輕的父母們進行過對孕期和嬰幼兒期的孩子應該怎樣正確培育和教育方面的培訓,家庭教育也就成了年輕父母們“現蒸現賣”的自然化教育。而許多小學呢,也往往把自己的名牌老師放在了作為窗口的高年級,錯誤地認為:低年級嘛,只要是個老師都能教。其不然,這是本末倒置大錯特錯了。
生本,生本。我覺得生本的真正含義遠不止是:以學生為根本。還應該是:以孩子的嬰幼兒年齡段的教育為根本。這就需要國家和我們加強對孩子早期教育者“家長”的培訓,也只有這樣,生本教育的種子才能真正落到土里,長成參天大樹。